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行业认知,成为资深读者:点上方「轨道世界」→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12月30日,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北延线(前川线)一期(以下简称前川线一期)、16号线二期工程开通初期运营,武汉地铁达460公里,车站达291座。
同日,武汉3号线二期、三期、11号线四期工程开工,在建项目12个,在建总里程约为162.5公里。轨道交通线网覆盖持续强化新城区与主城区的衔接,加速擘画“轨道上的武汉”新格局。
01
16号线二期工程
持续打造新型城镇便捷通勤圈
优化新城线网
武汉交通格局再升级
去年年底,16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轨道交通列车首次开进汉南地区,武汉实现所有行政区通地铁。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武汉轨道交通16号线二期延伸至通航产业园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工业园区腹地,交通红利辐射中创新航、吉利通航制造基地、吉利汽车(武汉)路特斯全球智能汽车工厂、小鹏汽车武汉基地等大型企业,促进区域交通格局升级,带动园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
轨道交通16号线二期工程全长4.22公里,起于通航产业园通航机场站,沿纱帽大道向南敷设,设通航机场站、纱帽站共2座站点,接入既有工程起点周家河站,与“最美观江地铁”16号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贯通运行后全线里程37.32公里,沿线途径汉南、军山、国博等多个区域,并在国博中心南站与6号线换乘。
16号线是武汉市“环+放射”轨道交通线网中非常重要的“射线”,是支撑西南方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轴线,是引领长江主轴左岸产业拓展的重要走廊。
提升区域活力
未来之城“乘风”而来
依托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和活力,是先进国家在城市发展策略中的重要趋势。“芙蓉红”南下,持续补充武汉地铁线网版图,打造快速便捷的通勤圈,为沿线企业从业人员提供更为高效的出行体验,区域发展乘轨道交通“东风”提升活力,赢得机遇。
16号线二期两座以“未来之城”为设计主题,站厅整体形态好似太空舱,车站宛如一条蜿蜒的时空隧道,车站主体钢雨棚造型取自“翼翅”,空中俯瞰为一对展开的凤蝶羽翅。
刷新武汉速度
从开工到开通仅一年
2021年12月28日,16号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所有参建人员跑步进场,开工即冲刺,至2022年12月21日,工程初步竣工验收,今天,16号线二期工程顺利通车,短短一年时间,建设者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以最短工期刷新了武汉地铁建设速度。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8-2024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武汉轨道交通16号线(汉南线)调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湖北省发改委批复。
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湖北省发改委批复
2021.12.28
全线开工建设。
2022.3.19
首片简支梁浇筑完成。
2022.6.10
两座车站主体施工完成。
2022.6.26
最后一片简支梁浇筑完成,全线贯通。
2022.7.26
道床浇筑完成,实现全线轨通。
2022.8.25
主变电所环网送电,实现全线电通。
2022.12.21
工程初步竣工验收。
2022.12.27
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2022.12.30
正式开通初期运营。
02
前川线一期工程
拥有亚洲第二大单体轨道交通高架站
牵手7号线
串联八大行政区
武汉轨道交通前川线一期工程自黄陂前川至金银湖,全长约21.12公里,包含7座车站,其中马池站、汤云海站、巨龙大道站、腾龙大道站4座车站为地下站,天阳大道站、裕福路站、横店站3座车站为高架站,乘客可在巨龙大道站可与既有2号线换乘,天阳大道站预留天河机场枢纽方向接轨条件。
前川线一期工程接7号线既有工程贯通运营后,总长约69公里,南抵江夏区青龙山地铁小镇,北至黄陂区横店,穿越长江,串联起黄陂区、东西湖区、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八大行政区,成为武汉最长地铁线路,成为“轨道上的武汉”重要骨架线路。
超宽设计
四轨双站台刷新车站体量纪录
武汉地铁前川线一期工程全线以“橙色律动,活力地铁”为设计理念,设计有汤云海路站、天阳大道站两座特色车站。
汤云海路站以“红色赞歌”为设计主题,结合盘龙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特征,通过红色铝板吊顶和艺术墙奠定整体基调,营造站厅的红色气氛。
天阳大道站为亚洲第二大单体轨道交通高架站,也是一座四轨双站台“空中”换乘站。
车站总宽达到42.4米,与远期28号线可实现换乘。车站以“巧夺天工”为设计主题站厅空间以塑造黄陂的建筑结构形态为主体,将黄陂地区具有特色的建筑形态作为装饰元素,向乘客展现前川景象。
车站以黑白灰为主,设计提取明清时期建筑大余湾独特的挑檐造型,运用现代的材料体现黄陂区域独有的建筑特色及文化特色,更体现了黄陂“九佬十八匠”的工匠精神。
工艺工法多项首创
突破性工程克难攻坚
前川线一期工程成功应用基坑工程装配式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全国首创。 攻克了传统现浇混凝土支撑费时、费力、费钱、不环保的难题。
装配式支撑新产品可多次循环使用,节点等强连接,安全可靠,可有效替代传统混凝土支撑;机械化安装,绿色施工,助力低碳节能发展。
长期以来,武汉地铁区间隧道内管线、设备设施的固定方式采用传统的后锚固技术,为解决传统的后锚固技术的难题和痛点,前川线一期工程创新研发隧道管片采用内置槽道的管片预埋件技术。
使用长轨枕铺设在普通整体道床上,每根长达25米,是武汉地铁首次。长轨枕采用工厂预制,轨距、轨底坡的控制非常方便,提高了轨道安装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轨道整体性、平顺性、旅客乘坐舒适性,也能延长车轮和钢轨的寿命。
为提高清洁和美观,前川线一期工程首次在全线采用一体化车控室的装修,设备监控系统集中设于车控室内。
冲刺冲锋
再续新篇
按期开通轨道交通前川线一期和16号线二期工程,这是自2012年起,武汉地铁连续第11年兑现对市民的庄重诺言。
在武汉,地铁早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文化展示的新窗口,文明出行的新景象。这十年,武汉轨道交通实现了从线到环、从环到网,构建形成了“主城成网、新城通线”的轨道交通网络格局,跨步迈入世界级地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