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统计2024年国内钼市相关事件,热点事件涵盖整个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国内外矿山投产情况、钼产品技术创新突破、以及产业链下游钢企的动态等,具体事件回顾如下。
1.黑龙江铜山铜矿:2024年前三季度新发现钼资源量13.7万吨
中国自然资源报消息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在矿产贵金属矿产、化工矿产等方面有新的重大发现,提交了一批大型以上储量规模查明资源。
其中,黑龙江省嫩江市山铜矿新发现钼资源量13.7万吨、金57.8吨、铜383.3万吨(均为金属量),四川省雷波县牛牛寨磷矿、阿居洛呷磷矿分别新发现磷资源量22880万吨、13870.2万吨,贵州省瓮安县上角旁磷矿新发现磷资源量7886.2万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布木特矿区新增萤石资源量589.4万吨(折氟化钙),浙江省遂昌县塘坞里矿区新增萤石资源量102.8万吨。
2.郑州大学无氨氮钼冶金技术国内外首创,打破氨氮对钼冶金的“百年束缚”
近百年来,传统钼冶金技术一直采用“氨法工艺”生产制备高纯三氧化钼,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氨氮”三废污染物,同时,随着半导体、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钼产品的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高品质钼矿的开采消耗,矿物品质逐渐下降,传统工艺更是难以适应这一变化。 中国工程院赵中伟院士团队为解决这一系列钼行业难题,研发出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新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氨氮”污染问题,生产流程短,加工成本低,产品纯度比传统工艺高,对原料适应性好,并有利于实现伴生元素的综合回收。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打破氨氮对钼冶金的“百年束缚”。
11月30日,郑州大学与河南金渠钼业有限公司在主校区举行“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成果转化签约仪式。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张锐、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市长徐相锋、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中伟出席签约仪式,三门峡市人民政府、郑州大学、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金渠集团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项目负责人李永立介绍了项目情况,郑州大学副校长刘春太、金渠集团董事长曲邦定分别代表郑州大学、河南金渠钼业有限公司进行签约。“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成功转化,合同额达6000万元,是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是郑州大学2024年转化金额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无氨氮钼冶金这一颠覆性技术的落地,将补齐河南省钼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助力河南省成为世界级的高纯钼生产与加工基地,在中原大地立起一座“钼”的高峰。
3.响水县灌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向响水县人民法院申请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破产
德龙镍业创始人戴国芳曾经是一名废金属专家,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他积累并重建了一笔财富。
如今,随着经济降温,戴国芳面临着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威胁到这个世界顶级不锈钢生产商之一——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的未来,这也会连锁危及他妻子和儿子持有的工厂。
它的消亡将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和四面楚歌的全球镍市场中引发连锁反应。地方政府已经接管了德龙的大部分工厂,以收回欠下的资金并保护员工。剩下的工厂目前正常运转。由于此事尚未公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这家大型大宗商品交易商不久前就切断了与中国的联系。根据法庭通知,戴国芳和他的家人目前卷入了与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多起法律纠纷。
据天眼查显示,自今年4月以来,司法裁决已冻结了德龙旗下子公司总价值约人民币30亿元(约合4.1亿美元)的股份。
洛阳钼业TFM混合矿再创佳绩,实现产量与质量“双达标”
洛阳钼业宣布其TFM混合矿东区在过去三个月中实现了阴极铜和氢氧化钴产量与质量的双重达标,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洛阳钼业在资源开采和生产效率方面的强大实力,也预示着公司年产能的显著提升。
据洛阳钼业官方消息,截至2024年6月30日,TFM混合矿东区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月均阴极铜产量超过18000吨的佳绩,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原定的生产目标,还实现了105%的达成率。同时,月均氢氧化钴产量也稳定超过900吨,达到了生产目标的100%。产量上的双重超越,无疑为洛阳钼业在全球铜钴市场的竞争中增添了更多的底气。
更令人瞩目的是,TFM混合矿东区在追求产量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据透露,该矿区生产的阴极铜产品质量HG+ST达到了99%的高标准,而氢氧化钴的含钴量更是超过了37%。这样的质量表现,不仅体现了洛阳钼业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也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赞誉。
此次“双达标”的实现,标志着TFM混合矿东区已经具备了年产20万吨铜和1.2万吨钴的生产能力。这一产能的显著提升,不仅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将进一步增强洛阳钼业在全球铜钴市场中的影响力。同时,这也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洛阳钼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同时,公司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正是这样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定位,让洛阳钼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球矿产资源领域的佼佼者。
5.钼业巨头金钼股份单季业绩创新高,控股股东先减持逾9亿后再增持0.1亿
金钼股份7月12日晚间披露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93亿元,同比上升19.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2亿元,同比微升0.59%。
界面新闻计算发现,金钼股份上半年增收不增利主要受一季度业绩下行影响,但单看第二季度财务数据,环比和同比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金钼股份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8.67亿元,可算得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37.26亿元,同比增长30%;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33亿元,则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8.69亿元,同比增长24%。二季度营业收入为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为公司上市以来新高。
6.紫金矿业:巨龙铜矿新增二期20万吨/日扩建工程力争2025年底投产
12月31日,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发布2025年新年致辞。陈景河表示,刚果(金)卡莫阿铜矿三期提前半年建成投产,达产后矿产铜将提升至60万吨以上,成为非洲最大、全球第三大铜矿,配套的50万吨非洲最大铜冶炼厂将在2025年上半年投产;塞尔维亚佩吉铜金矿上矿带新增3000吨/日选厂技改提前两个月竣工并成功试车,下矿带和JM铜矿崩落法采矿前期工作全面提速;巨龙铜矿新增二期20万吨/日(一期15万吨/日)扩建工程加紧建设,力争2025年底投产;朱诺铜矿项目建设获核准,争取2026年6月建成投产。萨瓦亚尔顿金矿建成投产,贵州紫金、山西紫金、哥伦比亚大陆黄金、澳大利亚诺顿金田等项目技改扩建,将推动黄金产能进一步提升。
7.青山集团再扩张:新建2大钢铁项目
11月4日,江苏省靖江市举行青山靖江不锈钢产业园产业链项目签约仪式,青上不锈钢中厚板项目、青源不锈钢紧固件项目落户开发区。青山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是我市锻造千亿级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自青山项目落户以来,以甬金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紧随其后、集聚靖江。产业园一期、二期项目竣工投产、满产达效后,将成为靖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稳定器”。青上不锈钢中厚板、青源不锈钢紧固件等新项目的签约入驻,必将进一步拓展以青山为“链主”的产业生态圈,为我市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8.太钢与中国一重集团签约并举办1780mm热连轧生产线项目签约仪式
12月6日,中国一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会见太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华,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举办1780mm热连轧生产线项目签约仪式。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关永昌主持签约仪式。
徐鹏对李华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他表示,太钢集团是全球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多年来双方在冶金、原材料、产业链协同等方面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并取得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绩。希望双方以友好合作为基础,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更广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携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