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秒变窃听器?个人隐私防不胜防,小心这些安全隐患!
手机真的能“窃听”吗?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和人聊天时聊到某个物件,马上打开购物平台就发现被推送了这个物件的详情。
大数据发展至今,我们都知道它能准确读取每个人的喜好并完成及时推送,但这准确程度很多人有所担心——难道手机能听到我们平时的聊天吗?
这种担心其实不无道理。
一项来自浙江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学者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部分智能手机APP可在用户不知情且无需系统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来采集手机扬声器所发出声音的震动信号,实现对用户语音的窃听。
日常如果使用非官方下载的“破解版”软件,也会为窃听留下后门。
315信息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十余款常用的视频、音乐、小说等应用软件的破解版,即盗版版本,进行了实时监测后发现,这类“破解版”往往会被额外嵌入和官方版本毫不相关的第三方插件,即SDK软件包。
只要运行,多出来的SDK包就能悄悄地偷走用户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只要掌握其中2-3种信息,即使用户更换了手机或电话号码,它也能精准锁定用户,实时捕捉和追踪用户动态。
这样的泄密可能,威胁的不仅仅我们普通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对于国家安全都有着一定的危害。
在近十年前,美剧《疑犯追踪》中就有这么一个场景,当局将黑客技术与人脸识别相结合,把每个智能手机变成一个窃听器,从而获取更多信息。
而这正在变为现实。
维基百科就爆料,美国中央情报局有专门的“黑客项目”,涉及专门针对windows、安卓、苹果iOS、OSX和Linux等常见操作系统以及互联网路由器,能够让普通智能电视和手机等变成监听监控设备。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日国安部专门发出公告,提醒大家尽量避免将智能手机带入涉密场所。
这一切都因为手机不再只是一部通讯工具,更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终端,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很可能会涉及到泄密和信息被窃取等严重后果。
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我们的确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另外还有一类人,会比普通人更加关注手机安全隐私——对于高端商务人群来说,如何防止手机泄密,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如果隐私性得不到保证,可能会引发商业地震。
考虑到手机变身窃听器的可能,一些大企业内部高层开会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关机或者飞行模式来应对。
另外,智能手机还承载了一部分移动办公功能,也就意味着手机里会有涉及到商业机密的文件、交谈,这些文件的安全性也需要得到保证。
OPPO即将推出的Find N3就瞄准了这个痛点。有博主透露,这款手机是“直接用芯片做系统保护”,采用的是国密二级安全认证的独立安全芯片。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太大。
要知道,目前国密安全认证分为三级,三级为最高,但多见于专业级产品。二级已经是目前移动通信行业最高标准。此前,华为麒麟9000芯片获得一级认证,而Find N3这颗来到二级,含金量不言而喻。
二级安全认证意味着它能对密钥、数据、隐私权限等敏感信息提供基础保护。应用到智能手机上,就是能够对电话、短信、微信、移动支付等应用提供硬件级加密,全方位保证通信、数据安全。
除了拥有相当硬核的安全硬件,Find N3上名为“孤岛”的软件技术,也非常亮眼。
这一技术来自OPPO旗下三大安全实验室之一安珀实验室。这一技术来自自研而非采买,意味着我们能够从底层入手解决手机隐私安全问题。
有“孤岛”相助,我们手机里的隐私信息与外部威胁形成“天然”隔绝,能够阻挡更多窃取信息的可能。
网易CEO丁磊更新动态,一语双关地提到了“孤岛”技术,并且透露OPPO Find N3已经送到他手中,盛赞“为商务人士保留一份安全、一份松弛”。
有眼尖的网友已经发现,万科创始人王石近日手上出现的手机,疑似也是这款尚未发布的OPPO Find N3。
王石的真机上手图流出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于OPPO Find N3安全性能之外的好奇:爱好摄影的老王出门旅游都带它了,想来拍摄性能应该很不错吧?图片上的镜头模组看起来就很给力!而且从今天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发的对比图来看,在高动态的光照环境下,Find N3的拍摄画面可以领先同类旗舰机,那种明暗细节得以保留且过渡自然的光影质感,真的很绝。
这么多大佬都已经率先用上了,这款手机到底是有多贴高端商务人士的需求?
别急,OPPO官方已经宣布了,Find N3的具体参数、配置等信息,在下周四就会正式发布。官宣海报里也专门提了“影像”功能,想来这次OPPO是要在安全和影像方面双管齐下了。我倒要看看,大佬们抢着上手的手机,到底长什么样!
今天的人们都在尽最大努力保护自己的隐私,但网络的发达、监控的进步、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无一不在对传统的世界作出挑战。
我们作为普通用户能做的,是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手机,维修时要去往正规手机售后维修点避免不法分子趁机安装窃听软件。一旦发现手机流量异常,应及时求助于正规售后服务商,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面对不断升级的涉嫌违法的窃密手段,执法部门的监管打击也必须升级。
科技的高速发展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超出了我们的把控能力。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筑起安全城墙,希望犹未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