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动物园大熊猫新馆的外墙,有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一名穿着白大褂的男子戴着听诊器,他的右手拿着胸件在病床上的大熊猫身上来回移动,他与搭档配合着,全力检测大熊猫的病情。这张照片拍摄于1985年3月25日,照片中略显青涩的那名男子正是王强。
如今,王强已经是动物园里德高望重的兽医专家,明年他就将退休。1982年,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现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王强来到成都动物园上班,当起了动物“保姆”。他度过了艰苦的救治大熊猫的年代,运输犀牛险些搭上自己的性命,在这条战线上,他奋斗了34载,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献给了他热爱的动物园。
他 成为救治大熊猫的专家
1982年,王强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来到成都动物园从事兽医工作。由于出色的表现,他很快被委以重任。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四川的野外大熊猫遭遇了一次劫难。“当时遇到竹子开花,这对大熊猫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竹子开花就代表竹子已经没有了生命力。”而在野外的大熊猫由于食物的缺乏,生存环境遭遇到了威胁。王强和同伴开始承担救治大熊猫的重任。那段时间,王强和同事轮班为大熊猫进行救治,据了解,他挽救了20多只大熊猫的生命。
每救治一只动物,王强都会自己进行总结,修改自己的医疗笔记,在他的办公桌上,有20多个厚厚的旧笔记本,一页页泛黄的纸上,跃然呈现着他当年刻苦钻研的场景。王强告诉记者,事实上,动物园的兽医远不如我们平常人想象的那么轻松,不仅承担了医生、护士的双重职责,还经常要去野外,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1995年1月,在崇州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里,一位村民反映说有一只不动弹的大熊猫。接到线索后,王强和其他同事组成了救治医疗队,从成都出发,当天夜里11点多终于在山里摸黑找到了这只大熊猫,直到第二天的凌晨3点多才把大熊猫运下山,进行施救。“如果救治成功一只动物,我都会感到开心和满足,内心特别愉悦。”王强说,这是任何物质上的成就都不可以比拟的。“以前的条件艰苦,设备和技术都不如现在。但我也感谢那个时候给了我历练,让我得以成长。”
他 艰辛运送犀牛大象
除了给动物治病,兽医还要负责运送动物,保障动物行进中的安全。在采访中,王强带领记者来到草食动物馆,一头高约1米65的犀牛“盼盼”正在院子里玩耍。“盼盼”是王强运输过的动物之一,在这次运输中,他险些搭上了自己的性命。1998年,“盼盼”从上海动物园引进,王强负责此次运输。“当时我们几个人和‘盼盼’都在货车的车厢里,和犀牛吃住在一起,没有热水、没有空调,就带着干粮。”王强回忆说,人也不能休息,只能趴在地上,十分难受。而好不容易到了襄樊中转,看到有米饭了,激动的王强下车买盒饭,却不料货车在此时发动,他奋力急追,抓住了车后面的一根栏杆,在疾驰奔跑的货车外面待了一段时间,最后才被救助到车厢内。
除此之外,王强和同事去云南运回两只大象的路途也备受煎熬。“当时我们用两辆货车对大象进行运输,一路上要买香蕉、买甘蔗、买水给大象吃喝。”而王强和同事也是轮班倒,保障大象的饮食起居之外,对于这样的庞然大物,他花费了7天7夜,终于把它成功运回了动物园。王强见证了动物园里每个外来动物的引进,每一次的路途虽然艰苦,但王强却乐在其中。“我喜欢这项工作,看到这些动物成长,我也很开心。”王强如是说道。
他 是动物园不可分割的一员
如今,当初的“小王”已经被磨砺成了“老王”,他于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兽医,现在主要负责疑难杂症的会诊。2010年,由他带头,动物园完成了全国首例凹甲陆龟的剖腹产手术,引起了全国轰动。“当时我们观察到这只龟已经到了该产卵的时候了,然而却一直都没动静。”在比正常天数拖了将近一个月后,王强和同事们做了预案,从国外聘请了专家会诊,请来了骨科方面的专家为这只龟进行剖腹手术,最终取得了成功。
现在的王强是动物园里的专家,过一年就要退休了,而他却是满满的不舍和依恋。对于他来说,动物园已经不再是一个工作单位,更是一个长期相处的“伙伴”,动物园的动物,也成了他的“儿女”,有割舍不下的情谊,他与动物园,二者早已合为一体、不可分割。“从当初来的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动物园,在这里,有我挥洒过的汗水,也有我流过的热泪,我很喜欢这里,特别是,很喜欢和动物在一起。”王强告诉记者,这是他一生的事业,也为自己是动物园的一员感到骄傲。
本报记者 安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