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在南方朋友圈首次提及以来,韦尔股份股价涨幅达36%。
而当时推荐关注的逻辑是智能驾驶,在车载摄像头模组中,价值量最高的部分是图像传感器CIS,成本占比40%,而且目前车企主要采取传感器融合方案,摄像头是较为确定的传感器。而近期民营企业座谈会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被作为14位代表之一受邀出席,其“松弛感”引发众多投资者关注,虞仁荣作为芯片首富、中国首善,成功完成一项海外蛇吞象并购案,以及韦尔股份作为唯一一家跻身全球前十IC设计的大陆半导体公司,半导体并购之王,的确有松弛的底气。
在A股相较于基本面,似乎更注重逻辑,目前笔者认为韦尔股份短期股价涨幅过多,冲高失败,短期可能会有回调,建议避险,但韦尔股份作为国产替代标本,尤其是智驾渗透率带来车载摄像头及其他车载电子需求增加,值得多关注。
主要业务及核心看点
韦尔股份2017年登陆A股,最初从事半导体分销业务,自2019年通过蛇吞象式收购全球第三大CIS厂商豪威科技切入图像传感器赛道,成为半导体设计公司。之后便不断对设计业务并购,目前半导体设计业务包括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三大类,因为更多是属于消费电子业务,下游较为分散,包括手机、电脑、汽车等。近年来,这几类业务均有从手机应用扩展到汽车,以及其他新兴应用领域,如AR/VR、机器人等。
从收入构成来看,半导体分销业务23年收入占比14%、毛利率在10%以内,在持续收缩,也不再是公司未来重点。公司的半导体设计业务收入占比85.6%,其中,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占营收比重超70%,具体产品线包括手机CIS、汽车CIS、其他领域CIS产品(含AR+AI眼镜、机器视觉新兴领域)。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23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5.5%。24年上半年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进一步提升至77%。
结合毛利率情况来看,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毛利贡献最大,其次是模拟解决方案。触控显示解决方案则是一项发挥不稳定的业务,比如23年毛利率大幅减少近35%,24年上半年这类业务受行业供需关系不平衡的影响,LCD-TDDI产品平均单价持续承压(商誉章节会继续分析)。
因此图像传感器CIS依然是分析重点。以24年Q2为例,智能手机CIS业务收入占比为52%、汽车CIS业务收入占比为31%、新兴领域CIS收入占比为4%。
其中,汽车CIS业务的毛利率达35%,显著高于手机CIS业务。经历了22-23年的业绩低迷,24年得以业绩翻身的主因也是手机CIS业务与汽车CIS业务的大幅增长。
CIS领域,长期由海外企业主导。手机CIS领域,豪威科技以13%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三星(23年分别为55%、25%的份额);汽车CIS领域,2019年,豪威全球市场份额为29%,仅次于安森美,位居全球第二,2024年豪威车载CIS以43%的出货量占比跃居全球第一,实现反超安森美。
手机CIS业务上,主要往高端化、多摄趋势发展,得益于国内市场本土供应链基础、消费市场庞大,国产替代迅速崛起,豪威科技从以中低端为主,打入高端手机产业链,23年推出OV50H、OV50K等5000万像素产品,2024年继续推出50K和50M,通过这类高像素产品公司获取了华为、小米、vivo等高端机型订单,国内高端手机CIS国产化率由2022年的5%提高至2024年的30%以上。
汽车CIS业务上,相比手机CIS更有技术壁垒,公司的CIS芯片从23年以前以3MP及以下的中低端产品为主,近2年往5MP、8MP等中高端产品走,2023年9月发布的8MP产品OX08D10(800万像素产品)拉开进军高端市场序幕。目前公司的CIS芯片广泛应用于后视摄像(RVC)、ADAS(驾驶辅助系统)、全方位视图系统(SVS)等车载系统,下游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等主流车厂,此外公司还在拓展其他车载产品,如LCOS产品已在汽车AR-HUD方案中实现量产交付。近期比亚迪推出智驾平权,公司高性价比的产品更是直接受益。
21年汽车领域收入占比仅为14%,24年上半年已经到了31%,增长迅速,是未来值得期待的业务之一。
财报点评
公司作为消费电子属性的企业,除了车规级产品因为认证周期长+目前属于成长红利期,手机类的电子产品更多需要关注存货减值,22年韦尔的存货资产占比达到了35%、存货销售百分比达到了61%,叠加消费低迷,当年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14.32亿,主要是手机业务类的存货跌价及合同履约成本损失。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流动资产为主,轻资产模式,目前有88亿货币资金在账,其次是存货67亿,占比17%,应收占比11%,最后是商誉占比10%。
对于公司在资产端的风险,主要关注存货、应收及商誉,尤其是存货跟商誉,往往涉及连锁反应。
从商誉资产来看,主营CIS业务的豪威公司是第一大商誉,但只占整个商誉的50%左右。
但最近两年豪威主体贡献的利润占到整个合并层面的1.75、1.2倍。意味着其他主体对公司利润端贡献是负。而并未出现任何商誉减值。就拿商誉占比第二的TDDI芯片业务来说,上述提到触控显示解决方案发挥不稳定,毛利率波动大,LCD-TDDI产品平均单价持续承压,一看关键假设,收入增速比CIS业务差不多。
此外,符合公司半导体并购之王的特质,公司不仅收购,还喜欢对外股权投资。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15.71亿、以及包括上市公司股权、产业基金、非上市公司股权在内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分别有35.42亿、5.07亿。
而公司分别选择放到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核算也是大有学问。
金额高达35.42亿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司竟然是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关键是这部分资产主要以产业基金、非上市公司股权居多,同时也意味着你没法判断这部分资产的价格是否公允。而包含上市公司北京君正股份的计入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盈亏计入所有者权益,不影响合并报表层面的盈亏。
为拓展在车载存储芯片的合作,韦尔股份从2021年-22年5月期间,公司不断增持对方公司股票,最终买成了前十大股东。
从增持均价来看,公司这笔投资其实总体是浮亏的,根据24年半年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只有2.2亿亏损,而5.27亿亏损则计入了权益变动。
从22年投资收益明细来看,这块也是存在很多会计操作手法。
但可以确定的是,韦尔股份既然是并购大王,会计手法高手,就不是躺平不作为之辈,懂的都懂。
从负债端来看,韦尔股份存在长期在账的其他应付款,从20年-24年平均有12亿,虽然资产占比不高,但结合大股东近年来不断质押股份、不断融资,累计已质押其58%的持股比例,公司的这类负债也值得关注。
2,从业绩表现来看,22年-23年因为手机业务需求疲软,业绩经历滑铁卢,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78%、44%,2023年从下半年开始,得益于消费市场回暖、下游客户需求增长、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和汽车市场自动驾驶的持续渗透,公司业绩终于迎来“大翻身”。
总之,业绩好坏,经营质量、现金流好坏,目前主要看手机CIS和汽车CIS的下游消费需求。
公司股价规律及估值
从近年股价走势来看,22年11月见底之后,股价经历23年-24年的盘整,终于突破80-125的区间震荡,2025年股价表现优于同行,1个月就完成45%的涨幅,此次公司股价试探161.96的高位之后便开始回落(而公司不断向下修正的转股价正好是162.66元/股)。
在韦尔股份身上的题材概念就包括“AR/VR眼镜+智能驾驶+机器人+半导体”,这几个概念基本上是近期热门题材,叠加今年1月22日业绩大好的预告。
消息面上,预计智驾时代中国车辆摄像头数量与规格将双升,今年每车配5个,5年后每车配10个2025-2030年出货量从1.26亿增至3.43亿,8MP及以上占比从14%升至59%;以及比亚迪“天神之眼”DiPilot100高阶智驾辅助系统全车配备多达29枚传感器,含多种摄像头。
除此之外,今年韦尔股份其实也有智能手机、AI眼镜相关的利好消息:24年12月芯片媒体发布韦尔股份进入苹果iPhoneSE4相机模组供应链、25年2月传出豪威接到的AR+AI眼镜项目订单,但远不及智能驾驶带来的股价催化影响。
通过对公司股价进行事后复盘,不得不发现公司戴维斯双击的点就在23年2季度-3季度之间,估值低,同时业绩逐渐开始出现反转。同比看长期趋势,环比看短期变化,收入与利润同向共振期间就在23年Q3。
一般都是股价反应在业绩前,对于韦尔股份来说,虽然反应不大,但叠加消息面、业绩兑现,期间也是默默上涨。
涨多了就会回调,对于短期股价涨幅过多,韦尔股份可能迎来适当回调,当前滚动市盈率72.61倍,当前估值处于过去五年56.44%的分位点,均低于半导体精选指数平均110.4倍以及84.12%的百分点。仍有上行空间,但需要结合大盘及板块整体情况。
另外,跟同为CIS设计公司的思特威和相比,思特威从安防CIS切入手机CIS,目前绑定大客户成长较快,格科微主要布局中低端手机CIS,公司在业务上具备相对优势,但估值偏低;2)、圣邦股份和卓胜微均为芯片设计企业,商业模式相同,直接选取机构盈利预测。可以看到,韦尔股份作为国内CIS龙头,当前估值相比可比公司有所低估。
对于韦尔股份而言,88(近几年回购均价)-105-116-159-162都是关键价位。
关注及风险提示
1、优先关注汽车业务进展及突破,其次是智能手机CIS国产替代深化+机型
从公司24年收入整体增速来看,下半年已经放缓,体现手机端的预期不会太高。
在手机业务上,中低端CMOS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价格承压;高端CMOS需求相对较好,需关注5000万像素产品在国产机+苹果上的出货量情况;还有副摄的长焦和超广角上的业务增量。
车载领域:性价比为王,目前豪威科技占据优势,叠加竞对索尼对汽车市场展望较为乐观“预计车载摄像头在2030年的出货量相比2019年将增长6.7倍”;受益于智能驾驶带来的量价齐升,需要关注公司在头部车企的定点情况;
2、新兴领域利好消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带来的估值提升:包括成功切入亚马逊AR+AI眼镜供应链,打破索尼垄断该眼镜预计于2025年正式上市(面向物流行业应用),同时布局机器人,拓展长期增长空间;
风险方面
1、考虑到公司过往使用财技,以及除了豪威以外的主体利润贡献为负,考虑估值时应该对利润进行挤水分(比如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等),确保足够的安全边际;
2、关注公司存货及应收这类资产项目、以及其他应付款、大股东大额质押用途;
此外,我认为智能驾驶、汽车电子今年都是值得关注的领域,基于对韦尔股份的研究,笔者发现一家值得关注的存储领域的公司,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猜猜它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