【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54篇,关键词是中国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立了植树节,只是称呼与时间不尽相同。在我国,植树节要追溯到1915年。当年,凌道扬、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基于我国森林状况的考虑,上书北洋政府,提出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这年7月份,在孙中山倡议下,政府发布命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即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7月21日得到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执行。从此,中国有了植树节。
孙中山 视觉中国 资料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为纪念孙中山,就把他逝世的日子3月12日规定为植树节。1930年国民政府又确定每年3月9日至15日为造林运动宣传周,并在3月12日举行植树式。但是,由于我国北方地区3月初的气候条件还不适宜栽树,所以规定植树式为3月12日,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举行。
新中国成立后,在1979年2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 月12 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对植树造林作出的重大决议。自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在全国推行。
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样植树造林就被纳入了法律范畴,而适应社会发展,该法在2009与2019年先后作了两次修正。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再次修正。其中,第十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还特别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这是法律对我国植树节的继续确认,也为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履行植树造林法定义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设立植树节意义重大、作用显著
植树造林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千秋的伟大工程。有专业研究表明,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计算所产生的氧气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这样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以国家法律形式确立植树节,就是为了提醒人们重视树木,鼓励人们爱护树木,倡导人们种植树木。从1982年起,一场规模大、参与人数多、成效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我国持续开展了近40年。即使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无论他们工作有多忙,也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外地,每年植树节都会如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统计显示,自植树运动起到2019年,全国适龄公民累计164.3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742亿株(含折算株数);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的12%增长到2019年的22.96%;森林面积增长了1.0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了85亿立方米,人工森林面积达11.8亿亩,居世界首位。这些变化不仅集中反映了我国全民植树运动的巨大成就,而且通过植树运动,还在人们心目中播下了绿色种子,为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发挥了极大作用,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植树节当天,在绿意盎然的江淮分水岭上,合肥市蜀山区广大干部群众纷纷投身到义务植树的活动中来。视觉中国 资料图
植树活动的创新发展
最初,法律要求和植树运动主要是组织人们到现场种下树木。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也确有很多荒地荒山,需要种植绿化。很多城市的郊野公园大都是通过大规模植树绿化起来的。但是,随着植树运动持续推进,适合植树的地方越来越少。更不要说,植树也是一项专业的事情,植树的树种、密度、种树时间、养护方法等,都还是有讲究的。那么,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是一种发展趋势。上世纪90 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探索形成了以资代劳、捐款植树等新方式新举措。
随着信息革命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为绿化公益事业开创了更为多元的渠道与参与的方式。2009年3月在北京启动了“首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大型公益活动,该活动旨在为公众搭建一个便捷参与植树造林和消除贫困事业的网络平台。借此平台,网民可参与到西部绿化行动中来,只要登录活动官方网站,点击鼠标,就可捐植一棵树、一片林。这样的活动开展以来,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环境保护与扶贫帮困意识,整合社会力量援助西部、植树造林、保护地球;这样的活动也为西部地区上万农民特别是贫困妇女,提供了各种技术培训和劳动创收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应。
近年来,互联网+义务植树快速兴起,为人们自主自愿参与植树提供了更为便捷、智能、精准的平台。2017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出台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八大类共50余种植树尽责形式与折算标准,这确是与时俱进。
从最初的现场植树到目前的网络植树,中国的植树运动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为植树节赋予了新的丰富内涵,让它更具有时代性、精确性、专业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