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当有朋友借钱时
打开微信
转账→输入金额→确定
可是您有没有考虑过
微信借钱碰上赖账的怎么办?
想要回来可能没那么容易。
小编通过下面的案例告诉你
在微信借钱的同时
如何让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案例1 好心遇疏忽,钱财打水漂
20多岁的小琳在寄送快递的过程中认识了经常来取件的快递员小张。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悉了,也加了微信。认识一段时间后,小张说自己缺钱临时需要周转,向小琳借2000元。小琳什么也没说就在微信上给小张转了2000元。事后,也没有让小张补一份借条。
说好只是周转几天,可小张却迟迟没有还款的意思。又过了一阵子,小张非但没有还钱,还玩起了人间蒸发。
无奈之下小琳向象山法院提起了诉讼。
开庭了,小张仍然下落不明,没法到场。庭审过程中,小琳没法提供手机上转账给小张的原始页面,只出具了一份微信转账截屏的打印件。
更麻烦的是,这份打印件上显示的收款人竟然是一个网名。因为是网名,没办法确认这个网名是否被告小张。
小琳提供的微信转账截屏打印件虽然能当证据使用但是却不能孤证定案,鉴于此,法院最终以证据不足驳回了小琳的诉讼请求。
案例2 巧建证据链,追回12万
孙先生这两年来,陆陆续续向他的朋友丁先生借出共计约12万元,没有借条。丁先生迟迟不肯还款,且丁先生的微信名称也并没有实名制,套用着一个公司的名字。此时的孙先生面临着如同案例1中小琳的尴尬处境,只有孤证,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而后通过在律师的指导,孙先生分别在微信、短信里给对方发去信息,大致内容是:“丁XX,我是孙XX,我在XX时借给你,合计XX,请你尽快归还。”
庆幸的是,丁先生并不知道孙先生已经打算提起诉讼,也没有提防。在短信和微信上都回复:“有数了。”
随后,孙先生又给对方打去了电话,在电话里进一步确认借贷的事实,并进行电话录音。
从原来的孤证变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这个案子办的相当顺利。孙先生的诉讼请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借出的款项已基本还清。
遗憾的是,更多的案子中,证据很难补齐。比如,收到类似的短信,对方置之不理,没有任何回复。律师们经常会碰到只有借条上借款人的名字,却没有其他信息,借款人却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难以寻觅的尴尬。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
在飞速发展的当下,
我们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呢?
现实中微信转账金额的来源有两类:
1
微信平台绑定的银行卡
这种方式可以根据相关的微信聊天记录、银行的存取款流水记录形成证据链来证明借款事实。
2
零钱提现
一些手机的系统无法显示转出转入对方的昵称,仅有金额、交易日期、交易号码及“朋友已确认收钱”字样。仅凭转账记录根本无从证明已收款的“朋友”是否就是借款人本人。
注意事项
所以通过微信转账等方式向对方借钱时,一定要明确对方的身份,实名制微信号或真人头像照片、聊天记录、录音等,并在附言栏目中明确全款的性质等,避免后期可能引发的麻烦。
文章来源:珠江公安
编辑: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