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想过,手机、耳机、键盘等设备之间是如何实现无线连接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一项重要的技术 —— 蓝牙。本文将带你一起探索蓝牙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这项技术如何从初代发展到 5.0 版本,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蓝牙的起源
在 20 世纪 90 年代,移动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在互不兼容的问题,用户需要不同的接口和电缆来连接设备,这导致了极大的不便。1994 年,爱立信公司开始研发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这就是蓝牙的雏形。1998 年,爱立信联合多家公司成立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 SIG),正式启动了蓝牙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蓝牙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挺有趣的,它和一个古代的北欧国王哈拉尔德(Harald Blåtand)有关。蓝牙技术希望将各个不同行业的领域良好地协作起来,与北欧国王哈拉尔德将纷争不断的北欧各部落统一起来的思想不谋而合。
这位国王钟爱一种水果,而吃这种水果会把他的牙齿染成蓝色,因此人们亲切地把他称为 Harald Bluetooth(哈拉尔德.蓝牙国王),从 1999 年开始,这种无线连通技术被命名为“Bluetooth”,并沿用至今。
蓝牙的 logo 来自哈拉尔德国王 Harald Blåtand 的首字母“HB”的合写,即古代北欧文字ᚼ和ᛒ的组合。

至于这位蓝牙王是否真的是因为太爱吃蓝莓,而导致牙齿变成了蓝黑色,就留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自己考证了~~
2、蓝牙发展史
蓝牙技术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创新与变革的史诗,文档君带你一起一起回顾这段历程。

蓝牙 1.0:开启无线连接的新篇章

蓝牙 2.0:速度与效率的提升
2004 年,蓝牙 2.0 版本发布,引入了增强数据速率(Enhanced Data Rate,EDR)技术,将传输速度提高到 3 Mbps,并降低功耗。
这一版本的蓝牙开始广泛应用于电脑、打印机、游戏控制器等设备。
蓝牙 3.0:高速传输的时代
2009 年,蓝牙 3.0 版本发布,这一版本引入了高清晰度音频(High Definition Audio)技术,使得音质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蓝牙 3.0 还支持 Wi-Fi 直连功能,使得数据传输更加便捷。新增高速传输(High-Speed)功能,通过协同使用 Wi-Fi 技术,将数据传输速度提升至 24 Mbps。
蓝牙 4.0:低功耗与物联网的结合
2010 年,蓝牙 4.0 版本发布,引入了低功耗蓝牙(BLE, Bluetooth Low Energy)技术,低功耗模式下传输速度为 1 Mbps。
这一版本的蓝牙功耗极低,大幅降低设备的能耗,延长电池寿命,非常适合用于物联网设备。同时,蓝牙 4.0 还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连接,使得多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方便。
蓝牙 5.0:更远距离与更高带宽
2016 年,蓝牙 5.0 版本发布,最大传输距离提升至 240 米,最大传输速度为 3 Mbps。这一版本的蓝牙支持更大的广播数据包和更高的带宽,使得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为什么蓝牙 3.0 传输速度 24 Mbps,而蓝牙 5.0 传输速度是 3 Mbps?
实际上蓝牙 3.0 有两种连接方式:EDR 和 HS,通过 HS 速度可以达到 24 Mbps,通过 EDR 速度是 3 Mbps。
蓝牙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规格的升级,它更是连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纽带,从最初的无线耳机、鼠标到如今的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蓝牙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蓝牙的工作原理
前面说了蓝牙的起源和蓝牙的发展史,那到底蓝牙能做什么呢?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利用 2.4GHz 的 ISM 频段进行数据传输。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介绍下蓝牙通信的实现过程和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