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红色电影怎样走进“年轻一代”的内心
2025-01-14IP属地 湖北2

新主流电影不断探索,以新的方式走进青年人,是讲好党史故事的重要路径。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原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表示,以电影的方式致敬红色信仰,是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重要收获。

早期革命者的故事都与青春有关,用百年前同龄人的故事与当代青年人共振,逐渐成为红色电影近年来流行的叙事方式。影片中年轻人那改变旧世界的信心,令当下影院中的年轻观众共情,是消弭百年距离的最有效方法。

近年来,类型化成为新主流电影的新面貌,在历史真实感上做放大,在叙事中勾连青春的活力与理想。不同类型的融合,“是历史题材电影向虚构创作的攀升,是电影的一种新拓展”。

看电影正成为对观众时间支配权的争夺战,看主流电影更应注重与青年主体观众产生“心灵沟通”。黄建新认为,反转情节、青春气息、历史悬疑等种种探索,能激发观众的好奇感,让电影同观众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要彰显历史细节中的“生命质感”,就要做最具体的“考古”。黄建新在电影《孤星计划》筹备时期,用脚步丈量上海大学百年旧址,剧组全力考察史料力图1:1复原红色建筑。

不少影片将关注点放在早期高校党建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这为红色文艺提供启示。讲述党领导和影响的爱国青年学生社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能以更广阔的角度表现党的战斗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上海是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光荣之城。黄建新认为,在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便关注教育问题,为革命培养高层次、眼光宽阔的人才,这体现出其前瞻性。而呈现青年群体介入这一时期的心灵史,极具艺术吸引力。

相关文章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