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最新的石油市场报告,略微下调了2025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并指出市场仍将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此次调整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在新一轮针对俄罗斯石油行业的制裁可能导致其供应链的严峻考验。
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数据指出,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105万桶/日,达到平均1.04亿桶/日,低于此前预期的110万桶/日。这一变化令人关注,尤其是在经过数月的疲软增长后,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出现了150万桶/日的显著增长。IEA报告强调,随着北半球冬季气温的骤降,以及美国石化行业活动的恢复,石油需求在去年第四季度迎来了强劲回升。
这轮需求的复苏也与全球燃料价格的下跌密切相关。这种价格变动使得需求在特定时间段内得到了自然的支撑。然而,IEA同时警告称,尽管当前需求回升,未来价格和需求的走势将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和供给侧的潜在变化。
近期,美国财政部实施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涵盖180多艘船只及数十家贸易商,目标在于打击其石油生产及出口能力。这无疑将对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根据IEA的分析,这些制裁主要影响了处理俄罗斯和伊朗原油出口的实体,这两国的供应可能因此遭受严重干扰。
IEA且指出,如果即将上任的美国政府采取更严厉的对外政策,可能会进一步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这种不确定性为全球石油市场注入了更多变数,也引发了市场对OPEC+可能采取的反应的讨论。根据IEA的分析,满足需求回升的供应缺口可能会促使OPEC+重新考量减产政策,进一步影响油价。
在价格方面,IEA报告提到,近期油价因北半球寒流和制裁措施而回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然而,面对非OPEC+国家强劲的供应增长、OPEC+可能放松减产限制,以及各国在必要时迅速动用库存的能力,这些因素将共同作用于油价的未来走向,抑制油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IEA预计,到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将增长180万桶/日,其中非OPEC国家的产量将占据150万桶/日,显示出未来数年内市场供应可能显著高于需求。这意味着,即便在当前需求阶段回暖的情况下,供应过剩的局面依然是未来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来看,持续的供应过剩可能会导致全球石油价格的波动,这使得各大石油公司需要重新评估其生产和投资策略,以适应这一新常态。此外,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全球政治局势、OPEC+的政策变化以及各主要产油国的产量调整。这些因素不仅将影响油价走势,也将对相关企业的运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