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在线,与全球企业家共同成长!
2月27日,凤凰网财经频道的《估值最高70多亿却1.35亿元贱卖,这个品牌彻底砸了!》一文引发网友热议。原来,该品牌登上“冰箱与家电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榜单,引发了媒体关注。各个媒体也都在发文感叹该品牌的“悲剧式”结尾。破产重整、退市、团队离开、股东撤资、停产放假……该品牌一次次进入公众视野。
它就是夏新,一家紧跟科技潮流的公司,上世纪90年代的录像机、影碟机,近几年的手机、汽车、3G、家电,夏新几乎无时无刻不跟着市场。然而,作为曾经的手机巨头,在2006年公司品牌估值高达74.86亿元,但是如今一流手机厂商的队伍里早已没了夏新的位置。
1
2016年年初,一纸夏新停产放假的通知书在网上流传。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夏新存货积压资金无法流转,再加上股东不再投入,所以停工不再生产,越产越亏。
2016年7月,夏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夏新)49.215%股权被挂牌转让,出让方是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九洲集团)全资子公司四川九洲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九洲创投)。
挂牌价仅为1万元,然而九州集团提出一项转让股权的前提条件,即受让方需替夏新子公司向九州集团偿还858万元的债务。《评估报告》显示,2013年夏新净利润306万元,自2014年起便不再盈利,2016年1~4月净利润亏损1亿元,营业收入仅170万元。
令人感慨的是,仅在7年前,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国科瑞华基金及手机行业著名职业经理人刘志军团队,以1.35亿元的价格,成功竞买夏新品牌和夏新手机技术及开发研制等资产。当时九洲集团的规划是注入新近股东的管理、产业背景和资金资源,“重整旗鼓”,而如今这49.215%股权挂牌价仅为1万元。
当时,股东中还有刘志军、毛智慧、李海斐等原核心成员的名字,其中刘志军是第三大股东,持股占比7.3%。不过,其他员工已疏散,截至挂牌日,与夏新存在劳动关系的职工仅剩11人。
2
“梦幻魅力,舍我其谁”。
夏新是后来转型做手机的,转型之初的夏新手机销量并不好,甚至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在快要被市场吞没之时,一款“会跳舞的手机”——夏新A8拯救了他们。这是由韩国手机设计公司所设计的在当时较为罕见的双屏手机。
夏新A8上市后,应了广告语的“舍我其谁”,大受市场欢迎,单款手机盈利超8亿元。夏新A8实际成本不足千元,当时的售价却高达3800元!甚至在两年后的A8手机售价仍在2000元以上。那个年代,人均工资只有七八百元,夏新A8供不应求,经销商经常拎着现金守在夏新门口提货。凭借A8,夏新两年间净赚11亿,一举扭转盈亏,成为A股最赚钱的公司。
2003年9月,全球竞争力组织首次对中国的1243家上市公司进行排名,夏新位居第二,仅次于中石化。
2006年,夏新品牌估值高达74.86亿元,李宇春为其代言。夏新手机当时被称为国民手机,与波导共同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在巅峰时期,夏新电子拥有2万名员工,公司总资产达42亿元人民币。当时的夏新电子城总占地40万平方米,拥有中国3C电子企业流程最长、工序最完整、加工深度最深的生产线,包括29条贴片生产线和95台注塑设备。夏新还拥有着手机1000万部、小灵通200万部、数字电视50万台、笔记本电脑80万台以及其他产品40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
夏新,原名厦新,1981年成立,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最早生产黑白电视机,后来又改做录像机。当时有“北华录、南厦新”之说,是中国现存的最老牌影碟机企业之一。
夏新很聪明,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市场,紧跟市场走向。VCD火它做VCD,DVD火它做DVD,手机火它做手机。这种敏锐的“嗅觉”也着实使其暴涨了几次,尤其是手机。
3
然而,占据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并非完全因为手机自身,很大程度是由于国家政策的保护,且没有外资品牌的竞争,尽享政策红利。
市场在变,政策也跟着变。
2005年后,国家取消了审批制,启动手机生产核准制。三年后,政策再次放宽,改为备案制,彻底放开了手机市场的门槛限制。
由于后续没有经典之作,加上山寨机的崛起和外资品牌冲击,夏新没能延续之前辉煌,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一直到2009年共亏损27亿元。2009年5月19日,夏新被责令暂停上市。
除了政策红利,真正导致夏新衰败的原因其实是3G通信技术,当时A8帮夏新走出了亏损困境,让李晓忠意识到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有技术,所以当初3G的概念出现让他看到了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拿着A8赚来的钱,夏新大力投入了财力、物力和人力去进行3G手机的研发。
夏新始终有敏锐的“嗅觉”,但还是没能把握时机。
夏新当时对于3G的投入,相当于现在华为的研发投入。在国内,夏新可谓是3G的先驱者,但由于 3G的标准迟迟未定,夏新事先研发的12款3G新品,并且已经实现量产的手机也因此无法上市。最终,夏新被3G拖累,倒在了3G的元年,由3G的先驱变成了先烈。
“一代机王”夏新的优势在于敏锐的“嗅觉”,时刻关注市场,而劣势也是这敏锐的“嗅觉”。
以市场为导向使夏新最终成为投机者,甚至昏了头脑。没有资本支撑的前行,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现在的夏新仍然没有吸取教训。
电视、冰箱箱、机顶盒、洗衣机、净水器、电水壶……夏新几乎囊括了家电类的全部。
曾经如日中天的夏新,做录像机时,有“北华录、南厦新”之说;做VCD时,一度杀进前三甲;做手机时,A8使其成为“一代机王”。
现今互联网化的时代,做家电产品的夏新还能东山再起吗?
文/童倪
编辑/童倪
长 按 解 锁 更多精彩内幕
CEO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