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白孟宸:人工智能时代,战争形态是否会彻底改变?——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三)
2025-03-03 09:19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孟宸】

面对泽连斯基的不合作,美国开始动用各种手段,持续施压乌克兰。据路透社2月22日报道,如果美乌双方未达成矿产协议,美方可能切断星链服务——对于乌克兰来说,这将是致命的。尽管这一消息随后遭到马斯克的辟谣,但已经足以暴露出乌克兰在这场现代化战争中的脆弱性。

图片

但在一年前,西方媒体可不是这么说的。2024年2月,《时代》周刊曾撰文指出,欧美科技巨头将乌克兰变成“人工智能”战争实验室。彼时大批学界和媒体分析师都得出判断:乌克兰将凭借西方提供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在战场上彻底压倒俄罗斯。

一年过去了,俄乌冲突对装备研发和国际军援军贸市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诸如阿布扎比防务展这样的国际军贸展会上遍地开花,人类对未来战争的想象,已经从铺天盖地地战机、坦克和炮弹导弹变成了遮天蔽日的巡飞弹、机器狗甚至是无人艇。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战场和市场,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无人化这些概念并没有让“坦克”“飞机”“大炮”们失业,反而是成为了他们的能量放大器,也许War Never Changed。

旧瓶新酒,信息为王

没有任何一项技术、任何一种武器,是在战场上凭空出现的,从冷兵器时代的弓、矛、斧、锤到如今的坦克、火炮、战机、军舰,无一例外皆是“转职”“跨界”而来。我们很难想象自己从没见过的东西,总得有些现实基础。

俄罗斯Shturn实验室项目顺理成章地拿出了无人驾驶版本的T-72和BMP步战车;美俄也开始研发和测试全无人化地间瞄火力单元,过不了多久,无人化的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就可能支援其他空中和地面无人作战平台,让战线上彻底变成“无人之地”。

随之而来的是,战场透明度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前线侦察兵的数量,当乌克兰农民用手机拍摄俄军车队位置上传至Diia政务App时,当美国太空军通过AWS云平台实时分析亚美尼亚上空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时。算力集群对各种渠道搜集而来的TB乃至PB级异构数据的自动清洗能力,决定了战场信息的获取能力上限。这种数据驱动的战争模式,正将传统军事优势的定义权从钢铁洪流转向比特洪流。

图片

不过,更关键的是,各类无人“参谋”“顾问”进入指挥链条参与军事决策,使得大量采用日常生活中各类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软件技术的信息化指挥系统,变得更为扁平化和去中心化。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打造了自己的NDMC国防管理中心系统,目标是实现海陆空天电多域情报和数据共享,让最基层作战单位获得的情报信息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评估后,直接反馈给指挥链顶层。

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在Brave1政府协调平台主导下,建立了名为Griselda的情报数据库,号称能够自主处理来自卫星、无人机甚至黑客和社交媒体平台爬虫抓取的海量情报。

乌克兰方面在西方相关企业的支持下,将Uber等流行叫车软件的底层逻辑融入地面作战火力打击体系中,产生了“炮兵指挥地理信息系统GIS Arta”,乌方经常将其直接称为“Uber炮兵版”。在系统中火力支援平台类似“运营车辆”,而作战单位则利用各类传感器和终端,将需要打击的目标在Delte战斗管理系统这样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标定。系统将综合各火力支援平台反馈的坐标和任务量,提出划定哪些平台最适合对某一具体目标进行打击。

图片

乌方宣称使用这套系统之后,从捕获目标到执行火力打击所需要的时间可能缩短到30~45秒,更有效的信息数据,让弹药消耗节省了30%。完成射击的火力打击平台还可以在系统的支持下,在俄方反制火力打击范围的间隙,转移到下一个射击阵地。

当然,这套看似便捷的系统背后,是各种可见和不可见的优势。首先,乌方需要借助各种前线情报收集节点,无人机、无人地面作战平台,一线官兵携带的目标指示器等必须接入到一个拥有足够上下行带宽且拥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无线网络,才能保证目标数据信息情报能按时、准确地传递,这也是星链这样技术真正能影响战局的意义所在。

而且,乌军自身能控制的平台很难覆盖战线后方50千米以上的纵深。额外构建如乌克兰称为“战场谷歌”的Delta系统在内的高程信息在内的战场坐标系,自然也离不开北约体系各类卫星的支持。北约在俄乌冲突区域附近24小时巡弋的空中平台,也会补充天基网络的不足,为乌克兰获得凭借自身能力无法获取的各类情报,并维持战场数据链的稳定。

相比之下,进入到单兵、单车、单炮、单机游动作战这样的人机交互场景,俄乌双方的人工智能“不占名额成员”更多在视距外交战场景中被使用。

例如乌克兰方面宣称2024年“凯撒”卡车炮,已经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几秒钟综合气象环境和目标数据,在几秒钟内完成测地诸元解算和调炮,在不需要炮班人员干预的情况下,两分钟内完成进入阵地、放列、装填、瞄准、开火、撤出阵地这一系列步骤。当然,从美俄公布的信息来看,在坦克装甲车辆甚至步兵常见的直瞄射击场景中,双方都试图用人工智能帮助更快地发现无人机、地雷等较容易被忽略的目标。

俄乌冲突中网络攻击和电子战等新型作战方式,也对传统战争模式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网络攻击和电子战不受地理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使得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传统的前线与后方概念被打破。通过社交媒体、虚假信息和深度伪造技术,信息战成为关键手段,影响公众舆论和敌方士气,传统军事行动的效果被信息操控所放大或削弱。

而且网络攻击和电子战成本较低,但效果显著,使得非国家行为体和小国也能对大国构成威胁,传统军事力量的优势被部分抵消。网络攻击和电子战能够实时进行且难以追踪,增加了防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情报和预警系统面临巨大压力。战争中,关键基础设施如能源、通信和金融系统成为攻击目标,直接波及平民生活,传统战争中军事与民用领域的界限变得模糊。

临渴掘井,棋在局外

那么我们要回到最初提出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被大量用于战争,战争的形态和模式是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统有人驾驶的重装备、如火炮、固定翼和直升机、坦克装甲车是否将被淘汰?

答案很难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

作为曾经在战场上居于统治地位的军兵种和作战平台,很多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马拉战车、乘马机动和作战的骑兵、长矛兵、弓弩手……但从另一个角度,尤其是从战场上任务和职能分析,战车、骑兵甚至是古罗马时期的战犬,每一项都与新技术融合脱胎换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

俄乌冲突中,空降兵、坦克装甲车辆、新能源乘用车甚至是两轮助动车在战场承担的任务,与千百年前车兵、骑兵和战马一脉相承。坦克难道不是拖拉机履带和重甲骑兵融合的结果吗?因此当机器狗成为国际军援军贸市场甚至影视作品新宠时,我们也应该记住,莎士比亚笔下的凯撒曾经说过“释放战犬,格杀勿论”。

像如今成为席卷全球军队潮流的第一人称视角操纵无人机,为了抗干扰已经开始使用光纤保证数据和指令的上下行,但它真是一种新技术吗?

图片

尽管“长钉”“百眼巨人”这样的光纤制导弹药扩散范围足够大,发射后不管技术甚至单兵便携式导弹本身,都是冷战时期便开始普及的技术。俄乌双方在乌克兰所实践的技术和场景,应该被视为冷战后期对二战以来地面作战经验总结后,美俄法等国提出数字化步兵设想的现实化。

这种继承性以及新技术、新想法,普遍脱胎于逐渐成熟和普及的民用技术,甚至第一人称视角操纵无人机大行其道这一现象本身,都决定了俄乌冲突的现实以及未来,注定要符合最基本的总体战时代军事常识。

这一场本质上是北约体系借助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的常规局部战争,依然由工业能力决定了动员的能力和效果,交战双方在绝大多数领域和具体平台对比上很难拉开代差。这也是西方智库在2023年便用“挣扎而非崩溃”来形容俄罗斯在面对北约技术优势时的窘境。同样在2023年,普京总统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带来的影响将比肩核武器的发明。

但战场的现实也说明,在工业和先进技术领域,在关键的作战平台方面,落后就要挨打是不变的真理。2008年,俄罗斯启动了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和颠覆性技术EDT上赶超北约的计划,但从俄乌冲突的结果上来看,俄罗斯在无人作战平台、低成本精确制导武器等领域,只能是奋起直追甚至是亡羊补牢。

UMPK作为一种对传统无制导航弹进行制导化升级的模块声名大噪,暴露了俄罗斯空天军在2015年以成本考虑拒绝此类装备的短视。俄罗斯如今在“立方体”“海燕”“天竺葵”等无人机生产上的巨大投入,也证明直到2016年才开始本国民用领域扩大无人机装备的决策是滞后的。

类似的场景,也在困扰西方。炒作“风暴阴影”“神剑”“标枪”等精确制导甚至智能弹药打击效能,并不能掩盖欧美各国冷战后因为工业空心化、和平红利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从重装备到弹药生产全面停滞甚至退化的现实。

图片

西方想要扭转局面,单凭加大资金投入是不够的,熟练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培训,如同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操作手的训练一样,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在民用领域积累足够的产能、成熟和高质量的货架产品及技术、兼具创造力和经验的人才团队,才能保证战时通过动员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下补充军事体系,应对战场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

未雨绸缪,警钟长鸣

俄乌冲突还有一个必须关注的教训,就是在注意高技术新威胁的同时,要重拾对战略打击的警惕。

战略打击实际上也是自人类有战争以来最可怕的作战手段,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方军事史虽然动辄将战略破坏与“阿提拉”“匈奴”“游牧”等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早在古希腊色诺芬《远征记》中便有破坏敌方农业生产的战略打击记录。

间战期,远程轰炸机的发展让战略轰炸成为最令人胆寒的战略打击手段,这种恐惧在喷气式战机、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统治战场时代被进一步加强。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1962年肯尼迪就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宣称一种新战争形式的复兴:“通过伏击而不是正规战进行的战争;通过渗透而不是入侵,通过侵蚀和消耗敌人而不是与敌人决战来寻求胜利。”

以袭击北溪管道为代表的战略打击行动,本质是融合冷战以来对特种作战、非对称作战和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以无底线、无差别甚至有意识选择敌方关键民用基础设施,以及支撑民生及社会稳定的网络作为目标的新型战略打击。

图片

这种策略必然导致破窗效应,事实上部分大国早已了解关键基础设施体系的脆弱性,但长期以来碍于国际法和最基本的战场规则,不敢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但如今人工智能和无人作战平台却提供了一种模糊战争罪责的手段。

当然,本身战争中也从来没有过所谓“不可染指的净土”。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对可能在未来成为目标的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及时的改造升级,以高强度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演习,强化民众对民防的认识,提升全民参与程度,普及相关知识。在相关目标防御方面,也应考虑尽早采用无人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避免在博弈中处于代差劣势。

图片

最新文章
消息称OPPO Find X8系列手机拥有三种尺寸机身,超大杯采用一加同款京东方屏x8手机「消息称OPPO Find X8系列手机拥有三种尺寸机身,超大杯采用一加同款京东方屏」
IT之家 8 月 14 日消息,博主 @数码闲聊站 今日发文爆料:OPPO Find X8 系列手机开了 3 块屏幕,一个 6.5-6.6 英寸左右的相对小
160亿克朗援助乌克兰!瑞典历史最大军事援助硬刚俄罗斯
根据 Jonson 的介绍,大约 70% 的新援助可以在 2025 年交付。自今年 1 月上任以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一直试图促成停火,以
手机怎么群发信息苹果手机怎么群发短信「手机怎么群发信息」
在现代通讯中,群发信息已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沟通方式,无论是节日祝福、活动通知还是工作协调,都能通过群发功能迅速传达给多人
小米SU7事故,责任如何认定?保险怎么赔?律师、保险专家们这样说
每经记者:涂颖浩 袁园    每经编辑:廖丹近日,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遭遇严重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事故责任如何认定,引发广泛关
微信分身怎么弄步骤图解华为手机微信分身怎么弄「微信分身怎么弄步骤图解」
其实微信工作应该和生活分离其实我们只要设置微信分身就可以同时登陆两个账号了,那么微信分身怎么弄?下面小编就跟大家分享微信
一部从21楼掉下来的手机,让消费者读懂了“华为质量”荣耀手机质量怎么样「一部从21楼掉下来的手机,让消费者读懂了“华为质量”」
记者 张文礼10月22日上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亲自在新浪微博上转发了一条消息,并对这条消息评论道:这样的高度非常惊险,
手机版本怎么更新手机系统升级「手机版本怎么更新」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系统版本也会持续更新,以带来更好的性
安徽建工:4月2日融券净卖出6800股,连续3日累计净卖出13.76万股
证券之星消息,4月2日,(600502)融资买入613.63万元,融资偿还459.16万元,融资净买入154.46万元,融资余额3.72亿元。融券方面
上海金山警方“金护”反诈“智护万家”
原标题:任你“七十二变” 我自有“如来神掌”(主题)上海金山警方“金护”反诈“智护万家”(副题)法治日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
miui+ 15.00.84小米手机系统「miui+ 15.00.84」
  miui+是一个帮助小米手机电脑互联的应用。有了这个miui+应用,手机文件可以随意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甚至手机的屏幕也可以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