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去年以来,长乐区纪委监委紧盯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从群众关切的“微小事”着手,靶向发力、强力攻坚、纠风治乱,查处一批群众深恶痛绝的典型案件,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推动党委纪委同向发力、职能部门同题共答,以精准有效的监督执纪执法回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
规范“三资”管理 守牢农村“家底”
“现在村民小组(自然村)的每一分钱,都由村里统一管,我们也更放心了。”在航城街道联村村村民小组原组长郑某某因违规挪用集体资金问题被长乐区纪委监委查处后,该村将原本由6个村民小组自行管理的3383万元集体资金统一委托村委会代管,纳入村财镇审范围,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图为长乐区纪检监察干部在吴航街道东关村,聚焦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检查。
为提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的监督质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长乐区纪委监委围绕近三年来专项检查、巡察中发现的“三资”管理相关典型问题,联合长乐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4个督导组,重点选取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高、村级工程建设项目多、应收未收款项数额较大的乡村,下沉一线开展集中督导,通过深查、实纠、真改,打通“三资”监管堵点痛点难点,推动整改“三资”管理不规范方面问题146个,挽回集体经济损失530.14万元。
在守好村集体“钱袋子”的同时,该区纪委监委还聚焦集体涉农资产资源处置这一关键环节,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应进必进、公开透明、公平竞价、阳光交易”的原则,推动农村集体产权项目进入农村产权流转平台进行交易,有效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行为。
拧紧责任链条 守护“舌尖安全”
“现在孩子能在学校吃午餐,真是省钱又省心!”日前,鹤上中学新推出的午餐服务收获了学生家长们的点赞。在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问题专项整治中,长乐区纪委监委紧盯校园食品安全“小切口”,坚持问题导向,以监督促监管,切实筑牢校园食品安全屏障。
该区纪委监委采取“纪检监察+职能部门”联动监督模式,联合长乐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组成监督组,通过突击督导、专项督导、联合检查等方式,重点围绕中小学校食堂食材采购管理、食堂和校外配餐经营管理、膳食经费管理、校园食品安全责任落实等方面,对全区设有食堂或校外供餐的中小学及供餐单位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发现并督促整改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方面问题379个。
图为监督组实地走访辖区内某中学食堂。
针对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长乐区纪委监委“点对点”把脉问诊开良方,有针对性地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职能部门自查摸排问题、梳理形成清单、明确责任点位,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聚焦规范自营食堂管理、校外供餐企业收支监管、资金核算、校园小卖部经营等方面,细化完善配套监管制度205项,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规范化管理水平。
用好监督平台 管住小微权力
“此次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包括小区门头改造、室外给排水工程改造、围墙翻新、小区道路改造、增加公共照明等建设,都是居民们平时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基层小微权力直播间里,吴航街道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介绍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验收情况。
去年以来,类似吴航街道这样由村干部当主播,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清的场景,把项目“晒”出来的“阳光直播”,在全区已经开展了4987场。
图为长乐区吴航街道运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在线直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
长乐区纪委监委把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作为助力基层监督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梳理小微权力清单公开事项28个;依托平台直播功能,创新打造“纪委监督+群众监督”的“村级问政直通车”,既围绕新出台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非现金”结算等政策规定为群众解疑释惑,又对小区物业收益使用情况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进行公开“晾晒”,接受群众质询,切实让“小平台”发挥大成效,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好帮手。截至目前,该区纪委监委通过平台优化小微权力清单49项,办结群众诉求5197件。
同时,长乐区纪委监委还充分发挥平台监督执纪“探头”作用,把群众反映较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列为专项治理的精准“靶点”,着力从投诉量位居前列的平台事项中发现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倒逼党员干部扛起基层治理责任。截至目前,共发出通报18份,约谈干部78人次,督促475个问题整改到位。
下一步,长乐区纪委监委将坚持守正创新、破难开新,围绕工作质效、群众满意度,聚焦力量统筹、责任落实,持续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大对未能彻底解决的突出问题、仍需整改完善的薄弱环节的监督力度,持续发挥“点题整治”、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等载体作用,做到“督”到点上、“导”在准处,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来源/长乐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