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倏忽行至尾声,这一年的柳州何其坚韧,齐心协力留下了许多高光时刻、温暖瞬间。
这一年,我们看到,全市上下坚守工业本色、挺起工业脊梁、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这一年,我们看到,我市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柳州特色的传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之路,山水美与工业强并行。
这一年,我们看到,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城乡处处流淌新风尚,柳州的民生画卷更加色彩斑斓、温馨温暖。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本报盘点2024年度柳州十大关键词,回顾这一年柳州努力向上生长迸发的毅力。
一 冠军水
今年9月,载着奥运冠军张雨霏、练俊杰的游船行驶在清澈的柳江上,两份用柳江水制成的文创产品递到他们手中,感观温润透明,他们不禁为“冠军水”点赞。
柳州依水而建、因江而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柳州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蝉联榜首。
这一年,我们举全市之力做好“护水、治水、管水、保水”四篇文章。1月至11月,我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Ⅱ类以上,其中I类水质断面占比50%,考核断面所在的7条主要河流水质状况均为优。
“冠军水”是我市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一江碧水绕龙城。全媒体记者 覃科 摄
我们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做好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城市面源精细化管控、大气移动源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并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截至11月25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为历史同期最佳。
我们打好净土保卫战——出台《柳州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等文件,进一步防控土壤污染、保障市民健康、保护生态环境。
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我市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出工业城市的“生态惊奇”。
二 传统产业焕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2024年,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发出“坚守工业本色、挺起工业脊梁、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的动员令。
10月28日,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正式启动,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总投资150亿元,推动“131”规划高质量落地。前11个月,柳钢集团研发投入强度达3.75%,开发新产品37个,品种钢比例超过40%。10年步履不停,行业内最早开启工程机械电动化研发的柳工,目前拥有行业最全的电动工程机械型谱——13条电动产品线,电动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人驾驶设备运用于多个重点项目建设……
在柳东新区一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工人在电驱生产线上忙碌。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摄
我市传统产业焕新不止于此。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柳工“三全”规划……一批龙头企业的“抓手”工程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至11月,汽车产业完成产值1363.1亿元、同比增长9.6%,机械产业完成产值245.6亿元、同比增长4.2%。
三 新质生产力
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柳州向“新”而行、向“新”求质,抢先机、闯新路:柳钢0.15毫米极薄冷轧带钢下线、上汽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第1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柳州换挡升级的“身姿”矫健。
柳钢集团防城港基地码头,装卸设备在调运柳钢钢材。全媒体记者 覃科 摄
12月24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2024年度自治区实验室名单。由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多名院士领军的广西高端工程装备实验室入选。这意味着柳州有了广西高端工程装备领域最高水平的自主创新研究平台,区域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
抢占关键“制高点”,攻克关键技术,研发核心技术。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立项209项,其中104项获得市财政支持;年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84项,项目实施期内新增工业产值达494亿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值达180亿元。
缘“新”而变,“智改数转”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出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共134家,位居全区首位。今年,我市还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由“新”而进,新兴产业聚能起势。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可谓柳州新质生产力的担当,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1月至11月,它们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5.1%、109.9%、99.4%。
同时,新兴产业多元发展,芯片产业、风电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产值持续增长,迸发出我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
四 向海图强
2024年,柳州向海图强步伐坚定。
柳州制造驶向深蓝,柳产品牌叫响世界。汽车、机械、柳州螺蛳粉等优势产业产品扬帆海外。1月至11月,柳钢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147%,出口创汇同比增长78.82%;东风柳汽海外市场销量累计超3.7万辆,同比增长30%。11月,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第16万辆整车暨“云朵”(电动汽车)出口车成功下线。当前,柳工海外营收比重接近50%。
柳州跨境电商加速发展,出口品类已涵盖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及设备、针织纺织服装、家具等40余种,为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1月至11月,柳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7.48亿元,同比增长233.7%。
在一大型停车场,工人检查即将发往海外的工程机械设备。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摄
一年来,我们还讲好柳州故事,积极打造“名企外宣”国际传播品牌,通过内宣外宣双驱动,让柳州在国际舞台尽显工业实力、文化魅力和国际风范,“破圈”海外,吸粉吸睛。
由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已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市委宣传部报送的《讲好“city”背后的“中国故事”——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以“名企外宣”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作为广西唯一典型案例入选。
五 老旧小区改造
岁末寒冬的龙城,和煦的阳光打在人们的脸上,幸福的暖流涌动在大家的心底。
这一年,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医疗保障日益健全,民生之盾愈发坚实;民政工作持续优化,民政为民扎实有力;就业服务不断提升,社保服务更加亲民……龙城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身边的点滴变化,成为生活中的“小确幸”。城中区高新南路峨嵋小区焕然一新,崭新的沥青路面从门口向小区内部延伸,路面施划了一排停车位,车辆整齐有序停放。
今年我市持续发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了屋面防水层改造、防雷设施改造、排水管更换改造、楼梯间天棚墙面改造、楼梯间转折平台靠墙布置折叠坐凳及灭火器等,市民的居住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全市已开工改造284个城镇老旧小区,已完成11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3.4万户居民。开工改造数量和完成改造数量双双超额完成2024年年度目标任务。
六 以旧换新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各项补贴政策,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提质增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对拉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起到催化作用,撬动亿元市场。
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截至12月22日,我市消费者申领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1.54万份,核销金额2.97亿元;申领自治区汽车置换更新补贴1.58万份,核销金额2.21亿元,拉动汽车销售18.2亿元;申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8.83万份,拉动家电销售近4亿元。
政企联动让换新更实惠,活动加力升腾消费热度,掀起美好生活“焕新潮”——
柳产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品质消费活力迸发,“绿色”“健康”“智能”家电受青睐,厨卫旧貌焕新颜;电动自行车加入补贴行列,助力市民安全、绿色出行。
消费市场向稳向新、供需两旺,彰显我市经济韧性潜力。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6.7%。
七 “村晚”
“村晚”“村BA”“村味”……2024年,我市“村字头”活动更加有看头,折射出乡村文化的无限可能。
两支球队在“村BA”赛场上角逐。全媒体记者 覃科 摄
这个冬天,柳江区成团镇的“打边炉”走红网络,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体验。一锅锅“村味”吃出了真情流露,炉火催旺了县域经济,把活动办在村里、把资源引入村里、把消费留在村里,让村民当主角。
在“侗寨百家宴 欢乐中国年”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暨“春到万家”群众文化主会场活动上,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登台演出。“健智体育杯”第八届广西万村篮球赛在鱼峰区白沙镇开赛,人们通过一场比赛不仅看到了民俗文化的碰撞交流,还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AB面”。
艺术赋能乡村文旅,让乡土文化“出圈”。柳州首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诞生——程阳八寨景区;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三江农民画,今年有2幅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画种展区(年画)。
在程阳八寨景区,奥运冠军张雨霏(右二)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全媒体记者 覃科 摄
乡村文体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文旅持续提质升级,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展现出我市新乡村的新风尚,新农民的新风貌。
八 柳宗元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给柳州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024年,“一宗师”的品牌效应还在放大,柳宗元“踔厉风发”的精神品质历久弥新,给我市留下许多精彩瞬间。
柳州市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以“唐宋八大家在新时代的启示——我们今天如何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随后相继举行了“中国群星闪耀时——唐宋八大家在新时代的启示”走读广西宣讲及与古人对话系列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柳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柳江中学学生开展柳宗元情景诗词朗诵活动。全媒体记者 周宁 摄
凤岩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确立柳州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与柳州市委宣传部、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策划推出国内首部民歌动画电影《歌仙刘三姐》;我市在“开工天物”2024年工业旅游推广活动上介绍“工业重镇”制造“旅游高地”的有关做法,弘扬工业文化赋能旅游发展。
据初步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366.32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旅游总收入793.95亿元,同比增长14.6%。
九 职业教育
2024年,柳州职业教育步子又稳又实,职业教育成绩斐然。
5月31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设置5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9月6日上午正式揭牌。11月,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为广西唯一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的职业院校。
12月8日,教育部“职教之音”公众号以《面向东盟,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打造开放合作创新高地丨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题,点赞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为柳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校企共建专业187个,共建课程409门,开发教材271本,组建教学团队98个,共建实训基地136个。牵头成立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中国—东盟智能制造国际产教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等3个面向东盟国际产教联盟。
马来西亚青年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中马铁路技能培训系列活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我市现有职业院校25所、近14万名在校生。3所学校入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卓越合作伙伴”,2所学校获自治区教育厅推荐为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
十 全民创城
今年4月,柳州文明学院揭牌启用,为我市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打开新局面。
22年来,柳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始终不变,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信心不减,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不停。从一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市,文明的力量在传递。这一年,从旅游景点、交通站点到乡村、社区,雷锋志愿服务行动层出不穷;从餐馆餐桌到家庭餐桌,公筷公勺意识增强;从公共场所到斑马线,排队礼让风气正浓;从大街小巷到居民家中,垃圾分类观念逐步渗透……这一幕幕汇聚了柳州文明新气象。
文明之风也从“大家”传递到了“小家”。今年9月,在“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柳州分会场活动暨“幸福嘉年华”柳州市第五届公益集体婚礼现场,我市50对新人一同喊出甜蜜宣言。
新人在集体婚礼上挥手合影。全媒体记者 周宁 摄
轻装上阵,但爱不简单。通过简约又不失仪式感的公益集体婚礼,我市来自各行各业的新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婚嫁新风尚,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家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