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无座慢车,给我好几个白眼,下次继续。”
这是一位母亲在某平台分享的视频配文。视频里她趁孩子放假带出门游玩,但是在行程安排上没买坐票及卧铺,而是安排了站票。
视频中的女孩或许在过道中站得久了,正满脸疲惫地靠在座椅边缘,饿了吃泡面也只能坐在行李箱上,还得小心翼翼地避让来往行人。
网友不解地询问:为啥要买无座车票,又不是什么急事,出门提前规划啊。
这位母亲颇为自豪地回复: 我想,我吃过的苦,她也得感受一下。
这下评论区炸锅了,很多网友对这位妈妈的“吃苦教育”很不认同,我们暂不评论这位母亲的做法,但是她对“吃苦”的理解确实是有偏差的。
作家余华在《活着》一书中写道: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值得赞扬和歌颂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吃苦耐劳作为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根植于中国人血脉深处的“集体潜意识”。
大家虽意识不到,但深受其影响,甚至代代传承。比如我们从小读的神话故事里都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我们上学时课本里学习的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等
“集体潜意识”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沉淀融化于我们生命中的各个方向,对我们的思想行为和创造力起着制约引导的作用。
01
什么是集体潜意识?
一百多年前,荣格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开创了分析心理学的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用“原型”将文化引入心理治疗当中,关注人类共通的文化对心灵发展的影响。
集体无意识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是荣格理论中最神秘的概念,理解集体潜意识就理解了荣格理论的最核心部分。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
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
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
因此,集体无意识又被称为“原始人的来信”,是人类从祖先身上遗传继承下来的一种行为模式。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没有文化中断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对于荣格研究“集体潜意识”及荣格创立的分析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前不久微博出现一个热门话题:一旦过了二十岁,中国人的血脉就开始觉醒,其中列举了收集塑料袋、养生、拍摄花花草草、买金子、喜欢民族风等。
从质疑父母到理解父母,再到成为父母,代代传承下来的动力就隐藏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集体无意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