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一句家常话,让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动力十足、信心倍增。
云南咖啡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892年,已有130多年历史。其中保山小粒咖啡荣获1993年尤里卡金奖、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等多类荣誉奖项。因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云南成为咖啡生长的宝地。云南地处咖啡种植黄金带,有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山脉,穿境而过的怒江大峡谷,这里纬度低、日照足,全年无霜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保山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
咖啡产量与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末,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126.7万亩、产量14.6万吨;农业产值近50亿元,同比增13%。云南精品咖啡产量4.6万吨,较2023年增加1.1万吨。咖啡主产区分布在普洱、保山、临沧、德宏、西双版纳、怒江等6个州市。其中,保山市作为最早产业化种植咖啡地区,通过全产业链重塑咖啡产业,保山咖啡产业发展呈现出多个全省第一:一是精品率全省第一,精品率达70%;二是精深加工率全省第一,精深加工率达85%;三是咖啡园区经济发展全省第一,建成全省最大的咖啡产业集群化发展园区;四是省级咖啡龙头企业第一,全省21个省级咖啡龙头企业保山有11个;五是咖啡庄园全省第一,全省咖啡庄园30个保山有17个。“保山小粒咖啡”列入国家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保山小粒咖啡”区域公用品牌在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中位列百强。新寨、比顿、佐园、高晟、益嘉园、清咖6家企业被纳入“云南省精品咖啡庄园”。
坚持走精品化发展之路。一是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动云南咖啡品种做好卡蒂姆品种复壮的同时,向铁皮卡、瑰夏、波邦等国际公认优秀品种和省内研发的“德热”“云咖”系列优质品种更新。二是加强管理,通过推广绿色种植、复合种植,有效提升咖啡品质和亩效益。三是加大咖啡精深加工。加大产品研发、严格质量把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开发不同品类、不同风味、不同包装的各种产品,从而引领时尚、引导消费。
坚持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一是做大做强咖啡产业园。咖啡产业园目前虽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将继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要素保障完善,引进企业入驻,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工作。目前我市咖啡产业基本建成了涵盖一二三产的产业链,要利用好咖啡产业园这个平台,增强产业的聚集功能,把咖啡机械制造业、包装、咖啡器具、滤纸、咖啡文创等纳入延链补链强链内容,同时不断完善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配套服务。三是加强技术攻关。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力量,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热经所、质量检验检测院、技师学院等机构人才优势,全方位培养咖啡一二三产业需要人才。
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助推咖啡云品出海,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年云南出口咖啡3.25万吨,同比增长358%,出口值全国第一。保山市通过抓好标准制定,已经制定出台33个标准,后续还将不断完善从种子到杯子各个环节的标准,用“标准”来保证质量,用“标准”来铸造品牌,用“标准”来引领精品咖啡发展之路。用好“保山小粒咖啡”金字招牌,打造一杯世界顶级咖啡,积极唱响到“保山寻一抹咖香”名片。持续加大品牌营销。继续策划咖啡系列赛事活动,接续抓好咖啡“六进”活动,通过连续举办国际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咖啡文化节与国内外展会(如南博会)等活动,连续全网阅读量达1300万次。“有你比咖”2025年保山小粒咖啡大学生采摘节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寄送当年考取大学的保山籍大学生咖啡礼包行动,抖音话题阅读量达3.2亿+,微博话题阅读量达4亿+,全网曝光量超过9.1亿+。保山市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2024年,保山市在东帝汶首都帝力举办支持咖啡种植技术培训班,为期五天的培训惠及当地民众百余人。2025年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与萨尔瓦多咖啡研究所成功签订《谅解备忘录》,保山小粒咖啡英文宣传片集中亮相海外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