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大鹏 甘鸿 上海物质成瘾诊疗中心
最近上海的疫情反扑,你可能已经被隔离1月有余。封控在家里,是不是每天都是躺平的新一天,从早晨一睁眼第一个动作就是找手机、吃饭玩手机、上厕所玩手机、躺床上玩手机,不知不觉就到凌晨2、3点。每天顶着“熊猫眼”打游戏、刷视频、逛淘宝、看新闻……,乐此不疲。你可能逃过了新冠病毒,却不慎掉入了另一个坑里:那就是手机成瘾。

手机使用现状
21世纪,颠覆人们生活方式的新事物有很多,智能手机绝对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事物之一。智能手机的功能早就超出了单纯的通讯意义,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终端。无时无刻在身边的智能手机之于我们,几乎像身上新长出的器官。

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使其可以在众多地方和任何时间使用。随着“手机族”的增多,其所引发的相关事故也屡见不鲜,一项调查显示,2成的接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有开车时使用手机的习惯,其中超过70%的网友,曾经在开车时发过微信或刷过微博,而开车看手机时发生事故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3倍,开车打电话时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8倍。

智能手机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及情绪,一方面智能手机呈现的内容更容易吸引人们更长时间的使用,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屏幕本身也会通过蓝光、铃声等影响我们睡眠节律。睡眠受影响,不可避免的又会进一步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问题。
手机使用建议
要戒智能手机依赖,首先要了解,是哪些高危因素导致我们使用智能手机越来越离谱?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首先要明确,使用智能手机首要是为了通讯,这是手机的本质功能,针对此,我们可以试着采取一些方法让我们的手机回归他的本质,比如可以尝试一下方法:
01
换回老式手机,可以永久性的或者间断性的
02
删除智能机中容易让自己沉迷的APP
03
定手机的流量,或者定时开关模式
04
疫情期间,很多空闲,打开手机,找个朋友,好好聊天
05
良好的仪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减少手机的有害使用:比如给自己自己或家庭设置每天的“无手机时”,每周的“无手机日”。正如一首歌所唱:“在周末晚上,关上了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想想也是十分惬意
如果是为了娱乐而使用智能机,那么要明确,娱乐是目的,手机只是工具,能达到娱乐目的方式有很多,健康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听歌、唱歌、阅读、运动、绘画、书法、手工艺等等;即使是因为疫情隔离在家,也可以利用小小的空间做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毽子舞”。或者改变手机使用的内容,从浏览无用讯息,改成阅读、学习等等,从有害变成有利,把网络消费者(不只是金钱消费、还包括时间消费),变成网络创造者,比如创造有益的内容,上传自己创作的东西,比如发表文章,上传书法、绘画、摄影、影视、手工艺作品等等。

对于青少年儿童,父母的陪伴和良好的交流可以有效的减少其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青少年儿童缺乏对智能手机使用的正确认知,学校和家长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比如适当约束孩子的手机使用行为,和孩子一起讨论手机及网络的利弊,帮助其树立培养正确的手机、网络使用态度和习惯。对于已经形成手机、网络、游戏依赖的孩子,则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行为治疗。
当然,矫枉不能过正,戒掉手机依赖,不是戒掉手机哦。
参考文献:
1.Edwards, J. R. and L. S. Lambert (2007). "Methods for integrating moderation and mediation: a general analytical framework using moderated path analysis." Psychol Methods 12(1): 1-22.
2.Geng, Y., et al. (2021). "Smartphone addiction and depression, anxiety: The role of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and self-control." J Affect Disord 293: 415-421.
3.Nunes, P. P. B., et al. (2021). "Factors related to smartphone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 from a region in Northeastern Brazil." Cien Saude Colet 26(7): 2749-2758.
4.Osorio-Molina, C., et al. (2021). "Smartphone addiction, risk factors and its adverse effects in nursing stud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urse Educ Today 98: 104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