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昌邑市代荷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 暂无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女士
首页 > 新闻中心 > 思维 | 批判性思考
新闻中心
思维 | 批判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4-11-10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critical thinking 的定义:即对思考的再思考(蔡钰)。批判性思考界定为我们用以检验各种主张和论据,并判定哪些具有优点、哪些不具有优点的过程。换言之,批判性思考就是寻找答案,是一种探究 。不足为奇,批判性思考中所使用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问探索性的问题 。(鲁吉罗)  
(由于最近导师布置的任务增多,精力不够,后期可能也无法时常更新和分享,但会努力做到一周一更。)
思维导图
两个前置问题:
一、学习批判性思维的隐含价值观:
    思考质量高于决策速度:训练批判性思维想要追求思考效率,指的是我们作出正确判断的频次,而不是判断与决策的速度。换句话说,作为高质量的思考者,我们优先追求的是思考质量,而不是决策速度。

二、学习批判性思维有什么用

思维 | 批判性思考

    可以优化思维框架:思维框架,简单说,就是你遇到问题时,处理问题的一套相对通用的分析和处理回路。你的思考框架越明确,你的思考就越有章法,你也就越容易检查思考当中有没有陷阱和漏洞。

    思考框架都会有三个必备要素:知识储备、思考技术和思维倾向

    思考技术有很多种,最基础也最通用的模型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三步:论题、论证、结论。针对思维倾向和知识储备,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判断思维倾向是不是在影响你的思考公正性,也可以帮你意识到你的知识储备可能会导致哪些思考上的局限。

一、如何评判思考质量:
第一步,先审视一段思考的信息结构本身,去评判这段思考里的关键要素是不是完整,每一个要素是不是成立和互相匹配;如果要素们符合要求,那么整段思考就是自洽的。
思考的完整信息结构(蔡钰)
●当面对一段带有思考、带有判断的话,思考的检察官应该先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论题、结论和论证部分分别是什么?
●论题,就是引起立论者思考的问题或者分歧。有了论题的存在,后面的思考才会发生。
●两种论题:一种是在讨论事实,另一种是在讨论价值主张(应该怎样)
●如何寻找论题:
●1.问题即论题
●2.根据结论来倒推。寻找和检查论题这个动作,最大的意义并不是检查它存不存在,而是检查它是不是跟结论做到了匹配和对齐。寻找、明确论题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是在帮我们训练一种意识:不走题的意识。让思考的起点和终点始终对标的意识。
●结论:结论就是立论者希望证明、也希望你接受的观点。
注意1:结论必须有论证支撑:面对一个观点,不论是别人的还是你自己的,都请你先审视第一个问题:这个判断有没有论证支撑。有论证支撑的观点,才配称为结论。
●规避无效争论:观点、看法、判断没有论证都不算结论,追问看法的根据,这个问题能帮你规避很多无效的争论。如果有论证支撑,我们就可以往下走,去评判思考的其它环节质量。如果对方答不上来,那这个观点没有论证支撑,没必要深入地审视和评判它了。
注意2:结论有没有被偷换?
偷换结论:就是用一个相关性很强的结论来偷换掉正面回答问题的结论。这其实是在审视“结论和论证是不是匹配”
注意3:有没有结论先行?
有没有结论先行,再想办法论证它是合理的?
●这个问题其实是提醒你评估,你面前这个结论是不是被过分放大了,被当作了一种前置的真理。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后面找出来的论证完全是为了服务结论而存在的。它就可能超出了批判性思维可以评判的语境,让人无法反驳。结论先行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在一个人作选择的时候。其它的一些因素,比如情绪、偏好、立场等等已经让我们有了结论,但我们需要在理性上,把这个结论给合理化。
●论证:是从论题到结论的证明过程。
●怎么识别一段思考里的论证部分:两个必问的问题。
第一、前提成不成立。
●找前提两种方法:
●1.关键词:一些句子的开头有特定的前提指示词,像“因为”“鉴于”“由于”“根据”之类,后面的句子一定就是前提了。
●2.因为放置法:把'因为'这个词套到每个句子的开头,如果套进去的时候,你觉得逻辑舒服,那么这个句子也就是论证的前提
●3.找出前提后,看是否成立:三个笼统、简单的判断原则
这个前提陈述跟我们的个人经验冲不冲突?
这个前提陈述跟我们的背景知识冲不冲突?
这个陈述的信息来源可靠吗?
第二,从前提导向结论的推理有没有效。
论证过程的推理有效吗?
●评判推理逻辑有没有效的第一个维度,是评判推理手法跟结论的确定程度是不是匹配。
●推理手法有两种基本类别,一种叫演绎推理,一种归纳推理。
●如果我们用了演绎推理,结论却是一个可能的结论,那么它就是不精确的。如果我们用了归纳推理,结论却是一个肯定的结论,那么这段思考就是不准确的。
●评判推理有没有效的第二个维度是,推理过程有没有发生逻辑跳跃。
●区分解释和论证
●解释是指,我们双方都已经承认事实已经是这样了,试图说明为什么事实是这样的,这叫解释。而论证是我还没相信或者认同你,你得证明你的判断。
如果你在用“因为放置法”的时候,如果发现把一个推理论证变成了事实解释,那你就要提醒自己,你没有找对这个论证真正的前提。
弄清楚解释和论证的区别,对我们保持清醒和理智非常重要。因为“解释”的存在其实是一个陷阱。它并没有证明结论确实成立,而是把结论变成了默认前提。
鲁吉罗《超越感觉》中对应的思考的完整信息结构:
●观点:有多少根据
●观点的错误种类
●四种普遍错误的侵蚀
●1.由于人的本性,错误或出错的倾向在所有人之间是普遍的(例如,有选择地感知、仓促作判断或过于简化复杂的现实的倾向)。
●2.错误或出错的倾向与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或个人态度、信仰或理论有关(例如,习惯于思考一个人怀有偏见的某个种族或宗教的成员之最坏情况)。
●3.源于人际沟通和语言的局限性的错误(例如,不恰当地表达一个想法或感觉,从而引导他人形成错误印象的做法)。
●4.存在于一个时代的普遍风气中的错误(例如,在我们祖父母的时代,不加质询地接受权威的倾向,或是在我们的时代不承认权威而是承认自己的倾向)。
●如何形成正确的观点:
1.了解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非批判的模式与有意识和更自觉的批判性 思考模式之间的比较:
2.抵制把你的观点看作事实的诱惑 
3.监控你的思想以防止非批判性默认模式的掌控 
●你从遵循这三个步骤中将获得什么益处?你将可控制自己的观点,而这比让它们控制你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证据:
●种类:重要的证据类型是个人经验、未公开的传说、公开的报道、目击者证言、名人证言、专家意见、实验、统计资料、调查、正规观察和研究评述。
“充分”证据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当一个证据允许作出一个确定性的判断时,该证据就是充分的 。希望、假定或假装一个判断是正确的,并不构成确定性。当没有充分理由去怀疑、没有争议的根据时,就存在确定性。
●2.如果达不到确定性,而对议题的某个观点已经显出可能性的强度,那证据就是充分的 。这意味着该观点显然比任何一个相竞争的观点更合理。
●3.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必须认为证据是不充分的 。也就是说,如果证据并未显出一种观点比其他相竞争的观点更合理,那么,唯一审慎的行动方案就是不作判断,直到有充分的证据可以利用。这种克制可能是困难的,特别是你赞成某个特定观点的时候,但是,这种克制是批判性思考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论证
●逻辑学家用于评价论证的基本原则如下:
●1.前提要么 ,要么 (正确或不正确)。
●2.衔接前提与结论的推理要么有效 ,要么无效 。(要成为有效的,所陈述的结论、而且只有这一结论必须是在逻辑上从前提推导出的。)
●3.正确的前提加上有效的推理等于合理的 论证。
●4.或者是不正确的前提,或者是无效的推理将使得一个论证是不合理的 。
●评价论证的基本方法可以简述为:判定前提是真还是假,以及从前提导向结论的推理是否有效 。如果两个标准都满足,那么该论证就是合理的。
第二步,跳出立场,站在更大的格局下去评判,这段思考过程是不是公允、是不是有容错能力。
●1 立场对思考的影响:立场是你在下一个判断的背后,你所代表的身份和所抱持的态度。(蔡钰)
2  时代局限对思考的影响,问自己:这个结论,如果往前或往后放3年、30年,还会适用吗?(鲁吉罗的则在开始第一章“时间与地点的影响中进行了论述”)
●第一个问题:你是在以什么立场和态度讨论问题?这是我们明确立场的第一个意义:约束观点的作用边界;你的对手立场是什么?明确立场的第二个意义是:评估一个判断有没有被立场背后的利益所绑架。
第二个问题:如果调转立场,你会接受现在的结论吗?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自己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这能破除一种特别容易闯进的思考盲区,叫自我本位。就是潜意识里总觉得“我总是对的、我总是最重要的”,只从自身角度去理解世界和别人。
●第三个问题:换成别的人或别的事,你的这个态度能保持一致吗?前两个问题我们是在审视具体某个观点的立场,这里在讨论一个思考者的立场一致性了。立场一致性,代表了一个人的价值观稳定。
切换一下立场,其实是帮我们在更大的视野半径下看问题,也就能作出更公正的判断。
其他 的立场错误形式:(鲁吉罗-书中第十三章有详细解释和对应的辨识和解决方法)
视角匮乏、无根据的假定、要么/要么观念、盲目遵从、相对和绝对主义、支持或反对变化的偏见
3  格局局限对思考的影响:“我们没法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格局局限指的是,世界上还存在其他你完全不知道的维度,知道了你也不关心,因为那个维度的重要问题你没概念,不在你的优先级序列里,你所能接触和感知的世界就是你的格局边界。用一句有点绕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没法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最有用的办法:多看世界、多接受信息,保持好奇,多学东西。
●格局局限很难破除,除非你亲自经历了另一种格局,获得那种格局之下的体感。但批判性思维能做到的是,帮我们意识到我们可能存在某些格局局限。
●想要意识到我们的格局局限,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我站在更大的格局上,或者变成更微观的当事人,我还会这么想吗?
●第三步,我们再往深看一层,去审视批判性思维本身,去讨论它在我们的思维能力里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它有怎样的局限性和拓展空间。
两点局限性:
第一种,批判性思维,不能够帮你打开视野和格局。
●方法:大量汲取信息,拓展知识面。海绵式思维有它非常重要的正面价值。
●第二种局限,是它作为一个思维系统,是不完备的。就是你在系统之内,能意识到某个问题的存在,但你没法基于这套系统去解决它。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一个系统里一定存在一些问题,是这个系统本身无法解释的。即系统性的局限性
语言体系的不完备:维特根斯坦: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我们的思维是靠语言来组织起来和推进下去的。那么,一个语种对世界的描述能力不完备,肯定就会导致对应的思维体系的不完备。、
批判性思维的不完备:不负责构建
●思维方式局限和知识面局限都只是个体的无知,答案是存在于世界当中的,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可能有别人知道。但是,某种思维体系的不完备,是整个系统的无知。只要我们身在系统之内,我们和整个系统都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悖论或者无解问题摆在那里,无情地碾压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试着冲破这种系统局限呢?那就是用局外意识,去审视我们现有的系统,拓展现有的规则边界,去观察当前看不到的事实,去思考当下理解不了的问题。
●两个思维拓展方向:成长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鲁吉罗提到创造性思维但没有深入讲述,关注的重点是批判性思维
思考有两大类: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判性思考的本质是评价 。因此,可以把批判性思考界定为我们用以检验各种主张和论据,并判定哪些具有优点、哪些不具有优点的过程。换言之,批判性思考就是寻找答案,是一种探究 不足为奇,批判性思考中所使用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问探索性的问题 
●蔡钰对思维方式进行了两个方向的拓展: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要审视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不对、好不好。成长性思维的目的是利用问题的解决过程来提升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是探索问题的新解法。
成长性思维关注的不是问题,而是自我的成长。它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视为自我成长的工具和手段,问题要是解决了,我从经验当中获得成长;问题没解决,我从教训当中获得成长。
创造性思维关注的对象不是自我,它关注的是问题,关注的是世界。做个对比的话,如果说成长性思维关心的基本命题是“我应该成为怎样,我该为此做些什么”,那么创造性思维关心的基本命题就是“世界应该成为怎样,我该为此做些什么'。
只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会为了自我成长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当然也会改变世界的某一部分,但这只是一个副产品。而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却是为了改变世界而努力,作为副产品,他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会成长。虽然结果很相似,但是这一点点主次之分会带来人格上非常奇特的魅力。
成长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是构建和探索能力。一个是构建自我,一个是探索世界。想追求更高质量的思考,建议继续拓展这两种思维能力。
二、个体思考自由度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因素
思考自由度受两件事限制(蔡钰)
●第一是知识面局限。
●第二是思维方式局限。
思维模式的影响因素:(鲁吉罗)
时间和地点:时间和地点是由具体的环境、理解、信仰和习惯所限定的,这些都限制了你的经验,并影响你的思维模式。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或文化背景下,会使你成为一个不同的人。即使你叛逆你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价值观,它们仍然会代表你生活的环境——换句话说,它们依然会影响你作出的反应。
●大众文化:
●媒体通常使用的形式和策略:现代广告通常以标语口号和名人推荐来对公众狂轰滥炸。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诉诸人们的情感,创造对产品和服务的人为需求。结果,许多人对这些诉求形成了情绪化地、冲动地、笨拙地作出反应的习惯。而且,他们还往往获得这样一些价值观,它们与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教导的价值观大相径庭。广告经常描绘消遣比工作更让人满足,自满比自制更令人渴望,物质主义比理想主义更有意义。
●电视节目制作人运用频繁的场景转换和感官诉求(如汽车碰撞、暴力和性邂逅),以维持观众的兴趣不减。这种控制使许多人不能形成一种成熟的注意力跨度。他们期望教室和工作场所也提供像电视中得到的同样的连续刺激。
印刷媒体也追求这种轰动效应。一位新闻记者认为:“新闻正在变得观点多于已证实的事实。新闻记者正在滑入娱乐之中,而不是告知我们需要了解的已证实的事实。”
●政客比新闻记者更加让人生厌地操控人民。政客不是表达他们的思想,而是调查人们想什么,并且假装分享人民的看法。
操纵的“学问”:广告商与承担政治和社会任务的人们并不满足于激发情感或把一些观念根植于我们的头脑,他们还试图通过一遍遍重复这些观念来强化这些印象。人们越是多次地听到一个口号或“论据”,对它就越是耳熟能详。很快,它就与那些经过慎重考虑的思想难以区分。我们视为最珍贵的、并且以最大的热情捍卫的许多信仰,也许就是以这种方式根植于我们头脑中的。
心理学:我们时代的社会和心理学的理论对我们的信念也产生了影响。在几十年前,提请人们要自律、自我批评和自谦。提请他们践行自我否定,期望有自知之明,以一种确保维护其自尊的方式来行事。自我中心被视为恶行。今天,这些理论都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几乎正好颠倒了过来。自尊,曾被19世纪讽刺作家安布罗斯·毕尔斯(Ambrose Bierce)界定为“一种错误的称赞”,现在却被认为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要求。自我中心已从恶行变成了美德。
成为个体:如何看待个性?——真正成为而不仅仅宣称是一个个体(鲁吉罗)
不是把它视为我们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赢得的 。个性始于这样的认知:不可能逃脱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个性的本质就是警惕。下面的指导原则将帮助你达到这一点:
●1.把你对任何人、议题或情势的第一反应看作是尝试性的。 无论它多么吸引人,在你未考察它之前,都不要接受它。
●2.判断你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反应。 考虑你是不是借鉴自其他人——父母、朋友或者名人、电视中虚构的角色。如果可能,确定是什么特定的经验影响你作出这样的选择。
●3.考虑你有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情势作出的其他可能的反应
●4.询问你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你的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 。你在回答时,排除你的制约条件的影响。
为了确保你将真正成为而不仅仅宣称是一个个体将这些从头到尾贯穿于你对这本书的学习,贯穿于你的日常生活。
个体自以为自己创造了真理,但我们视为自己独特视角的看法承受着他人思想和信念的印记(鲁吉罗)
●童年经验:我们在观察世界之前,都是被告知世界如何。我们在体验大多数事情之前,先想象它们。除非教育使我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否则,这些先入之见深深地控制整个感知过程
不完善的感知:感知受我们的欲望、兴趣和期望的影响:“感知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的,并倾向于简化我们周围的世界。记忆持续并加速了这个过程。”  其次,即使在它有限的关注范围内,感知也经常出错
不完善的记忆:即使我们的感知最初是正确无误的,我们的记忆也经常扭曲它
●有缺陷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信念的质量取决于支持它的信息的质量。
三、如何提高思考自由度、进行批判性思考
●如何提高思考自由度:(蔡钰)
完善知识面:淘金式思考者
避免海绵式思维:获取知识时就像把海绵放进水里,见什么吸收什么,不作选择,追求的是数量。
优点:快速完成海量的信息积累,拓宽眼界。
缺点:如果从始至终只秉持这种单一思维方式,副作用是,没有能力批判和拣选信息。这其实是向世界割让了我们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权。世界在强势地塑造你,各种信息泥沙俱下,不论它们是真的假的,高效的低效的,有意义的无意义的,适用的不适用的,统一的冲突的,都在灌输你、塑造你。
●针对海绵思维的优化方法:加入批判性和拣选意识呗。
破除思维局限:批判性思维
当局者迷,制造旁观者身份:旁观者身份,其实就是一种更清醒、更置身局外的洞察者身份。你也可以做自己的旁观者,第一个你在思考,第二个你在观察第一个你的思考。
●如何训练自己来当自己的旁观者:第一种是练习冥想,这是练习旁观我们内在的体验和感受。第二种就是训练批判性思维,这是练习旁观我们的思考过程。
●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活动:(鲁吉罗)
●思考的基本活动依次是调查、解释和判断。下述项目概括了每项活动与其他两项的关系:
●关键在于不让预感和假设操纵我们的思考,并预先规定我们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批判的对象:批判的是思考过程
●由结论倒推思考过程:批判性思维,不是要求你从一开始,就建立完备的思考过程去推导出完美的结论,而是带着问题意识,面对一个结论去倒推,用一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去检验这个结论是否立得住。
●批判性思维它不是批判某个人,也不是断然否定某个观点,它批判的其实是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
四、一些需要注意的思考细节
●概念:留心思考过程用到的关键概念,要看看它是不是前后一致、是不是在立论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理解偏差。我们需要关心关键概念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是否达标。
●假定:人类所有的思维本质都是推断性的。所以,我们每天根据各种信息快速作判断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我们的潜在观念。寻找、评判一个推断背后的隐藏假定的意义:我们洞察思考背后的隐藏假定,不但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一种独立的自我洞察和自我穿透能力。它其实是在帮你理解你自己的思维是怎么发展的,因为你每个推断背后的假定,组成了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
●信念的影响:
●信念是一种你信奉,并且会践行的观念,也是引导你作出选择和行动的一种精神动力。在我们的思考过程当中,信念是一种最为坚固的隐藏假定。
信念怎么识别:
第一个问题:“抵触情绪排查”
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意愿或者冲动,想要把这个观念变成所有人都认可和尊崇的
●识别信念的意义:
把信念当作普通观点来审视还有一个更根本的价值:获取更大思考自由度。们摆脱了对某个信念的情感依赖,其实就是摆脱了某种无意识的身份约束,进而获得一种更独立的思考立场。
●我们很多人都有的一个本能信念是:否定我这个信念就是否定我这个人。但你想想,如果我们是基于感情或本能去认同某个信念,那信念被质疑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就像被质疑了。这让我们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我们必须获得别人的赞扬,不能被质疑、拒绝和否定。这样一来,我们等于把构建自我认同的权力,拱手让给了别人。想要超越这种恐惧,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是:不要把你的个人认同建立在某个信念内容本身上,而是建立在这个信念的推导过程上。
●鲁吉罗关于信念的影响的论述较为分散:第四章:信仰是一种形式的知识吗?和知识的障碍两篇中。其余的论述结合其他主要内容进行,不作整理。
●情绪和欲望的影响:
●情绪和欲望跟信念和立场相比,除了感性程度更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它们更应激、更不稳定。信念和立场是相对稳定的。而情绪和欲望是跟着具体场景、具体问题走的。
如何识别和审视情绪:问这么三个问题:
●第一,我对这件事的情绪是什么?
●第二,如果一个怀有相反情绪的人来面对这件事,他的结论会不会跟我不同?
●第三,一年后,我会不会后悔基于这个情绪作出的判断?
●如何识别和审视欲望: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我想通过这个观点和主张,得到什么?第二个,如果有个平行宇宙,在那里我已经拥有了我渴望的东西,我还会持有这个主张吗?
识别和审视人生追求
●如果我们借助这些问题不断地练习,在各种场景、各种问题之下去识别我们的情绪和欲望是怎么样影响思考的,这个练习还会带来一个自我觉察的价值:你其实就会越来越清楚,你人生中最在意、最想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再跟信念系统一结合,你会比别人更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批判性思维又可发挥作用:它不是去评判你的人生目标好不好,而是去帮你评判,在你的整个人生和每一个中短期阶段里,你该重点思考哪些问题。
作为一个高质量的批判性思考者,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成体系地思考。可是思考什么?答案来了,思考你该怎么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换句话说,你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关于我的人生目标,我应该思考哪些问题?
●情绪、欲望等感觉对思考的双重影响(鲁吉罗)
●感觉是包括情感、情绪和欲望的主观反应;它通常自发生成,而不是借助于一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而产生。
感觉在引导我们注意到自己应当思考的问题上是有用的,它也能提供完成艰苦的脑力工作所需要的热情和献身精神。但是,它从来就不是思维的一个良好替代者,因为它极不可靠。有些感觉是有益的、高尚的,甚至是崇高的;而其他的则不是,就像日常经验所证明的那样。我们经常“觉得想”做会伤害我们的事情——例如,吸烟、不涂防晒剂的日光浴,对教授或雇主的直言不讳,或把租房的钱花在买彩票上。
总结一下感觉和思考之间的关系,感觉需要检验才能信赖,而思考就是检验感觉最合理和最可靠的方法。
书籍资料很多网站可以找到:就不再上传百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