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县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持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提高思想认识,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压紧靠实
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重大事项12次,召开县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4次,防汛防火、灾后重建、冬春救助等专项部署推进会议15次,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阶段工作任务。制定印发了《宁县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清单》《县政府领导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职责清单及2024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宁县安全生产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补充更新5项新兴空白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清单,明确监管部门,消除监管盲区。与乡镇、工业园区和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和工作任务。开展县级领导带队综合督导检查4次,全面压实安全生产乡镇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各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
二、强化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取得实效
按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要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建立了三年行动“1+29”方案框架体系,印制发放《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宣传手册》1.5万本,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培训12场次,安全技能培训42场次,培训1451人次;县安委办统筹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农业机械、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城镇燃气“带病运行”、预防高处坠落、醇基燃料等10个专项整治,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757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1802条,现场整治1608条,限期完成整改192条,责令停产整改1家,关闭取缔1家,行政处罚632.31万元。
三、紧盯民生领域,防灾减灾救灾进一步惠及群众
宁县以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底线,多措并举保民安。一是突出防范处置,确保全县安全度汛。县、乡累计出动防汛人员5137人次,转移避险263户569人,出动机械270台,处置整改险情隐患534处,修复排水渠221处,便民桥22座,水毁道路43公里,道路清淤6535方,确保了全县安全度汛。二是跟进督促指导,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快2023年40户房屋损毁农户灾后重建进度,已全面建成验收,60万元补助资金正在申请拨付之中;督促指导今年房屋损毁的21户及时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10户,落实2024度全县农房保险承保79477户,督促指导保险公司核查理赔农房受损479户、26.77万元。三是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森林火灾“零发生”。在全市率先落实了森林草原防灭火“8311”工作措施,持续深入开展野外火源管控专项治理,常态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备全备齐应急救援物资,充分做好扑灭火应急准备,年内全县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提高防震减灾水平。配合省地震局在焦村镇西卜村建设地磁监测站1座,为15所学校和1所医院安装了14台喇叭2台液晶终端。对18个乡镇36个行政村开展实地调研并收集13类涉震信息,建立预评估基础数据库,完成《宁县地震灾害预评估实地调查报告》《宁县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与应急处置要点报告》编制。县防震减灾中心被评定为全省防震减灾先进集体,一名干部被评为全省防震减灾先进个人。在全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四、强化基层基础,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完成县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接入水务、自然资源、林草、公安等部门监测平台和县消防救援大队单兵作战视频终端,实现对处置现场态势的监控、各类信息和各方资源的综合调度。狠抓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县18个乡镇“七有”目标全面达标,270个村(社区)实现了“五有”标准。编制完成县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防汛抗洪、燃气安全、突发环境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等63个专项应急预案,剩余9个正在逐步修订编制,全年累计开展防汛抢险、地震、地质灾害紧急转移避险等应急演练1280场次。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规范执行信息报告“三个不能代替”和“八个必报”要求,全年累计发布预警信息57期,开展视频调度8次,节假日暗访督查值班值守5次。及时高效开展应急救援,统筹协调综合、专业、社会等救援力量,目前共接警出动321起,参与汛期排涝46次,抢救被困人员27人,挽回财产损失价值119.48万元。
五、加大宣传培训,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巩固提升
始终坚持把提升群众安全意识作为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任务,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周”“119消防日”、安全宣传“五进”等活动,制作宣传展板120多幅,悬挂宣传横幅2100多条,在乡镇集市及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巡回宣传活动230多场(次),发放各类安全宣传品4.8万余份,接待群众咨询600多人(次)。组织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师资培训,先后开设县、乡级培训班36期,印发各类培训指导资料2230余份,培训人员1040人。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微信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防火防电等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共发布安全知识和提示信息160多条(次),发送短信30万余条,切实提升群众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