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万年进化,大熊猫如何化身现代“外交大使”

   日期:2024-11-04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g8akg8.riyuangf.com/mobile/news/349.html
核心提示:虽然《纽约时报》的文章不断污蔑“熊猫外交”,但文章的最后也不得不提到大熊猫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文章称,圣地亚哥动物园从19

虽然《纽约时报》的文章不断污蔑“熊猫外交”,但文章的最后也不得不提到大熊猫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文章称,圣地亚哥动物园从1996年到2019年有过大熊猫。该动物园的前大熊猫研究主任唐纳德·林德伯格表示,这些动物对动物园和游客来说经久不衰的吸引力很简单,“它们很受欢迎,很多很多人来看它们,它们很漂亮”。

历经千万年进化,大熊猫如何化身现代“外交大使”

国宝大熊猫为什么那么受欢迎?“熊猫外交”又是怎么一回事?

文 | 谢芳 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延续千万年

作为动物界的“活化石”,大熊猫已经在世界上存在了上千万年。

而最早的食肉目兽类被发现于距今6000多万年前的第三纪初期古新世,一般称它们为古食肉类。此后,日月更迭,在1000多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晚期,熊猫的直系祖先始熊猫出现。始熊猫的体型大约为现在大熊猫的四分之一。

始熊猫后来分化出几支。

其中一支叫葛氏郊熊猫,它们的化石在法国和匈牙利的褐煤地层中被发现,标本目前保存在匈牙利。不过,这一支熊猫已经灭绝。

不过,到了更新世中期至晚期,也就是距今70万年至50万年时,大熊猫小种逐渐走向灭亡,取而代之的是经历了多次冷暖交替、体型增大的大熊猫。这种大熊猫的头骨结构特征与现在的大熊猫没有本质差别,可以认作是同一物种,不过它的体型要略大于现在的大熊猫,被称为大熊猫巴氏亚种(也叫巴氏大熊猫)。

此时,大熊猫的演化过程迎来了鼎盛时期,巴氏大熊猫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甚至到了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种群数量也增加迅速。

全新世开启了人类新纪元,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到新石器时代。此时的大熊猫,不再面临极端气候的残酷挑战,转而开始迎接人类的挑战。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长江和珠江流域的河谷、山麓地带被大量开垦,惟独长江中上游向青藏高原东部的过渡地带有大片原始地带,气候温暖,人类较少出现,现今幸存的大熊猫便在此生存,成为中国的特有物种。彼时,它们欧洲的同类早已灭绝。与栖息地一起缩小的,还有它们的体型——比巴氏大熊猫小了八分之一左右。

一路走来,同时期的剑齿象、剑齿虎、巨猿等猛兽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延续至今,可谓动物进化史上的一大奇迹。

现在,它们即将与人类相遇。

2

英勇与和平

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没有“大熊猫”一词。

最早提出大熊猫古名问题的学者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他在1956年7月的《人民日报》和当年中国作家协会选编的《散文小品选》刊发了《关于熊猫》的散文。其中写到“《辞源》的编者、读书极广博的傅运森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古时候所谓貔貅,大概便是指这种动物,他说时虽没有十分断定,但这里不妨记一笔。”由此,学界展开讨论与研究大熊猫的古名问题。

目前,学者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部分学者认为,在古代大熊猫有多种名称,主要包括貔貅、貘、驺虞、白豹和白虎等;部分学者持相反态度,认为以上都不是大熊猫的古代名称;还有学者认为仅有“貘”是大熊猫的代称。

往前回溯,《山海经》记载有“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豹或作虎”,按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郭郛在《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的观点,“猛豹”即貘豹,就是现在的大熊猫。

从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开始,就有貔貅作为战争武器参战的描述,渐渐地,貔貅还成为英勇无畏军队的象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炎帝的阪泉之战时,黄帝率领动物参战,其中就有貔貅,“教熊罴貔貅驱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送唐舍人出镇闽中》中,“暂辞鸳鹭出篷瀛,忽拥貔貅镇粤城”,宋代诗人张孝祥的《浣溪沙》中,“十万貔貅环武帐,三千珠翠入歌筵”,都将战士和军队比作貔貅。

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又让它具有了表达友好的作用。

西晋时期,驺虞被视为“义兽”,是和平的象征,凡举着“驺虞旗”,均被视为求和。

【注:《资治通鉴》记载,“晋制,有白虎幡、驺虞幡。向虎威猛主杀,故以督战;驺虞仁兽,故以解兵”。】

日本《皇家年鉴》(也有说是《日本书纪》)记载:公元685年10月22日,女皇武则天曾将一对大熊猫活体和70张白熊毛皮作为大唐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这可能是大熊猫第一次作为“外交大使”,走出国门。

不过,即便是英勇与和平的象征,大熊猫也逃不开被捕杀的动物宿命。

在朝堂之上,大熊猫的皮毛成了地方进京的贡品,以及皇帝御赐的恩典。

在民间,大熊猫则被赋予了许多药用价值:大熊猫尿可以化铁水,就连《本草纲目》都记载,”貘尿主治吞铜铁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为水”;大熊猫的内脏是铁胆、铁心,可以做兵器;在大熊猫皮上睡觉可以防疫病、测凶吉,“貘皮辟湿,寝其皮,可以驱瘟疠”……

这些玄乎其玄的说法,让捕杀愈发频繁,极大地威胁了大熊猫的生存。自明清以后,大熊猫的分布急剧减少,不少地方志中已罕有记载。

即便如此,前方依旧有灾难等待大熊猫,那就是世界的关注与猎杀。

3

“猫熊”变“熊猫”

让大熊猫在世界范围内被熟知的人,是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

戴维一生中曾3次来到中国,除了传教,他还肩负着另一个任务,为博物馆搜集动物标本。在第一次中国之旅中,戴维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发现麋鹿并命名的科学家,麋鹿也被称作“戴维鹿”。

【注:麋鹿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因环境破坏、肆意捕杀等因素,到清朝初年,仅剩二三百只麋鹿圈养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1866年戴维将麋鹿标本寄回法国后,引起轰动,此后麋鹿被多国传教士倒卖回本国。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将麋鹿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灭绝。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陆续送回一些麋鹿。目前,麋鹿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至2020年9月,在中国的种群数量约8000头。】

1867年4月,戴维第二次进入中国。他先在北京的天主教苦修会传教,不久便被派到四川天主教会工作。

1869年2月,戴维来到四川夹金山下穆坪(现为雅安市宝兴)的邓池沟天主教堂,成为第四任神甫。3月11日,他第一次在一户李姓人家看到了著名的黑白熊皮,日记中写到“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

在戴维的悬赏下,十几位出色的猎人带回来一只幼年大熊猫。

戴维在日记中继续记录:“1869年3月23日……猎人带给我一只年幼的白熊,捕到时是活的,为了携带方便,它被杀死了……除了四肢、耳朵、眼睛为黑色外,其余全为白色。它的体色同我以前看到的成年个体的毛色是一样的,它一定是熊类中的一个新种。”

又过了几天,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活体被带到了戴维面前,“4月1日。他们又带回一只完全成年的黑白熊,它的毛色同我已经得到的那只幼体完全相同,只是不那么黑白分明。”

从此,“4月1日”成为科学发现大熊猫的纪念日。

戴维带着这只活体黑白熊启程回国,但由于路途遥远、颠簸,黑白熊在途中死亡,被戴维制作成了标本,送往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展览。

当黑白熊的标本运抵巴黎展览时,引发了轰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经过仔细研究,发现黑白熊并不是戴维认定的熊属类。

1870年,《自然科学年报》发表了爱德华的研究成果。他根据熊猫的毛皮和骨架以及戴维的报告作出结论:这是世界罕有的动物新种,但它并不是熊类,而应单独成立一个新的分类,初定名为“黑白熊”。

爱德华的后续论文中,对黑白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认为黑白熊是与小猫熊(即为现在的小熊猫)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猫熊”(panda)。为了区分二者,分别用了“大”(Giant)和“小”(Lesser),所以,大熊猫(Giant panda)最初的直译名字应该是“大猫熊”。

而“猫熊”为何变“熊猫”,众说纷纭。2019年出版的《四川省志·大熊猫志》记录了一种流行的说法:1939年8月11日,重庆北碚平民公园首次展出饲养的大熊猫,标牌上分别用中、英文书写“猫熊”的名字——上排从左至右用英文横写猫熊学名,下排为了和外文一致,也从左至右写了“猫熊”。但当时的中文读法是从右至左,因此“猫熊”变“熊猫”,并沿用了下来。

总之,大熊猫走向了世界。

4

偷猎与国礼

戴维将熊猫标本在巴黎展出后,掀起了一波“大熊猫热”。尽管交通不便,但在1869年至1936年,依旧有超过200位西方人到中国寻找大熊猫。这些所谓的西方探险家,来到大熊猫栖息地,或高价购买,或亲自抓捕,但始终未能带回一只活体大熊猫。

直到1936年冬,美国服装设计师露丝·哈根纳斯远赴中国汶川,在草坡村得到一只大熊猫幼崽,取名“苏琳”。此后,露丝凭借一张“一只狗,20美元”的动物通行证登船,将“苏琳”带回了美国。1937年2月,“苏琳”在芝加哥动物园展出,第一天观众就达到4万多人。

“大熊猫热”再次席卷全球。

也是在1937年,一只不到1岁的大熊猫被卖到了英国伦敦动物园,被称作“明”。参观的人同样络绎不绝,就连当时还是小女孩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也跑去看望。

【注:当时伦敦动物园一共收购了3只大熊猫“小笨蛋”“小生气”“贝贝”,它们被分别冠以中国朝代的名字——“唐”“宋”和“明”。】

“明”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卡通片、明信片、玩具和报刊中,为正处于二战中的英国人民带去慰藉。但是,1944年,就在二战结束前夕,“明”不幸早夭。《泰晤士报》专门发了讣告,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曾为那么多心灵带来快乐,它若有知,一定也走得快快乐乐。即便战火纷飞,它的离去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据不完全统计,仅1936到1946年间,就有16只活体大熊猫通过走私等手段,从中国运出。目前,至少70具大熊猫标本存放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这些都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大熊猫资源,促使国家加强了对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逐渐杜绝了通过收购、偷猎等手段将大熊猫运出国门的情况。

而真正意义上的“熊猫外交”,始于1941年。宋美龄代表国民政府将两只大熊猫作为“珍贵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礼”赠送给美国,以答谢美国联合援华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力支援。大熊猫再次被赋予友好、和平的象征意味,成为中国的“亲善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大熊猫发挥更重要的外交作用。

1957年,大熊猫“碛碛”“平平”被当作国礼赠送给苏联,成为中苏两国青年友谊的象征。几个月后,因怀疑2只大熊猫都是雄性,大熊猫“安安”又被送到了莫斯科动物园交换“碛碛”。

“碛碛”回到北京动物园后,于1958年交换到欧洲,改名为“姬姬”饲养在伦敦动物园。1961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从万千动物里选中大熊猫,“姬姬”成为其会徽的原型。

“姬姬”是自1953年“美兰”在美国去世后,西方世界再次迎来的一只大熊猫,也是到1972年为止,西方世界唯一的一只大熊猫。

5

俘获全球

1983年,“玲玲”第一次怀孕,动物园请了90位专家,对它进行24小时的监护。但玲玲产下的幼崽不久后死了,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第一次下半旗致哀。1992年“玲玲”去世。1997年,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专门为“玲玲”立碑,上面写道:本国的大熊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礼物,它为几百万游客带来欢乐。

当年11月4日,日本举行大熊猫“康康”和“兰兰”欢迎仪式。东京上野动物园主任浅野三义表示,“这一对熊猫是中国人民赠送给日本国民的最好的礼物,是中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上野动物园能负责饲养这一对熊猫,感到无比的高兴和光荣。”

“康康”和“兰兰”抵达日本当年,每天有30万人排队看它们,日本报纸在报道这一盛况时,用了“等了一整夜,见面一分钟”的标题,计算出平均每人只能看30秒。第二年,上野动物园的参观人次突破920万,打破其历史纪录。此后7年间,到访人数共达3200万人次,相当于四分之一的日本人口。

从1972年到1982年,日本先后收到中国赠送的四只大熊猫,成为冷战时期接受大熊猫最多的资本主义国家。目前,日本也是除了中国之外,饲养大熊猫第二多的国家。

2019年6月,在“香香”2岁生日之际,上野动物园还专门举办了庆生活动,通过展出“香香”不同时期的粪便,来了解其成长。据统计,仅“香香”一只熊猫,就给日本带来了539亿日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的总体经济效益。

从1957年到1982年,中国政府先后向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墨西哥和西班牙9个国家赠送了23只大熊猫。大熊猫为新中国重返世界舞台,与世界各国恢复正常邦交,发挥了重要作用。

6

抢救与改变

不过,在“熊猫外交”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国国内的大熊猫却面临着生存困境。

大熊猫生存于秦岭、岷山、邛崃山、相岭和凉山等山系的森林中。它们99%的饮食是由新鲜竹子构成,其中最喜欢吃的是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竹子。每只成年大熊猫每天大约消耗40公斤竹子。

1974年前后,四川西部大熊猫分布区的箭竹陆续出现大面积开花枯死现象,导致野外大熊猫食物不足、营养不良,进而大批饿死。据统计,当时从野外拣回的大熊猫尸体有138具之多。1974年至1977年,政府迅速组织考察队,前后派遣3000余人,对四川西部、甘肃南部和陕西秦岭地区开展第一次大规模调查,逐步掌握了野外大熊猫的分布、种群数量和栖息地情况等。

1983年,悲剧再次重演,邛崃山系的箭竹开花,一些地区再次出现被饿死的大熊猫尸体。见此情景,汶川卧龙镇英雄沟的护林员们自发组织起来抢救大熊猫,并集中安置到了卧龙,后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此成立。

在抢救大熊猫的过程中,还发生许多感人事迹:宝兴县一位藏族小学生在麦地发现一只大熊猫饿得卧地不起,跑了30里山路到乡政府报告;宝兴县一位妇女看到熊猫幼崽落水,跳入冰冷的水中救起,并送给熊猫救助中心;成都军区总医院成立了抢救大熊猫小组,先后会诊救治病饿伤残大熊猫50余只,治愈率达90%,他们还成功救治了呼吸停止3个小时、昏迷休克25小时的大熊猫“苏苏”,被认为是动物抢救史上的奇迹。

全国各地的群众也纷纷捐钱捐物。到1984年底,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收到各类粮票28097斤,从1983年至1988年,累计收到国内捐款461139元人民币。

在大熊猫种群日益减少的背景下,1982年,中国政府宣布停止赠送大熊猫,转向“租借”方式。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洛杉矶动物园就租借了大熊猫“永永”和“迎新”进行巡展,3个月内就获得了千万美元的门票收益。

但是,这种租借的商业模式存有诸多弊端,尤其是会对大熊猫的生活和繁殖造成影响。1994年,中国政府终止了大熊猫的商业租借,此后两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多次磋商,最终达成了“大熊猫合作繁殖方案”。

方案显示,中国可以将一对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猫送至其他国家进行为期10年的合作研究,中方可轮流派出技术人员与外方进行共同研究。同时,外方付给中方每年100万美元,10年共计1000万美元。合作期间如果诞生了幼崽,平均每年租金增加60万美元,且在几年之后(通常为2-4年)将新生熊猫归还中国。大熊猫倘若发生意外死亡,尸体也归中方。

【注:专家表示,熊猫宝宝在两岁后独立,必须与父母分居,否则可能相互排斥。同时,在国外的大熊猫缺少熊猫族群,为了更好地繁衍,熊猫宝宝需要在成年后回国参与繁育计划。】

199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对熊猫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旅居日本白浜山野生动物园,拉开大熊猫出国合作研究的序幕。

此后,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不少动物园也都开始与中国进行长期的合作研究。

2003年,大熊猫“阳阳”与“龙徽”飞赴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为它们准备了200多平方米的室内活动房。园长拉勒尔开心地表示:“这对我们动物园来讲,无异于一个乡下的小神甫突然被选为罗马教皇。”

而荷兰在2017年申请到大熊猫的合作研究后,花费700万欧元,打造了9000平方米的豪华熊猫园。毕竟,努力了16年,才接到大熊猫“星雅”和“武雯”。

当然,也有国家一直申请,一直未能如愿。南非在1997年12月跟我国建交,1998年1月份就申请大熊猫合作项目,至今仍未达成合作。

7

“还”与“不还”

总体来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而我国的“大熊猫合作繁殖方案”也在稳定进行。

只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一些旅外大熊猫的归期发生了变化。

2013年抵达加拿大的“二顺”和”大毛”,2015年在多伦多动物园产下了“加盼盼”和“加悦悦”,于2018年移居到卡尔加里动物园。按照中加两国的协议,两只将在2023年被送还中国。

但在疫情的冲击之下,航空业受到影响,这让卡尔加里动物园无法通过每周两次的商业航班获得足够多的新鲜竹子。2020年5月中旬,卡尔加里动物园宣布,鲜竹供应链遭遇挑战,园方不得不作出将熊猫提前送回中国的艰难决定。

有的国家,忍痛不续约。

英国的爱丁堡动物园则因为疫情,关闭了3个月,累计损失达200万英镑(约合1775万元人民币)。虽然现在已经重新开放,但客流量大不如前。此外,英国脱欧后,英国的动物学会无法再向欧盟申请各项资金用于动物的保护。

负责爱丁堡动物园运营的“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首席执行官大卫·菲尔德称,动物园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计划停止与中国签订大熊猫租约。

爱丁堡动物园要送还的,是2011年12月到达的大熊猫“甜甜”和“阳光”。

要知道,2014年苏格兰举行公投时,民众除了关心独立后的英镑使用和北海油气田等经济问题,还关心着大熊猫的去留。因为一旦独立,“甜甜”和“阳光”就要移居英国。一些苏格兰民众甚至表示,“你可夺去我们的自由,不可夺去我们的熊猫。”

有的国家,申请延期。

2017年6月出生的大熊猫“香香”,本该在2019年6月回国。但日本申请延期,中日签订补充协议后,“香香”定于2020年12月末回国。

2020年12月14日,日本东京都政府宣布,受疫情影响,中日再次商定,“香香”滞留期延长至2021年5月底。2021年12月7日,日本东京都发布消息,受疫情影响,专业饲养员无法在中日两国间往来,“香香”的返还日期再延长半年,最终定于2022年6月返还。

还有国家,则不想还……

据福克斯新闻2月2日报道,南卡罗来纳州的共和党众议员南希·梅斯2月1日在一份声明中声称,“出生在美国的大熊猫应该留在美国。”梅斯的目标是将修正案纳入《美国竞争法》,而该法案旨在帮助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领先于竞争对手。

目前,美国有三家动物园从中国租借大熊猫:国家动物园、亚特兰大动物园和孟菲斯动物园。

8

现状与未来

我国的大熊猫保护,一直在进行。

在法律层面:1979年,农林部公布大熊猫为国家一类保护野生动物;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和狩猎管理条例》颁布,规定严禁猎杀大熊猫;198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大熊猫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有“天下熊猫第一县”之称的四川平武县,则重拳出击,打击针对大熊猫的犯罪行为。

1987年8月,平武县发布《关于切实做好保护、抢救大熊猫工作的布告》,针对猎杀大熊猫和倒卖大熊猫皮等犯罪行为,展开专项斗争,组建了32个打击队,在全县范围逮捕猎杀大熊猫的罪犯32名。1990年4月,经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其中2人被判死刑,7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2014年,云南首起“猎杀野生大熊猫”案件中,9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13年不等。

在培育方面,我国人工圈养大熊猫一直存在着“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大难题。科研人员采用诱导、隔栏交流、相互串圈等方式促其发情,对不能进行自然交配的雌性大熊猫,则采用人工授精为其繁殖创造条件。而人工育幼技术的介入,则大大提高了幼崽的成活率。经过10余年攻关,到2007年底,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239只,其中人工条件下繁育的个体超过70%,彻底结束了依靠野外大熊猫个体维持圈养种群的局面,基本步入自我维持初级阶段,并具备了向野外补充大熊猫个体的能力。

我国还设立了包括卧龙在内的13个大熊猫保护区,为大熊猫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栖息地。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再到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大熊猫作为三届体育盛会吉祥物的原型,见证了我国从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的青涩与热情,到这届冬奥会的成熟与风度。

2016年底,全球保护濒危物种的权威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把大熊猫从“濒危”降级至“易危”。

2021年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2021年10月,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我国宣布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用传感器、无人机和卫星的支持,监控高海拔偏远山区的大熊猫活动。

大熊猫历经千万年进化,在古代化身“貔貅”“驺虞”为我们带来勇气与力量,在现代化身“外交大使”为我们带来和平与友好。它以庞大之躯,释放温暖可爱,它以国宝之位,恪尽“国民”责任。感谢大熊猫带给我们的一切。

(实习生童诗铭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大熊猫的起源与演化|胡锦矗,《中国林业》,2008年第22期

2. “国宝”大熊猫的前世今生|王晓春,《四川省情》,2018年第5期

3. 戴维神父是怎样发现大熊猫的?|马睿,《巴蜀史志》,2019年第2期

4.《四川省志·大熊猫志》|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林业厅,2019年2月出版

5. 历经沧桑的大熊猫|胡锦矗、庄艳平、关克,《森林与人类》,2006年第8期

6. 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大熊猫形象|邓云霞,《保山学院学报》,2017年第36期

7. “熊猫外交”的效果研究|赵丽君,《公共外交季刊》,2018年第1期

8. 中国大熊猫保护历程|张英,《中国林业》,2008年第22期

9. 这82万字里,藏着世人不知道的大熊猫|林聪,《红星新闻》,2019年3月13日

10. 曾作为国礼赠送9国,1982年后不再向国外赠送大熊猫,你在他乡还好吗|张蕾、曹鹏程、刘歌,《环球时报》,2005年6月10日

11. 从东方到西方:冷战背景下中国的熊猫外交|刘晓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4年第2期

12. 我国赠日熊猫难以成行背后:被日反华者泛政治化|蔡成平,《世界博览杂志》,2011年第3期

13. 熊猫外交故事解密:周总理拍板送美国两只大熊猫|中国新闻网,2009年4月25日

14. 六大措施加强中国大熊猫的保护|中国绿化基金会,2008年8月12日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