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7日,西门子和明基同时宣布明基将收购西门子的手机部门。长期以来西门子手机买家的猜测终于尘埃落定。
明基以3.5亿欧元(4.29亿美元)的代价买下西门子手机部门。详细的收购协议如下:西门子手机部门在2005年10月1日,净值无负债的情况下将现金、研发中心、知识产权、制造工厂、设备和人员完全转移给明基。制造工厂巴西、德国、中国上海的3家工厂,未来明基手机的总部将在德国慕尼黑。从10月1日起,西门子授权明基使用西门子手机品牌18个月,而西门子-明基双品牌将从10月1日起授权使用5年。明基执行副总王文灿、原西门子手机事业执行长Clemens Joss及明基网通事业群总经理陈盛稳共同组成经营决策小组。为帮助明基发展,西门子将为明基提供价值2.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帮助明基西门子的顺利过渡。至于现金和服务的比例,双方还未商定。
西门子还将以5千万欧元购买明基股份,成为明基策略股东。明基还将在2005年9-10月期间发行海外存托凭证,预计西门子将成为主要购买者。
西门子一心甩掉严重拖累集团效益的手机业务,不惜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明基利用西门子给的2.5亿欧元买下西门子的手机部门,自己未出一分钱。西门子不仅付出2.5亿欧元的现金和服务,并且为出售手机部门提列了3.5亿欧元的相关费用。付出高达6亿欧元,还不包括购买明基的海外信托凭证。西门子的大方程度近乎于白送手机部门给明基。
西门子之所以要白送手机部门,道理也很简单,手机部门盈利能力太差。截至2005年1季度,西门子手机部门的亏损已经超过5亿欧元。总计过去4个季度,西门子手机部门分别亏损8800万欧元(约1.17亿美元)、1.41亿欧元、1.43亿欧元及1.38亿欧元。西门子是卖的越多,亏的越多。2004年4季度销量为1350万部,2005年1季度只有930万部。西门子手机部门平均每天的亏损就达到150万欧元。
无法适应消费类产品领域是西门子亏损的主要原因。西门子的主要业务来自交通、能源、钢铁、电信等与政府机构相关的高利润行业,这些行业有几个特点:
一、高投入高利润。能源、交通、钢铁、电信的前期投入非常高,不过因为主要以政府为销售对象,利润也非常高。这使得西门子不习惯控制成本,而消费类产品面向个人,必须严格控制成本。西门子根本做不到。西门子在手机研发上投入大量人力。西门子手机全球员工人数大约7200人,其中德国员工大约6000人。德国是欧洲典型的高福利国家,人力成本非常高,西门子本土手机研发人员达到1500人以上,这些人才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裁员的成本更高,裁掉一个员工比新招5个员工的成本还高。
二、完全非市场化,完全不同于传统消费类产品,西门子的主要业务领域完全非市场化。市场化所需要的快速反应、品牌推广、渠道控制都是西门子完全陌生的。产品方面,西门子忽视手机延伸的精神需求,过分强调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能。产品设计完全由德国工程师设计,完全不在乎全球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西门子坚持厚重的直板机。对折叠机和以外观取胜的手机嗤之以鼻。一些西门子认为不实用的功能如彩屏、照相,西门子都不会做,导致西门子给人落伍的感觉。再有就是产品开发周期长,因为西门子已经习惯了非市场化开发产品,一款产品开发周期长达9个月,而现在手机市场是机海战术,一个月都要推出5款手机。西门子根本不适应。再如渠道方面,西门子给予渠道的利润是所有手机大厂中利润最低的,经销商提起西门子,总是轻蔑地说它们只会做没多少钱赚的低档手机。
明基收购西门子可以获得以下收益:一、 挽救快速下滑的手机业务。2005年1季度明基手机的出货量只有100万部,并且这是包括了代工和自有品牌的出货量。而去年同期明基手机的出货量高达410万部。2004年4季度也有310万部。手机占明基总业务的比例越来越低,从2004年4季度的15%下滑到11%。
明基手机业务的快速下滑在于明基的主要客户摩托罗拉转单,摩托罗拉将大笔订单委托华宝生产。不再给明基任何订单。明基的代工业务只能依赖诺基亚一个客户,但是诺基亚对外ODM订单的意愿一直不强烈,下单数量少。截至2005年5月,诺基亚给明基的订单只有120万部。诺基亚只给明基一款型号为3128的折叠机代工,包括设计方案也是明基提供的。没有JAVA和照相功能,售价却接近2000元,显然销量非常低。
代工业务量大减的同时,明基自有品牌手机的销售也处在刚起步状态。 台湾市场非常狭小,大陆市场虽然广阔,但是竞争非常激烈。明基取得大陆手机牌照后也只预测2005年有100万的销量。而明基2005年的目标是1000万部手机,1季度只有100万部,显然是不可能的任务。失去了规模优势的明基在成本也将失去优势。 明基此前之所以能够获得大笔摩托罗拉的订单,就在于明基具备千万台产量的规模优势。失去成本优势,明基的代工业务和自有品牌利润都将下滑。
买下西门子后,明基获得了庞大的产能,具备全球前四大的规模优势,无论代工还是自有品牌都将获益于规模效益。尤其是采购优势,西门子对于零组件供应商要求非常严格,给予供应商的利润也非常微薄,台湾几乎没有西门子零组件供应商。这也导致西门子手机成本高。二明基买下西门子将以台湾采购为主,台湾是全球手机零组件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除半导体外,手机的任何零组件供应能力都是全球第一第二的位置。二、明基品牌的影响力大大提高,尤其是欧洲市场。明基从代工转向自有品牌,最大的障碍就是品牌影响力不够,而品牌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如此台湾厂家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不仅明基的手机需要品牌推广,明基的显示器、光碟机也缺乏品牌推广,尤其在欧洲。
西门子在欧洲、俄罗斯、巴西、印度都具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而这四个区域正是明基非常渴望开拓的区域。不仅是手机,还有显示器、光碟机。买下西门子之后,和西门子的合作范围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明基将拥有手机核心知识产权和宝贵的3G 技术。无论2G 还是3G手机都涉及大量专利费,尤其进军欧洲市场必须缴纳专利费。3G的专利费更远超过2G。一部手机的3G专利费至少超过15美元。对于价格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15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可能就是亏损或者盈利的界限。收购西门子后,明基也同时获得其全部知识产权, 不仅可以不缴专利费,还可以征收其他进军欧洲市场的手机厂家的专利费。同时3G手机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研究开发力量,明基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来进行3G手机的开发,并且如果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来开发3G手机,可能会被严重拖累,导致开发成本过高。买下西门子,明基完全跳跃到3G时代,手机开发成本大大降低,竞争力大大提高。
明基不花一分钱获得如此巨大的收益,自然乐于买下西门子手机业务。但是西门子手机业务也有诸多问题有可能给明基造成影响。
西门子手机部门每季度的亏损高达1.38亿欧元,西门子给明基2.5亿欧元最多可以支撑两个季度。未来西门子手机会不会拖累明基的整体盈利是业界最关注的。
个人预测西门子手机不会拖累明基。首先明基擅长成本控制,从代工成长起来的企业都擅长成本控制,台湾企业更是非常擅长此道。利用台湾庞大完整的手机零组件产能,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10-20%。德国政府虽然不乐于明基裁减德国本土员工,但是西门子海外员工,明基可以大幅度裁员。首当其冲就是上海西门子工厂和北京西门子手机研究中心。明基拥有足够的产能和相当数量的开发人员。 西门子北京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软件修改工作,明基不缺乏这样的人才。
其次明基具备一定的市场适应能力。尤其中国市场,明基已经基本适应。无论是新机推出速度还是消费者需求都基本能够满足,完全不同于西门子古板守旧的作风。西门子缺乏就是市场观念,一旦西门子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加上明基的完全市场化作风。销量大幅度是完全有可能的。届时西门子庞大的人力成本将不再是问题。
至于双方磨合问题,明基已经是半国际化企业。明基80%的销售都来自海外市场。
明基海外与西门子融合应该不成问题,两者的文化差距远不如联想和IBM之间的大。明基和飞利浦在光碟机也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双方合作愉快,非常融洽。投资人士也对明基购买西门子手机业务抱正面态度,大部分分析师都认为明基从中获益巨大,而几乎没有一分现金投入,使非常划算的交易。而西门子甩掉手机包袱,也得到投资者认同。 西门子在法兰克福的股票大涨。
西门子手机的代工厂家如广达、光宝则毫无疑问将无法接到西门子的订单。不过西门子和广达的代工数量都很小, 所占广达的业务比例不到0.1%,所占光宝的业务比例不到0.5%。显然可以忽略不计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的影响。至于诺基亚是否持续下单给明基则基本无碍,首先诺基亚下单数量小,并且都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折叠机订单,和西门子没冲突。其次,明基西门子在中国市场都不会对诺基亚造成丝毫威胁,诺基亚不必考虑互相竞争因素。不过等明基西门子发展壮大之时,诺基亚不会再委托明基ODM手机。
西门子手机上海工厂和北京研究中心,必然受到大的影响。而中国市场方面,西门子市场占有率不到2%,短期内影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