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向阳花开 守护“未”来
2025-04-12IP属地 湖北33

​​法律,是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也是引领青春前行的明亮灯塔。
 

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最高院院长张军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年来,恩平市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秉持创新理念,主动履职尽责,延伸审判职能,精心打造“向阳花开”家事审判品牌,用司法温度守护孩子前行的道路,以法治力量为他们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

 

实质化解 铺设未来光明坦途
 

青春本是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满载着梦想和希望。然而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争执打闹、追逐推搡等情况时有发生,若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调解,便可能引发纠纷。

 

  “小梁,是我错了,我没搞清楚事实就冲动伤害了你,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法院调解室内,小何满含愧疚地向小梁道歉。

 

小梁和小何是初中的同班好友,小何听信他人谣言,误以为小梁散布自己的私人信息,冲动之下,两人在放学路上发生争执,小何不仅对小梁推搡殴打,还拍摄了视频,这一系列行为给小梁造成了身心伤害。

 

事后,小梁在父母的陪同下,将小何告上法院,要求其删除视频并赔偿医药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

图片

 

​法官认为,如果简单判决,虽能解决当下的纠纷,但无法从根源上化解两人的矛盾,还可能在校园里引发不良舆论,对孩子们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本着“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承办法官岑淑君组织双方当事人及监护人到庭,采用“圆桌审判”形式进行调解。经过耐心释法说理,小何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家长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缺失。

最终,他们主动向小梁赔礼道歉,出具了书面道歉信,当场删除不良视频,并支付1万元赔偿金,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顺利履行完毕。

图片
法官通过“圆桌审判”调解一宗涉未成年人人身损害案件

 

案件虽已审结,但工作还没有结束。

 

在审判过程中,岑淑君察觉到小何的状态有些异样,便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导师为她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在一次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中,小何逐渐释放心中的压力,从往昔的灰暗心境中走出,曾经黯淡的眼眸再度焕发光彩。

 

一份调解书,不仅是化解一件纠纷,更是纠正一段可能走上歧路的人生。

 

如何在有效惩戒同时实现教育挽救?圆桌审判、心理辅导、司法救助……恩平法院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路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且温暖。过去一年,该院为生活困难未成年人家庭发放司法救助金9.4万元,帮助3名失学少年重新走进校园,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融情于法 呵护幼苗健康成长

 

“大家想想,孩子还小,等他长大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陪伴,却唯独自己没有,会是怎样的感受?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无人能够替代。”执行现场,法官的话犹如一记警钟,直击当事人的内心。
 

2021年1月,张琳与方明登记结婚,然而因婚前彼此了解不足,婚后频繁争吵,这段婚姻仅维持了不到8个月便匆匆落幕。

 

离婚后,张琳才惊觉自己已有身孕,商量后,两人决定留下这个小生命。2022年4月,张琳顺利产下儿子浩浩,产后她因病住院长达一年,年幼的浩浩便由方明及其父母照料。

 

出院后,张琳满心欢喜地想探望儿子,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无奈之下诉诸法庭。

图片

 

​恩平法院判决,在浩浩年满十八周岁前,张琳每月可在指定地点进行两次探望,但方明对判决置若罔闻,依然拒不履行义务。2024年9月,张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探视权执行案不同于其他案子,无法通过常规执行手段执行到位,怎样才能让张琳实现长期且有规律的探视?这成了执行法官刘引弟面临的难题。
 

为解开双方心结,刘引弟多次到被执行人的家中上门探访,并深入社区开展调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原来,孩子奶奶本就对儿媳妇的条件诸多不满,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婚后小两口争吵不断,老人心疼儿子,每次都参与其中,致使婆媳关系愈发紧张,进而演变成夫妻间的矛盾。

图片

 

​找到“症结”,刘引弟迅速调整执行策略,决定从方明身上突破。她启动“法院﹢妇联”家事纠纷多元调解机制,联合妇联、社区共同上门调解。在法官和调解员苦口婆心地劝导下,最终方明同意配合探视,案件得以圆满和解。

 

在家事纠纷中,孩子往往是沉默的受害者。恩平法院在处理该类案件时,始终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摆在首位,2024年12月,与恩平市妇联携手建立“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各方力量,通过专业化审判、多元化调解、社会化服务,妥善处理各类家事纠纷,努力优化未成年人的家庭成长环境。该机制运行三个月来,离婚纠纷调撤率呈上升趋势,涉未成年人案件调解成功率近50%

 

寓教于审 系好第一颗“法治纽扣”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预防和教育至关重要。恩平法院紧盯春秋开学季、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关键节点,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致力于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法治纽扣”。
 

“太有意思了,这样的课堂非常生动有趣,让我感受到法官是一份很神圣的工作,我以后也要当法官。”在一次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小王同学兴奋地说出了自己日后的“志愿”。

图片
法官组织学生参与普法手工课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恩平法院举行的开放日活动,在法院干警的带领下,他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法院院史室,透过这些“老物件”,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一代又一代法院人坚守法治信仰、为司法事业奋斗的身影。
 

随后,审判庭内进行了一场严肃的刑事案件审理,同学们安静地坐在旁听席上,全神贯注地紧跟着法官的节奏,近距离观摩庭审。
 

在紧接着的“模拟法庭”环节,同学们穿上了“迷你”法官袍、律师袍,戴上法徽,将刚学到的庭审知识学以致用,生动演绎了一场学生版的“审判”。在此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程序,增强了法治观念。
 

图片
法官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除了这样“引进来”普法活动,恩平法院还积极“走出去”。2024年以来,全院21名法官担任了全市32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并组成了21个普法团队,先后奔赴全市各学校开展普法宣讲活动,累计开展“法治进校园”“开学第一课”等法治活动22次,覆盖人数达3000人。
 

每一场宣讲,都是一次法治知识的传递,每一次交流,都让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图片
恩平法院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