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美前高官紧急献策特朗普:放弃台湾“战略模糊”计划,对华亮底牌
2025-03-30IP属地 湖北11

2025年3月26日,前美国国防部东亚事务副助理部长迈克尔·希弗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建议美国应调整其在干涉台湾问题时的长期政策,放弃“战略模糊”,转而采取“战略清晰”的对华立场。

希弗认为,“战略模糊”政策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格局下已不适用,建议美国明确向中国大陆发出信号,即大陆若试图通过武力或“经济胁迫”手段实现完全统一,将面临“严重后果”。

图片

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反映了美国当前的政策困境。

图片

曾经被美方认为是有效的“战略模糊”政策,是否真的已经过时?如果美国转向“战略清晰”,又会对中美关系及区域安全造成哪些影响?

自中美1979年建交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长期奉行“战略模糊”政策。美国这一策略的核心是:美方单方面认为可以维持两岸的“脆弱现状”,防止台海局势因大陆的军事行动或台湾单方面推动“台独”而失控:美国在公开场合承认“一个中国”,反对“台独”,但同时通过《与台湾关系法》为台湾提供军事援助,以确保其“自卫能力”。

在过去数十年中,“战略模糊”被美国认为是维持台海和平的重要工具,成功避免了直接冲突。

图片

然而,美国这种模糊的态度也使得其长期游走于两岸之间,美国既要避免激怒中国,又要让台湾保持一定的安全感。

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美国“战略模糊”政策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大陆在军事、经济和外交等领域的强势崛起,显著改变了台海局势的力量对比,使美国的传统战略威慑显得愈发苍白无力。

迈克尔·希弗在文章中直言,中国大陆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是“战略模糊”失效的核心原因之一。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国解放军近年来在东风导弹体系、航母编队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整体军事实力已经具备在台海周边实施有效威慑的能力。特别是在多次联合军事演习中,解放军展现出强大的区域拒止能力,这让美军在台海的强行干涉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台湾作为全球半导体生产中心,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台积电等企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领域几乎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

图片

希弗认为,美国不可能忽视台湾在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战略价值,而仅依靠军事手段无法“保护”这一重要经济利益。

此外,美国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上的不一致表现也削弱了其盟友的信任。例如,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摇摆,以及特朗普威胁吞并加拿大、格陵兰岛等言论,使得盟友对美国的“可靠性”产生质疑。

在这种背景下,希弗认为,美国必须向中国大陆释放“清晰信号”,明确表示不容武力或经济手段改变台海现状。

然而,放弃“战略模糊”转向“战略清晰”并非没有风险。这一政策调整可能对台海局势、中美关系乃至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

首先,美国立场的明确,很可能被台湾某些“台独”势力视为背书,从而推动更加激进的政策。这种局面可能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甚至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危机。

并且,对于中美关系而言,“战略清晰”无疑将大幅冲击已有的外交关系,严重挑衅中国。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这种挑衅可能引发中美在经济、军事、外交领域的全面长期竞争。

最后,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将台湾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附近地区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可能被迫选边站队,从而使区域内的军事冲突风险显著增加。

图片

从目前的各方表态来看,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坚定而明确:中国政府多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近年来解放军演习行动的常态化便是这一政策的直接体现。同时,大陆对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保持高度警惕,强调任何外部干涉都将导致严重后果。

而在台湾地区,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则存在分歧。民进党政府希望通过强化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提升自身地位,但也忧虑美国在关键时刻可能“抛弃”台湾。同时,岛内民众对中国统一持明确态度,认为“台独”必将导致不可承受的风险。

至于美国国内,美台政策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一些鹰派人士支持更强硬的对华政策,认为“战略清晰”可以更好地打压中国崛起;而务实派则担忧“战略清晰”可能诱发台海危机,使美国陷入一场代价高昂的冲突。

图片

迈克尔·希弗对“战略模糊”的质疑,表明美国在干涉台湾问题时的政策调整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议题。然而,美国放弃“战略模糊”并采取“战略清晰”,不仅对当前的复杂局势无益,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区域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