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宽敞明亮的布偶玩具生产车间内,数十名“巧手”分散在各个作业区,裁切面料、缝制布偶,紧张有序地忙着手上的活儿。
这是落户于化州市笪桥镇瑶埇村的恩铭玩具厂的日常生产场景,工厂就建在村民家门口,乡村产业和群众就业实现了“双丰收”。像这类乡村“微工厂”,化州已培育了488家,搅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工厂建在家门口,村民实现照料家庭和就业两不误。
日前,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40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出炉,“茂名化州市以‘五个坚持’培育发展乡村‘微工厂’”的经验做法入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个典型案例之一,为粤西唯一入选的案例。
要照料家庭、无法远行的乡村富余劳动力,如何实现灵活就业和收入稳定?在化州市林尘镇官塘村,随着乡村“微工厂”的到来,很多出不去的农户和“宝妈”变身上班族,实现照料家庭、打工赚钱两不误。
官塘村把闲置用地建成微型厂房,吸引了当地乡贤回乡投资创业,主营数据线产品的东莞市禾讯科技有限公司在2023年正式落了户。“操作很容易上手,适合广大农村妇女。”工厂负责人吴燕说,目前有20多人在厂务工,都是邻近的村民。
别看生产车间小,迸发的能量却巨大。据介绍,该“微工厂”日均生产数据线达数千条,年产值已去到了千万元的量级,成为造福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新动力源。
落户官塘村的禾讯科技有限公司
近几年,在化州市的精心培育下,来自各镇街的乡贤能人纷纷响应起来,有人搬回了东莞的五金生产线,有人搬回佛山的家具制造厂,有人搬回了中山的新能源电子厂……一间间乡村“微工厂”在广袤农村破壳生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化州已累计培育引入乡村“微工厂”488家,年产值约9亿元,每年创造税收约825万元。它们业务广泛,涉及电子设备制造、纺织服装、家具门窗加工等行业,撬动了化州乡镇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塑造新优势、激发新动能。它们规模不大,却吸纳了周边近8000名村民就业,让乡村富余劳动力足不出村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微工厂”遍地开花的背后,化州如何做好服务支撑?
“引育‘微工厂’需要打造更好的营商就业环境,我们拿出了招商引资的系列实招硬招,概括起来是‘五个坚持’。”化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建机制,大力引进企业工厂;二是坚持精准培训提能力,迎合工厂用工需求;三是坚持盘活资源拓渠道,落实工厂用地保障;四是坚持完善设施促配套,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五是坚持各具特色优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化州市健全落实市镇两级“一把手”招商引资机制,发挥商会、招商专业团队和市驻外招商队伍的作用,深入开展联合招商、敲门招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完善促进项目招引和落地的政策机制。此外,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每逢重大节假日期间,发动镇村组织乡贤座谈会,开展上门招商。
实施乡贤回归工程
落实工厂用地保障,是招引“微工厂”的一大关键。化州加大服务支撑,引导镇村盘活闲置房屋、自建房等资源,通过租赁的方式再改造成厂房,大大节约企业主用地及建设厂房成本。
在外创业10年的乡贤张国华,近年返乡创办正弦电子厂,享受到了“拎包入驻”的便利。“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是现成的,特别方便省事。”张国华的“微工厂”落户在南盛街道蒲山村,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如今提供工人岗135个,年产值达1000万元,体量已远超在珠三角办厂时。
正弦电子厂
帮助工厂解决用工需求,也是服务的一环。从另一维度来看,也正是化州具备了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和劳动力回流优势,乡村“微工厂”才红红火火。因此,化州迎合工厂用工需求,一边常态化组织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一边持续打造“就业驿站”和镇级“零工市场”,帮助就业者在家门口就业。
不断落户的乡村“微工厂”,搅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在化州全市层面,各镇村的产业导入,还有着长远的考量。
比如,平定镇锚定中国化橘红特色产业强镇发展定位,以化橘红集聚街区、化橘红(沉香)产业园为抓手,加快小微集聚成链成群发展;长岐镇围绕服装加工既有基础,大力招商引进服装龙头企业,带动完善服装加工系统产业链,着力完善镇有现代化服装企业、村有“微工厂”、户有个体工坊互补共进产业发展模式……
镇村以各自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导入
据介绍,化州着力引导相近经营范围的小微企业逐步集中发展,目的是将各镇打造成为特色服装加工、电子加工、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玩具制造等专业镇。让集聚发展产业成为乡镇的特色业态甚至支柱产业,助力乡镇进一步招引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落地,发展壮大镇村经济。
为下好产业发展这盘大棋,化州正持续做好配套服务工作,降低交通区位劣势、城乡配套差距等要素的影响。
高速公路边的中通快递粤西总部
当下,不断完善的高速和国省道干线和四好农村路,让化州与粤港澳大湾区、茂名“两轴—两个圈层”联系日益紧密。23个镇级电商服务站、物流服务站及20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物流服务点,以及引进的中通快递粤西总部日均快递量达85万多件,满足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寄存上行的需求。
在信贷方面,化州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兼顾地方特色和行业需求,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强力金融支撑。截至今年8月末,当地开发的特色信贷产品已有20种,贷款余额48.28亿元,较年初增加13.73亿元,增长39.7%。
来源:南方+、化州发布
责编:梁雯雯
初审:江健平
终审:邱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