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谈谈2020年的智能手机:为什么今年换机不是一个好的选择5g智能手机「谈谈2020年的智能手机:为什么今年换机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025-01-14IP属地 湖北6

本文基于个人观点,理性分析讨论,希望能给一些打算更换的朋友们带来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为更多选购智能手机的值友提供更多意见和建议。

一季度发布的5G手机产品给人印象最深刻之处,莫过于飞涨的价格。

连一向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都站上了4000元大关,原以为这会像雷总所说的一样,是小米冲击高端的开始,但当友商们的旗舰一发布,小米10再度沦为了性价比旗舰。

从上表可见,今年5G手机的基础起售价格普遍已经站上了4000元大关,而一些进阶版本的售价更是突破了5000元大关,而这还只是低配版的价格。虽然Redmi K30 Pro的发布刷新了骁龙865 5G旗舰的下限(LPDDR4X+UFS3.0的标准版 6GB+128GB售价2999元,而常规的8GB+128GB则是3399元,变焦版 8GB+128GB售价3799元),但相比对去年各家上一代旗舰的售价,价格上涨幅度还是相当明显。

如此普遍性的涨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成本的上升:单单是骁龙865处理器、X55基带芯片再加上5G射频的成本就已经破千,更何况多数产商还在新机上加入了更复杂的模组和高刷新率的定制屏幕,成本自然是水涨船高。同时,在去年四季度各厂商都在降价处理4G手机尾货的情况下,如此的一跌一涨更是加剧了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并且你在研究了今年高端旗舰的闪存储存搭配后就会发现,厂商的消费升级非常明显:旗舰机型基本已经没有了6+128的组合搭配,这就意味着如果你选择更高端的机型,就必须要接受更高规格的硬件成本,虽然高端消费者可能不会在乎多这点支出,但更多预算不是那么充裕的消费者可能就要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

不仅是旗舰的价格飞涨,就连各大厂商们的子品牌们在今年也迎来了全面“升级”,以往通过差异化、性价比、细分市场来争夺中端市场客户的Redmi、荣耀、Realme、Reno等在今年推出的新品上都展开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曾经的次旗舰如今在各方面都已经更进一步的旗舰化,当然在价格上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以往3000元预算想挑一部中规中举的次旗舰还是有很多选择的,但今年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就连曾经贵为性价比之王的Redmi,新品K30 Pro的基础版都已经站上3000档关口。这不禁让人怀疑,原本定位于中端次旗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差异化性价比选择的子品牌机型,是否已经彻底沦为厂商们变相涨价的消费陷阱呢?

而从另一方面考虑,虽然5G的商业化应用已然起步,但除了传输速度上的提升,5G智能手机在实际体验上基本没有创新性的突破,成熟的4G网络已经足够满足智能手机用户几乎所有的日常需求,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未完善、套餐资费居高不下,应用服务尚未有所突破的当下,又何必要执着于拥有一部高成本的5G手机呢?

除了上涨的价格之外,2020年的智能手机更是在同质化上走向了极端。

原来在2018年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全面屏趋势,在经历了诸多尝试之后,再度趋于统一,打孔屏逐渐成为厂商们的首选,这其实并不奇怪,毕竟主导高端AMOLED屏市场的三星正是打孔屏的执牛耳者,作为如今旗舰的标配,各大厂商自然会更加青睐成熟而价优的供应链方案。

另一方面,由于5G芯片模组和高刷新率屏幕带来的功耗上升,几乎所有5G新机都把电池容量提升到了4000mAh之上,加上日益复杂的相机模组,原本就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空间变得更加难以布局,相信这也是机械式前置方案逐渐被放弃的重要原因。内部空间吃紧所影响的并不只是前置摄像头方案的选择,就连后置摄像头的布局也随之受限:构造日益复杂的相机模组体积逐渐增大,如果再如同往常一样放置在中间位置的话,势必会妨碍和电池的排布,因此在今年的大多数旗舰上,后置摄像头都被放置在了机身的左上角,并且突起都比较明显。

这似乎又让人回到了当年 X推出后手机工业设计被刘海屏和竖排双摄所支配的噩梦之中,只不过如今大刘海变成了小黑痣,而后置的竖排摄像头也已经远不止两个镜头模组了。可以说,在外观设计方面,今年的智能手机完全是开了倒车,至少我个人很不喜欢。

如果你有关注今年的手机发布会,就会发现各大厂商说来说去的卖点无非就是那么几个:新一代的CPU、闪存、储存,高刷新率屏幕、大像素CMOS、变焦功能、8K视频、更大功率的快充云云……

但实际上我们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除了高刷新率屏幕能够带来肉眼可见的感官体验提升之外,其他的硬件功能似乎都无法在日常使用中戳中消费者的痛点:

虽然硬件水平每年都有所提升,但实际上带来的使用体验上的差距已经相对有限,在日常的基础使用中,你可能很难感知到硬件升级所带来差别,厂商们所宣传的跑分数据和所谓的性能提升更多的只是为了卖新品而已。事实上,从Android阵营大肆堆积硬件开始,性能过剩这个问题就一直是存在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普通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频率正在逐年放缓,对于很多人而言,现有的手机并不是不够用,而如果缺乏有价值的功能体验升级,又有多少没有太多闲钱的人会考虑升级换代呢?

而相机一向是这几年手机厂商们花尽心思去折腾的地方,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来手机的成像水平的确是越来越好了,CMOS像素水平的提升以及更多元化的镜头组合的加入必然能够让新产品在成像细节和特色玩法方面更成熟,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目前的相机水准已经足够多数人拍出合乎心意的相片了,我相信无论产商们怎么吹嘘自己的手机相机,一般消费者也根本无法拍出发布会上那些样张水准的照片,亟待提升的有可能并不是相机的硬件水准,而是我们普通消费者的摄像水平。所以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衡量一部手机相机水平高低的更多应该是傻瓜式的成像水平,而这种基于手机硬件和需求的体验已经足够好,锦上添花的提升对消费者而言已经没有以往那样强大的吸引力了。

在电池技术始终无法突破创新的当下,快充无疑成为厂商们最为明智的替代解决方案,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今年在功率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电池容量方面也进一步扩张,但所有这些更多的只是为了应对5G和高刷新率屏幕所带来的功耗增长,实际的续航能力可能不会有太明显的提升,为此一些厂商还不得不做出取舍,为了保证手机的续航体验,而放弃了更高的屏幕刷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