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将赴云南任职的消息不胫而走。
今天下午,人民日报客户端已发消息指,阮成发将出任云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这意味着,这位在武汉留下“每天不一样”“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的口号,振臂高呼“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武汉人,已奔赴彩云之南,开始新的征程。
“创新、速度”,成为他留给武汉的最后关键词。
他密集召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最近11月30日一次会议上,他提出,“要用有限的几年时间‘挂图作战’,在激烈的竞争战中坚决攻占几处高地”。而《武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今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到9月底,90%任务已经启动。
有人说,阮成发在武汉的这9年,见证了武汉跌落到谷底又奋力前行的上升曲线。
在任期间,他让武汉摘掉了“大县城”的帽子,更是公认的事实。
而一位网友对他“武汉的进取成就,让中央重新审视武汉”的评价,将留待历史作答。
(地铁6号线穿越中山大道,月底即将开通)
他让武汉摘掉了“大县城”的帽子
从市长到市委书记,主政9年,阮成发并非没有争议。
最有名的,当然是“满城挖”。这顶帽子一戴,竟然也有好几年。
5000多个在建工地,在2014年甚至引来英国BBC电视台以武汉作为主要对象进行采访,成为中国城建大跃进、负债过高的“负面典型”。
公开报道中,阮成发从未回避过社会和公众的质疑,“我会顶着骂名继续挖下去”,成为他最有名的一句表白。
阮成发应该并非真喜欢这个帽子。
2015年,武汉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网友又封他为“武汉队长”时,据说,他挺喜欢这个内含平等、合作、平民化内涵的新称号。
2014年底,武汉地铁2号线通车。阮成发现场视察,并从地铁站走到洪山广场,一路一一回答市民的提问。
当时我在现场。忽然,一位老爹爹高声喊道:“阮成发,干得好!”第二天,这句话成为很多媒体的标题。
阮成发曾说过,“事隔3年、5年或者10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
现在看来,这位老爹爹的话是最好的注释。
我相信,这一定不是事先安排的。
事实上,自地铁2号线通车,市民尝到交通巨变带来的生活便利后,对工地建设引发的交通堵塞、扬尘笼罩等,开始有了更多的理解。
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送亲戚到机场,从省博物馆到天河开车来回竟然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
野芷湖大桥、东风大道、机场第二高速,2号线直接从长江底下跨过去,三大火车站全部通地铁,今年底机场也将通地铁……当武汉三环十三射形成后,武汉人对这座城市交通的变化甚至产生了深深的自豪,进而从骂变成感谢他的好。
此后,1年通1条地铁,成为武汉城建速度的新标配。2016年起,变成1年通2条。几大工程同时开工、同时竣工的报道更是屡屡见诸报端。
武汉城建的状态曾经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解放大道循礼门地下通道改造,花了2年多时间……
阮成发上任伊始,推动城建速度便成为他关注的重点,每周六的城建协调会雷打不动。
说是协调会,其实是吵架会,而时任市长阮成发的新角色是:救火员。
差资金的,他亲自协调;差力量的,他亲自调配;互相扯皮的,他亲自拍板……
为城建提速,他力主推动了大军团大部队搞建设的做法,坚决否决了人为把标段切分、小打小闹的行为;为解决资金难题,引入BOT模式等等。
这也让他得罪了一些人。
“1年通1条地铁,很多人都说不可能。”这位人士透露,但这些年,武汉硬是做到了。
城建对武汉城市形象的提升也显而易见,很多外地人都夸武汉这年些变化大。
”不敢说投资、创业都和它有关系,但显然,它体现的强有力的政府决心和行动能力,让外界对这座城市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信心。“一位投资人这样说。
“口号喊了,事情也办了”
梳理阮成发的执政理念,会发现无一例外的共同点,就是“口号喊得很大,阵仗搞得很大”。
无论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每天不一样”,还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武汉2049规划,都给人“把武汉使劲往前拽”的感觉。
在2015年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大会上,他振聋发聩地喊出“武汉绝不能输”;
今年又提出“武汉情怀、工匠精神、精准意识、世界一流”;
在谈到城市合伙人计划时,他说,武汉可以出现更多的雷军,成为创新创业者的天堂……
这也给他带来了新的质疑。
“武汉有这么高大上吗?”在一个QQ群里,就有人曾这样发问。
但9年下来,武汉的变化摆在眼前:
各项排名在全国明显提升,GDP重回前十方阵;
垃圾堆上建园博园、东湖绿道、中山大道改造、神龙汽车公司、黄陂健康管理等5个项目在全球分享经验;
从冶炼钢铁到生产汽车,再到研制火箭、卫星,“武汉造”凤凰涅槃,连续4天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在腾讯城市年轻报告中,武汉年轻人净流入全国第二,仅次深圳;
密集迎来政策利好: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中部唯一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去年9月入列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今年9月武汉片区成为获批的湖北自贸区核心地带等等。
就在前两天,工信部已批复,同意武汉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在武汉布局……
这些内容,读起来或许枯燥。但武汉越来越洋气,却是很多武汉人的真实感受。
这两天,刷爆朋友圈的地铁6号线和东湖绿道,更是再度提升了武汉人的自豪感。
一位网友的体会很有代表性:“以前亲戚来武汉,不知道往哪里带。现在除了东湖、黄鹤楼,汉街汉秀、园博会、欢乐谷都感觉蛮拿得出手”。
“取法乎上,得其中。武汉本来就耽误了,现在标准不再定高点,就更难往前赶了”。有人说,阮成发不是爱吹牛,而是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大武汉梦。
武汉在历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在中国只有两个城市以‘大’为开头命名”是最为耳熟能详的版本。
“他最想做的,就是恢复武汉曾有的历史地位,不要‘好汉只提当年勇’。在他看来,这是他的历史责任。”
有人说,他可以不搞治庸问责、不搞电视问政,不捅破一些矛盾。这样,既可避免带来太多争议、把自已置于矛盾的漩涡中,照样还可以安安稳稳地做官。
但,他没这样选择。
2016年7月中旬上午,一条“阮成发被中纪委立案调查”的文章,在网络上疯传。虽然事后调查是境外媒体造谣,但人到高处不胜寒可见一斑。
力排众议的勇气,面对质疑的孤独,重大决策时的如履薄冰……如果把官员阮成发还原成一个普通人,他在武汉这9年,不也和雷军他们创业一样吗,顶着压力,带着团队,迎着风咬牙往前走,目标只有一个:把事干成……
武汉情怀
天秤男,地道武汉人,在花楼街长大,爱在汉江游泳。
翻开阮成发的公开履历,自从政以来,阮成发从来没离开过武汉。“武汉情怀”,成为他身上怎么也撕不掉的标签。
“再也没人像他这样爱武汉了”,这样说当然有点过,但阮成发对这座城市的情感浓度确实有目共睹。
无论是《武汉印象》里的序言,还是金鸡百花电影节、汉秀开业、东湖绿道开工的致辞,阮成发都说得很动情,很多句子像散文诗,一时在坊间引起热议。
2014年起,每年出一套《武汉印象》,是他的提议下推动的;
2015年,武汉市文联、武汉摄影家协会出了一本《中国武汉》画册,里面的图片拍得非常精美,阮成发很高兴。拿到样书后,正好他出国访问,在飞机上看了一路,又把它当成礼物送给各国政要,有人拍下了当时的画面。
很多网友评价,阮成发对武汉是真热爱,不然,说不出这些透着真感情的话。
荆楚网东湖社区转过一个帖子,讲了阮成发刚当市长时的几件事:
一是他上任时说过三句话: 我是武汉人,我从小在武汉长大;我出身在工人家庭;我的父母是普通劳动者。
第二件事是他刚上任不到两个星期,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和寒冷天气肆虐武汉。最冷的那几天,大雪不停地下,气温降到零下五度,居民区却隔三岔五拉闸停电。“老百姓夏天停电还可以上街吹风,下雪停电躲都没地方躲——几造孽哦”,据说阮市长亲自跑到耗电大户武钢,请求停几只炉子让电,说了这句温暖人心的话。
这似乎垫定了他平民官员的形象。
直到现在,阮成发还喜欢开着车微服私访,经常往地铁跑,还有人在书店撞见过他。
有网友说,阮书记走的那天,我会到门口扯三条横幅送别,应该并非虚言。
“我仿佛生来就是长江里的一条鱼,总归是在长江里游来游去;从来,都不敢想像,在我的人生中,没有浩荡江水,没有大小轮船,没有汽笛的沉沉长啸……”
一直很喜欢武汉作家池莉这句描述对武汉情感的话,或许这句话,送给离任的阮书记很合适。
云南很大,云南很美,但阮书记,常回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