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阳3月28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三月的浉河,春意盎然。3月25日,阳光洒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白庙村的茶园里,茶农陶玉亮正一丝不苟地进行人工除草。
茶农正在检查茶叶长势(央广网发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工除草虽然费时间,但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 陶玉亮一边劳作,一边和旁人唠着。原来,趁着春茶开采前的这段时间,他要对茶园进行最后一次除草和修剪,盼着芽叶能更加饱满。
茶园风光(央广网发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谈及今年的春茶生产,陶玉亮满脸笑意,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政府可帮了大忙!” 他兴奋地说道,“前段时间,镇上组织了茶叶专项培训,邀请了农科院的专家来授课。专家们不仅在课堂上耐心讲解,还来到我们茶园实地考察,让我们学到了好多茶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新知识。我现在就是按照培训教的方法,给茶园做最后的打理。”
在陶玉亮的炒制车间里,沉寂近半年的茶叶生产设备陆续“苏醒”。工人们有的在打扫车间卫生,有的在检修机械设备,还有的在清理冻库。
浉河区浉河港镇白庙村茶园(央广网发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电力部门主动联系我们改造电网,春茶大规模生产时,设备要 24小时运转,这下用电有了保障,我心里踏实多了。”陶玉亮告诉记者,浉河区对产茶乡镇的电网进行了全面升级,还制定了应急预案。
更让他高兴的是,在政府协调下,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专门为茶企茶农定制了贷款方案。“审批流程简化了,还款方式也更灵活,解决了我们的资金周转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