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合资车燃油车产销量断崖式下滑,武汉经开区锚定“中国车谷”中心目标,持续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提升”“零部件产业发展”两大行动,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博雷顿武汉基地等整车项目建成投产,采埃孚主动安全、安波福高压连接器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油电并举、零整协同”的产业格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的增速、总量超过2200亿元。
这一年,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位于武汉经开区的东风云峰工厂,下线中国新能源汽车首个年产第1000万辆整车、东风汽车第6000万辆整车,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由追赶到领跑贡献了车谷力量。
这一年,促消费“火力全开”, “车谷造”品牌驶入西北兰州、中部南阳,持续加力在全省全市广泛促销,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岚图梦想家登顶国内高端新能源MPV销量冠军。
这一年,管委会原办公大楼“变身”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两所“双一流”大学新校区相继建成,落户全省仅有的两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实现“瓜田”变“桃李”,武汉科教人才优势加速转化为武汉经开区创新发展的“胜势”。
■ 年度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从追赶到领跑贡献车谷力量
新年前夕,2025年新年贺词如约而至。“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的字里行间,镌刻下新时代中国向着伟大梦想勇毅前行的步伐。
2024年11月14日,随着一辆岚图知音缓缓驶出东风云峰工厂,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走出了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一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东风汽车云峰工厂制造部总装科品质返修班班长苏庆言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现在我们工厂制造的全是新能源车,生产方式智慧高效。”他说。
这家位于军山新城的新能源工厂,每118秒下线一辆新能源SUV,不仅是武汉经开区3年来投产的6家新能源整车工厂之一,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去年建成投产两个新能源整车厂——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博雷顿武汉基地,新能源汽车产能超140万辆;平均每个月投放一款新车,岚图FREE 318、岚图知音、全新岚图梦想家、灵悉L、东风奕派eπ007、东风奕派eπ008、路特斯“繁花”、猛士917蛟龙战甲等新能源车型接踵上市,新能源产品矩阵实现从主流到高端、豪华全覆盖。
不止于整车。去年最后一个月,富奥股份汽车热管理系统落户军山新城,预计今年4月开工,2026年达产,这是富奥股份首次在汉布局,未来还将落地富奥华中基地,引入底盘系统、新能源产品等更多业务板块。
去年8月,武汉经开区与采埃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新建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汽车制动产品线升级项目,为亚太乃至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主动安全产品,预计2025年投产。这也是继去年采埃孚亚太区最大安全气囊生产基地投产、落户研发中心之后,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再次追投武汉经开区。
去年3月,总投资20亿元的安波福连接器系统武汉工厂正式启动。作为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和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安波福已在武汉经开区落下“第三子”,预计2025年一季度投产,将生产新能源汽车充电产品(高压充电座)、新能源汽车用高压连接器等相关产品,除满足国内厂商需求外,还将出口海外。
面对全球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通过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提升”“汽车核心零部件发展”两大行动,武汉经开区已形成“油电并举、零整协同”的产业格局。
■ 社零额增速连续17个月保持全市第一
“车谷造”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2025年上班第一天,市委专题调研消费提振工作,提出“把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个月前,武汉汽车焕新消费季巡展走进东湖风景区和蔡甸区,岚图、猛士、奕派、东风本田、小鹏、路特斯等“车谷造”在东湖和花博汇集中亮相,市民不仅可以赏美景、看大戏,还能零距离体验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并享受多重购车优惠。
“早就看中了岚图梦想家,抢到了价值8000元的购车大礼包,马上回家与家人商量购车。”花博汇现场,中奖市民马丁勇站在领奖台上兴奋地说。另一位中奖市民也高举优惠券激动喊话:“我中意东风猛士很久了,这是我的梦想之车。”
今年54岁的蔡甸市民雷江动作更快,当天,他随家人一同到花博汇游玩,在了解叠加优惠政策后,立即现场选车购车。
“正想换车,没想到购车优惠送到家门口了。”雷江透露,自己现在开的车也是东风旗下的车型,但已经开了10年,各项性能都不错,目前心仪岚图知音和东风风神L7。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武汉汽车焕新消费季全城巡展发车的第三站,此前已陆续走进汉口江滩、木兰故里等地,通过融合“汽车+文旅”两大IP,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
不止于市内。去年8月,2024“车谷造”汽车品牌推介活动走进兰州, “车谷造”从长江之畔驶向黄河之滨,经由“丝路重镇”开拓西北大市场 。
去年10月,2024“车谷造”汽车品牌推介活动走进南阳举行专场推介,向市民发放汽车消费券,助推“车谷造”绽放“月季之乡”,开拓中部大市场。
去年4~9月,楚天茶乘“车谷造”从武汉出发,驶向全国27城,涵盖广州、深圳、厦门等南方沿海城市,以及北京、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北方城市,开拓全国大市场。
不止于国内。车谷造新能源汽车“扬帆出海”,武汉汽车产业链工作专班赴欧美开展推介活动,组建“汽车出海联盟”,发展“跨境电商+汽车产业带”,支持东风等加快建设海外销售和服务网络,成功打开摩洛哥、西班牙、意大利等15个空白市场。
“得益于促消费务实举措的落地实施,去年1~11月,武汉经开区社零额完成198.36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连续17个月保持全市第一,呈现消费市场增长快、韧性强的特点。”武汉经开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去年前三季度全区汽车出口额109.2亿元,同比增长48.6%,预计全年“车谷造”汽车出口12.9万辆。
■ 办公场所“变身”创新磁场
加快实现“瓜田”变“桃李”
上个月,省、市政协委员走访武汉经开区,首站是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红柱子”,去年8月正式揭牌,近600名科技研发人员入驻办公,攻关新能源汽车“三电”、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
“红柱子”的前身,是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大楼。去年,东风汽车集团决定在汉设立全球创新中心,寻找一处合适办公场所成为当务之急:地理位置要便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靠近产业链上下游;空间要足够大,容纳日益增长的研发团队……项目有关负责人说:“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栋大楼,更需要能够激发创新火花、促进技术交流的环境。”
“‘红柱子’可能是最佳选择。”得知企业正“一筹莫展”,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上门对接进行推荐。这里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核心区域,汽车上下游企业、研究机构步行可达,周边商圈成熟,紧邻地铁3号线。
揭牌一个月后,2024东风汽车品牌秋季发布会暨科技创新周开幕式在这里举行。会上,东风汽车发布“新汽车 新生活”科技跃迁3.0、全新一代天元架构和商用车新能源平台等最新科技成果,东风&华为智能车控联合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创新联合体成立,未来交通实验室揭牌,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
“这里,即将成为一个创新的磁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说。
创新磁场不只一处。去年10月,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大军山科技创新园一期开园,毗邻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
据了解,大军山科创园从省“少管所”旧址改造而来,占地约321亩,总建筑面积约6.5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
通过腾笼换鸟,大军山科创园区拟布局创新创意功能轴、山水景观带、校企共创平台、研发创新组团、生态智造组团、生活服务组团及总部经济组团,塑造“科创产业+配套商业”复合功能,建设绿色、智能、前瞻的科创产业园。
去年9月,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在新校区挂牌,这是继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之后,我省第二家高校建设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也是全省仅有的两家,全部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关键核心领域,培养造就一批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和“卡脖子”问题的高素质、高层次、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师。
“未来,大军山科技创新园将依托两所‘双一流’大学新校区,设立科创直投基金,构建校企共创平台,抓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打造产学研联动创新枢纽。”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打造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为主导的科创产业,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实现“瓜田”变“桃李”。
■ 数说车谷2024
·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的增速、总量超过2200亿元
· 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增速保持全市第一
· 举办13场大型汽车促销活动,发放亿元汽车消费券
· 打造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链接2万余家汽车上下游企业,促成供需对接超百亿元
·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1800家,路特斯科技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岚图汽车成为全市唯一新增“驼鹿”企业
·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5.59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超40%
· “车谷造”汽车出海突破12万辆,同比实现翻番
· 市场主体新增3.5万户,总量突破11.6万户
· 新建绿地150公顷、绿道10公里
· 新投用军山中学、育欣小学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近万个
■ 2025年准备这么干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
· 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任务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 国家级经开区排名持续争先进位
撰文 邓志鹏 兰峰 蒋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