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3.15食安风波直击 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贵在“平衡术”
2025-03-27IP属地 湖北11
图片

念好品控经,时不我待!





作者:乔治

编辑:俊逸

风品:李莉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守住合规线、敬畏消费者,每年3.15的警钟总是振聋发聩。


今年更是节奏前移,在餐饮业率先打响。3月12日,媒体曝光杨铭宇黄焖鸡后厨存在多种乱象。如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顾客食后剩菜回收再加工售卖,隔夜发黑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等。事后,国务院食安办挂牌督办、杨铭宇道歉整改消息刷屏。


加上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保水虾仁,给从业者再次提了醒,食安向来无小事。这不股价连创新高的蜜雪冰城、正冲击上市的沪上阿姨,也被曝出隔夜切片制作饮品,后厨存在其他卫生问题等。


所为何故、到底在闹哪出呢?


1

乱象波及大单品 警惕规模陷阱


低价不是万能药,别丢了西瓜捡芝麻。


据羊城晚报,湖北经视“3·15特别报道”,在蜜雪冰城湖北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店员将隔夜的柠檬切片和橙子切片藏于操作台下,继续制作标榜“精选鲜果”的招牌饮品。另外,门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记者拍摄视频显示,店内有苍蝇飞虫,飞虫甚至出现在奶茶杯盖中。


节目播出后,当地市监部门突击检查时,涉事门店以“装修”为由暂停营业,但二楼仓库内仍被发现存放标签混乱的原材料,已涉嫌标签不规范,被监管扣押、立案调查。工作人员表示,315特别节目可以作为市监局立案调查的证据。


铁证之下,蜜雪冰城涉事门店店长邹某回应,“是店员违规,我不可能24小时盯着。”然据媒体报道,该门店一直存在卫生隐患,记者曾多次在店内看到有苍蝇和小飞虫在奶茶杯盖上乱爬,其他店员表示:“这个明天可以接着用,用来盖柠檬和橙子。”


图片


图片


消息一出,舆论燃了。社交媒体上,#蜜雪冰城鲜果切片常温过夜后继续用#、#蜜雪冰城员工称不敢喝自家柠檬水,等话题阅读量破亿。


据羊城晚报,有消费者感叹“以前觉得都那么便宜了,还要啥自行车,现在看到过期食材,再也不敢喝了,这只是被曝出来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呢?”


的确,即使价格便宜、被誉小镇青年快乐水,可毕竟是实实在在喝进身体的东西,基本的卫生消费者还是相当在意!


聚焦此次涉及的冰鲜柠檬水、棒打鲜橙等,皆是蜜雪冰城当家网红大单品,粉丝众多、业绩贡献也多。据北京青年报,2024年前9月,蜜雪冰城在中国售出约11亿杯冰鲜柠檬水。此番风波后,品牌损伤多大、业绩衍生影响几何,等待时间作答。


细观热搜评论,众多网友表达了愤慨,认为食品安全是商家底线,出问题就应严惩,作为知名茶饮,连基本卫生都保证不了、粗放操作令人失望。不过也有部分网友选择原谅、甚至护短称“这么便宜,没想到用的竟是真柠檬”、“隔不隔夜都是小节”“不是柠檬隔夜了,而是我去晚了”。


这种撕扯炸裂,往期很是少见。抛开有无水军带节奏,上述辩解也折射了蜜雪冰城的低价得人心,背后离不开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极致的成本控制力、以及相应品控作出的努力。但要明确的是,低价是竞争有效手段,却不是全部。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消费者真正希望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一味为低价而低价,压减那些不该压减的成本;极速扩张规模、一味追求起量利益、摊大管理半径,忽视衍生的品控风险,这会不会既损害消费者利益,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需警惕困于规模陷阱、“内卷式”竞争呢?


近期以来,政府从上到下多次表明“反对‘内卷式’竞争”。不是不要竞争,而是鼓励公平有序竞争,倡导真正有价值的良性竞争。从这个意义出发,蜜雪冰城提供了有益经验、也该汲取教训。


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超36,000家,2024年9月30日超4.5万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达到46479家门店。扩张速度足够惊艳,只是相应的团队建设、品控风控匹配跟上了么?


这不是首次食安“翻车”。据南方都市报、新快报,2024年6月,蜜雪冰城被曝门店员工脱鞋脱袜后将脚伸进水池中。再如有消费者反映,其朋友在蜜雪冰城(广州大塘公交车站门店)购买的饮品中喝出了干燥剂。


2024年,蜜雪冰城在北京共有16家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位列连锁餐饮品牌榜单第二,且已连续三年上榜。


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2025年3月24日,蜜雪冰城累计相关投诉8853条,主要集中在敏感的产品质量、服务方面,如“喝出苍蝇”、“吃出生锈扣子”、“店员服务态度恶劣”等质疑。


图片


诚然,用户千人千面,人人满意并不现实。上述通报、曝光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投诉也或有偏颇片面处。可是说千道万,食安大于天、用户口碑是发展根基。尤其“雪王”刚刚登陆资本市场,来自投资者、消费者、社会舆论的审视性必然更加严苛,仅靠低价是不够的。如何扎牢品控篱笆、加强加盟商及门店网络管理,夯实性价比、质价比、达成真正的规模效应,是一个重要新考题。


2

加盟是与非 

需要新故事、讲好新故事


上市路上长跑三年后,蜜雪冰城终于如愿上岸。并摆脱破发魔咒,股价表现高歌猛进:


3月3日市当天暴增43.21%;截至3月24日收盘价400.00港元,短短16个交易日,距离202.50港元发行价接近翻倍,公司总市值报1508亿港币。不过,3月12日股价下滑了5.66%、20日又下降4.9%。不管是否见顶,市场对食安事件也是有一定敏感性的。


2022年至2023年,蜜雪冰城营收分别为136亿元、203亿元,同比增长31.2%、49.6%,净利润20亿元、32亿元,同比增长5.3%及58.3%。2024年前九月营收187亿元,同比增长21.2%,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42.3%。


业绩强高增背后,加盟模式下的急速开店功不可没。2020年6月22日,蜜雪冰城官方正式宣布:全球门店数量突破一万家。2021年10月门店翻番,突破2万家。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之前二十年的开店总量。2023年9月30日门店数超36,000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达到46479家门店,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九月,“雪王”加盟商量分别为9784名、13625名、16784名及19780名。门店分别实现约228亿元、307亿元、478亿元及449亿元的终端零售额。


细分收入来源,主要是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和设备,而不是直接依赖奶茶销售。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前三季,公司从加盟店的商品和设备销售中入账182.2亿元,占总收入的97.6%,毛利率高达31.2%。


毋庸置疑,门店狂飙带来了规模效应,但也如上所言,增加了管理半径、品控风控难度,尤其加盟店占比99%的情况下。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轻模式快扩张,给蜜雪带来了规模优势、高利率回报,但门店的快速扩张,加盟商素质的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隐忧,一旦总部监管鞭长莫及,个别加盟商为压缩经营成本而违规操作或管理不善、对品控缺乏足够敬畏,乱象滋生就不足为奇。


深入产品面,蜜雪规模大的同时,低价单品依赖也明显。2024年前9月,冰鲜柠檬水、冰淇淋和珍珠奶茶是销量前三的超级单品,前五大畅销常青款产品占其中国总饮品出杯量的约41.2%。这自然有利成本控制,可过分集中也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此番隔夜切片翻车就涉及了大单品冰鲜柠檬水。


再者,再经典产品也会有审美疲劳,且前三爆品客单价都不高,涨价后的珍珠奶茶也只有7元。靠低价大单品策略能带领蜜雪冰城走多远呢。尤其上市之后、更多价值期许也意味着更多成长压力,蜜雪冰城需要讲出新故事。


客观而言,企业也有居安思危,如2017年起相继入局了咖啡和冷冻饮品行业,创立咖啡品牌“幸运咖”和冰淇淋连锁品牌“极拉图”,被外界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同时,发力全球市场带来新曙光。据顶端新闻,蜜雪冰城正在规模化地将运营区域从中国拓展到全球市场。2018年在越南河内开出首店,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在中国内地以外门店数量约4,800家。东南亚市场有超4,000家门店。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全球扩张为蜜雪冰城打开了新遐想,尤其上市后,这是一个诱人的资本故事。不过衍生压力也如影随形,出海不是度假,除了碧水晴空还有暗礁巨浪,更加考验产业链供应链、品控风控、专业性能力。此番被曝光立案是一个可贵警钟,提醒企业要放慢些脚步,规模速度之外,把质量品质、安全性放第一位,稳扎稳打才能真正变成“受人尊敬的百年品牌”。毕竟一旦海外翻车,影响可能不可估量。


3

单店收入下降、关店量上升 

成败皆萧何?


类似思考的还有沪上阿姨,身处IPO关键敏感期,任何风吹草动、实力瑕疵都可能让其置于风口。


再次聚焦3.15,据羊城晚报,3月14日沪上阿姨汉口城市广场店被曝使用过期西柚粒制作杨枝甘露。店员撕下过期标签、重新打印有效期“续命”的操作,被执法人员当场抓包。面对质疑,店员却称:“门店新开,没有店长,员工比较随心所欲。”


随后,“沪上阿姨改过期标签食材被人为延寿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对此,沪上阿姨将责任推给“已离职员工”,品牌督导声称“从严处理”。


只是,能否触及灵魂,杜绝再犯仍需要时间观察。据湖北经视直播,调查期间记者接连多次发现过保质期食材仍被继续制作奶茶的情况。面对“我每次早上来门店开始准备营业,发现有一半的小料食材都是过保质期的,你之前开始准备营业时也是这样吗?”的发问,该店店员称,“有过保质期的食材,反正就照样用,为了节省成本。”


浏览黑猫平台,截至2025年3月24日,沪上阿姨累计相关投诉2822条,产品质量服务是焦点,涉及腐烂菠萝制茶、饮品现蜘蛛蟑螂、售后推诿等质疑。


图片


同样吸引眼球的,还有凌厉的扩店动作。为了进一步争夺市场份额,2021下半年沪上阿姨将“加盟服务费费率”从25%大幅调至17.6%、2022年推出沪咖、2023年推出轻享版门店、2024年升级品牌形象。一系列组合拳下来门店一路高歌,截至2024上半年已开设8437家门店网络。


和蜜雪冰城类似,沪上阿姨吃透了加盟红利。2013年,创始人单卫钧夫妇敏锐察觉到下沉城市人口基数大,消费能力强,且竞争较小,是一个被忽视的市场缝隙。于是果断进军三四线城市,成立两年就开出280多家加盟店,卖出8000万杯奶茶。


截至2024上半年,8437间门店中有8409间由加盟商经营,占总门店数的99.7%。公司大部收益也来自加盟业务,主要包括销售货物及加盟服务。


考量在于,除了自身品控压力,市场也是有承载力的,需警惕边际效应。2021年至2023年,沪上阿姨新增门店数为1531家、2482家及1191家,2024上半年仅新增648家,关闭加盟店则达531家,同比增长178%、已超2023全年总和,创历年新高。


同时单店收入也在下降,2024上半年每日平均GMV(交易总额)为3764元,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4189元、4109元和4270元。这对依赖加盟制的企业不是好消息。


即便如此,沪上阿姨表示,未来增长仍取决于引入新加盟商、扩大门店网络及实现门店盈利的能力。公司的业务营运取决于加盟商的成功及与加盟商的合作。不过招股书也坦承,加盟模式面临若干风险,此等风险包括对加盟商的控制权、加盟产生的收入、与加盟商的合作伙伴关系等。


是否成败皆萧何,留给时间作答。还记得2023年沪上阿姨曾喊出“万店计划”,如今看来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一方面,食安问题袭扰,让品牌信誉蒙尘。另一方面,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导致终端销售疲软,压力传递增加了加盟商的生存挑战。


除了上述黑猫投诉质疑,据深圳商报读创,沪上阿姨2023年至2024年多次因门店卫生及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包括后厨不卫生、防蝇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2024年10月,因不满公司高价物料及单方面关闭门店,浙江宁波一加盟商挂出“加盟要谨慎,已倾家荡产”横幅,引发舆论关注。起因是加盟商声称,品牌方强制高价采购原料、私自外采遭重罚是其闭店主因,而沪上阿姨官方回应称闭店源于“经营不善”。各执一词的背后,暴露出加盟模式的供应链博弈与风险管理矛盾。


据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2024年头部茶饮品牌加盟费收入占比已降至20%,而供应链收入占比超60%,在此背景下如果品类竞争加剧导致终端销售疲软,加盟商成本转嫁压力不可小视。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新茶饮已步入淘汰赛下半场,这是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加快上市的原因所在。然而资本并非万能药,当增量红利消逝,资本扩张叙事遇上个体经营者生存困境、门店品控乱象,行业粗放加盟时代也将走到尽头,如何在规模与质量间寻找平衡,将成为整个行业面对的长期命题。


4

净利下滑、分红质疑 

何破上市悬念


看看业绩表现,并不算多夸言。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为16.4亿元、22亿元及33.5亿元,同期经调整净利润为8474万元、1.54亿元及4.16亿元。


然2024上半年增速明显放缓,营收仅同比增长6%至16.58亿元,净利则下降12.3%至1.68亿元。且还获得政府补助929.1万元,利息收入446.6万。若去掉这部分,增速可能更不乐观。


招股书显示,沪上阿姨GMV(商品交易总额)由2021年的41.61亿元增加45.8%至2022年的60.68亿元,2023年再增60.4%至97.32亿元。但到了2024上半年增速降为16.8%。


这些表现自然不算IPO的加分项。2024年2月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因六个月申请失效未能成功。2024年12月再度提交招股书,2025年1月10日证监会发布了备案通知书。


获得实质进展可喜可贺,只是一些瑕疵仍然刺眼,比如突击分红的质疑声。2023年12月,沪上阿姨宣派股息6000万元,并于2024年1月25日前全部支付完毕。2024年5月13日,又再度向股东宣派股息15,880万元,且在2024年5月20日便全额派付。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创始人单卫钧、周蓉蓉夫妇可获得1.76 亿元的派息。


看看同期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是否过于豪横了,多用些主业精进、差异化、品质化提升,改善加盟商关系,蓄力发展后劲,是否更香呢?


知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表示,上市前突击分红容易引发外界对企业上市的目的、募资合理性、公允性方面的质疑。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及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不利;扰乱二级市场正常秩序;引发对法律和会计处理方面的疑惑;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刘志耕进一步分析,上市前将大多数分红给了大股东,这就将公司的资金缺口留给投资者,即公司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投资者的资金,这会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产生负面印象。据羊城晚报,沪上阿姨在2024年冲刺港股前,账面现金仅剩2.41亿元,不足竞品茶百道的1/13。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IPO是对企业实力、价值底色的一次综合考验。从分红、品控质疑到单店收入下降、关门量上升,沪上阿姨上市仍不乏悬念,背后折射出战略规划、运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茶饮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若想成功上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沪上阿姨必须高效查漏补缺,战略战术再升降。


5

做好“平衡术” 谁能笑到最后


好在整体看,赛道依然在上行区间。


以终端零售额计,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989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779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5.4%。2023年至2028年增长率预计将提至7.2%,2028年市场规模11039亿美元,占全球饮料市场近半份额。


其中,以中国和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重要引擎。2023年至2028年间全球增速最快,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7.6%和19.8%,合计贡献增量近40%,合计占比将从2023年的12.0%提升到2028年的19.4%。


从自身看,2024年以来沪上阿姨启动了品牌5.0升级计划,对品牌文化、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心理进行了一次全面重构,重新定义“摩登东方茶”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目光。


3月18日,“蜜雪冰城改24小时营业”话题词冲上热搜。虽受制商场规定等,目前只有少数门店实行,但也不失为一种态度。


背后除了门店管理还看供应链,2024年末,蜜雪冰城和君乐宝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双方宣布合资建设“雪王牧场”,未来还将在市场拓展、产品开发、供应链合作等方面,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深度战略合作。


可见,两企业也有居安思危、也在自我进化。叠加行业红利期仍在,留下的腾挪空间是查漏补缺、变得更好的最大依仗。


不过,市场竞品同样没闲着,从强链补链到产品创新、特色差异突破,一个个动作凌厉。一定意义上说,蜜雪冰城、沪上阿姨此番食安波澜,也折射出新茶饮业的集体焦虑。规模至上、速度至上的粗放模式正在反噬行业。


谁能率先痛定思痛、刀刃向内,优化发展模式、做好体量与体验的“平衡术”,趟出一条即大又优更稳的新路径,决定了下半场谁能留在牌桌、谁能活的更体面。


一场新赛跑开始了!




本文为首财原创

内容微信:suishenlicai

商务微信:deerss__

凤凰新闻/网易财经/搜狐财经/腾讯财经/今日头条/蓝鲸财经/百度百家/新浪微博/天天快报/中金在线/东方财富/雪球

相关文章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