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安慰别人,才是真的高情商|解铃人手机网易网「这样安慰别人,才是真的高情商|解铃人」

   日期:2025-01-13    作者:h2h0l 移动:http://g8akg8.riyuangf.com/mobile/quote/662.html

  嘉宾

  嘉宾:范欣薇

  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

  阳光心语服务队队员

  想象这样一种情形:在一个周末的清晨或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你的脸上,仿佛时间都静止在这舒适的一刻。电话铃声响起,是你的一个亲密的亲人或者朋友,她说:“亲爱的,我昨天被诊断出乳腺癌了。”你一时语塞,不知道要怎么安慰她才能让她的情绪好一点,脑子里仿佛有个小人再叫嚷“快点儿!快点想出点东西来!我要这样说吗?不,不能这样说!”你仿佛憋红了脸,挤出来一句“你还好吗?你会好起来的。”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也许是亲人离世,也许是婚姻结束,也许是工作挫折,也许是考试失利。在我们身边,总会遇到需要给与重要的亲人、朋友安慰的时候。

  一次有效的安慰,既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支持和善意,也会让我们体会到帮助他人,能够加强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生活更加快乐和有意义。

  如何说才能给对方恰到好处的安慰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

  提高我们的安慰能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相信自己的善意和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害怕说错话,或者担心自己所说的话起不到安慰的作用,而不敢给与安慰。

  为什么我们会变得质疑自己、谨小慎微呢?认知心理学奠基人阿伦·贝克认为,当我们被拒绝、被误解,或者表达关怀被忽视时,都会在情感上感到刺痛,这种刺痛从幼年时开始累积,并伴随我们的一生。当刺痛积少成多,我们会产生无法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认知。

  所以,我们倾向于选择回避,谨慎行事。事实上,这是一种认知偏差。

  当我们试图安慰对方时,要相信对方是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善意的,并且也要相信自己具备安慰对方的能力。

  2.不要试图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除非你确实是该领域的专家,并且对方是在向你征求专业建议,否则不要试图帮对方解决问题。

  帮对方解决问题存在三个方面的负面暗示:

  1.对方做的还不够好,这样会增加对方的羞耻感。

  2.关注点放在客观事实上而不是对方的感受上,似乎他不该产生这样的感受,对他是一种否定。

  3.在两人之间作比较,似乎对方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如你,对他进一步否定。所以,换个角度看,你也不需要因为不能帮对方解决问题而自责,你的话语如果不能缓解对方的痛苦,也无需自责。

  3.耐心、倾听和共情

  与处于困境中的人交谈的最好方式不是说话,而是倾听。不加评判的倾听,可以帮助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经历。

  什么样的倾听是最好的倾听:注意力完全放在他所说的事情上,并且没有同时在想要怎样回应。具体来说,你可以试试安静地倾听,沉默3秒再回应。

  共情式的回应,是指理解对方的情绪感受,并且向对方表达自己感同身受的回应方式。

  共情初学者可以这样做:想象你有相似感觉的时候,然后不要执着在自己的感觉上,要轻轻带过然后放开自己的痛,并把关注点放回到对方身上。

  可以试着询问对方感受,了解对方的想法,并用点头、注视地方式表达关切和认可。

  4.主动并自信地提供自己能够擅长做的事

  与其问对方需要什么,不如主动提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帮助。

  也许你擅长烹饪,也许你了解熟悉周边生活圈,也许你擅长上网检索信息,也许你可以帮他照看一下午孩子。

  甚至你可以点一份外卖,和他窝在沙发里看一场老电影。试着带着愉悦的心情送出心意。

  如果对方当时没有接受,可能是因为你给的信息不够具体,也可能是因为对方暂时还不需要,这也没什么。

  可以试着过段时间再提几次。最重要的是心意,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切实地想帮助对方减轻压力。

  最后,向大家推荐图书《恰到好处的安慰》,相信大家读过之后会有不同的见解和体会,欢迎留言分享。

  解铃语录

  如何给别人提供恰到好处的安慰?

  一、相信自己的善意和能力

  当我们试图安慰对方时,要相信对方是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善意的,并且也要相信自己具备安慰对方的能力。

  二、不要试图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帮对方解决问题存在三个方面的负面暗示:

  1. 对方做的还不够好,这样会增加对方的羞耻感;

  2. 关注点放在客观事实上而不是对方的感受上,似乎他不该产生这样的感受,对他是一种否定;

  3. 在两人之间作比较,似乎对方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如你,对他进一步否定。

  三、耐心,倾听和共情

  可以试试安静地倾听,沉默3秒再回应。共情式的回应,指理解对方的情绪感受,并且向对方表达自己感同身受的回应方式。

  四、主动并自信地提供自己能够做的事

  与其问对方需要什么,不如主动提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心意,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切实地想帮助对方减轻压力。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