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编辑部 晓娜 常笑健康
“鲜”字半边是条鱼,所以鱼类在中华美食中的地位一直都很高。而且鱼肉肉质鲜嫩、高蛋白低脂肪,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相比牛肉羊肉等红肉来说,也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健康养生需求。
但是,并非所有的鱼都适合摆上餐桌,一些鱼类的体内可能会自带天然毒素,人吃了以后会产生中毒现象。而且,不同的鱼类可能毒素堆积的部位也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这些常见鱼的这几个部位,
千万别碰!
01
胆毒鱼类
生活中大家常吃到的鲤科类的鱼基本都是胆毒鱼类,它们的胆汁都含有剧毒。目前已经有十几种已知的有毒的鱼胆,全部属于“鲤形目鲤科”。比如饭桌上常见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里面的胆汁毒素都是会损害人体健康的。
此外,像鲫鱼、团头鲂(武昌鱼)、翘嘴鲌等,也均属于胆毒鱼类。
冷知识:只需2.5克胆汁,就能让一个成年男子中毒甚至死亡。最可怕的是,通常情况下,一条重约2kg的鱼,其胆汁含量就已经严重超标了......
02
肝毒鱼类
大部分鱼类的鱼肝是没有毒性的,但有少数肝毒鱼类,比如马鲛、鲨等鱼类的肝脏中维生素A、维生素D和脂肪较高,长期过量食用会导致中毒。而且,它们的肝油中还含有鱼油毒、痉挛素毒和麻痹毒,人体误食之后均会中毒。
03
组胺毒素鱼类
沙丁鱼、旗鱼、鲯鳅等红肉鱼类,死亡后体内的组氨酸易分解产生大量组胺,当淤积量过多时,就会让食用它们的人群产生过敏反应,但致死率较低。
04
血毒鱼类
常见的鱼血中毒情况大多是通过胃肠道引起的,比如吃生鱼或者生饮鱼血。常见的血毒鱼有河鳗、黄鳝等。还有一种要警惕的鱼血中毒途径是人体粘膜受损,接触有毒的鱼血而引起的。
所以,如果遇到血毒鱼类,尽量避免接触自己的口腔粘膜、眼粘膜和受伤的手指,以免引起炎症。
05
卵毒鱼类
石斑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学名叫光唇鱼,它的鱼卵中含有一种无色无味的神经毒素——“雪卡毒素”。这种毒素对鱼本身无害,但是对食用者来说却十分危险。不仅人不能食用,家禽或牲畜食用后也同样会中毒。常见的卵毒鱼类还有鲶鱼、鳇鱼、厚唇鱼、线鳙鱼等,切记不可食用它们的鱼卵。
其实,只要大家吃鱼时避开有毒部位,并尽量采取高温烹调的方式,多吃鱼肉对人体还是大有裨益的!那么,鱼类到底有哪些丰富的营养价值,常吃鱼又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呢?
爱吃鱼的人这波赚到了!
这三大好处你肯定不知道!
1
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研究发现,鱼肉中所含的ω-3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大脑中负责心情愉悦的激素有关,它可以缓解精神紧张、稳定情绪。此外进一步发现EPA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可与DHA产生协同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每天摄入2克以上ω-3不饱和脂肪酸(约为1.5条秋刀鱼)的参试者与未摄入者相比,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显著缓解,情绪有所改善。
2
有利于心血管健康,预防中风
鱼肉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避免胆固醇在人体堆积,减轻血管负担,还能减少血小板凝集,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发生脑中风的概率。另外,鱼肉中硫氨基酸的含量丰富,能够调节血压,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研究显示,有过心脏病史的人每周吃2次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还可大大降低心脏病再次发作的风险。
3
可以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鱼类中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不饱和脂肪酸改善了胰岛素功能。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摄入充足蛋白质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防御能力,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
除了以上三大好处外,鱼肉里富含的DHA和卵磷脂,还能使脑细胞更有活力,具有增强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的作用;高达15%-24%的丰富蛋白质还可以促进婴幼儿及青少年成长发育;常吃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还可以在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方面起到一定效果。
鱼肉虽好,
但是这几类人群要慎食!
综上所述,虽然吃鱼的好处有很多,但是有一些人还是少吃或者不吃为妙:
01
过敏体质
鱼虾等水产品中富含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成组胺,而有些人体内缺乏分解组胺的酶。一旦组胺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引发过敏情况。比较轻的情况是皮疹、湿疹等,严重的话会出现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02
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的患者,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轻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
03
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
如果正在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组胺受体拮抗药,但最好不要吃鱼。因为鱼肉富含组氨酸,在体内会转化成组胺,二者同时食用就会阻止组胺分解,使其大量堆积在人体内,引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