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法西来之后,佛教逐渐为中土所接纳并传播,在这一接纳与传播的过程中,佛经翻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量源自梵语的佛教词语进入到汉语语汇中,大大扩充了汉语的词汇容量,这些外来词与汉语本族词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
名物是指属于某物类的特定具体之物,有其具体的名称和独特的区别性特征。佛教名物词是关于佛教特定之物名称的集合,是人们从颜色、形状、功用、质料等角度,对特定佛教具体之物加以辨别认知的结果。
术语是表达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佛教术语词是标记佛教文化领域概念称谓的特定语言符号。
《佛教名物术语词研究》将研究对象佛教名物词和佛教术语词统称为“佛教名物术语词”。佛教名物术语词是不同语言长期接触、相互融合而产生的语言现象。
佛教名物术语词早期往往采取音译形式,但有时会在不同时代的音译词形后以标注“晋言”“齐言”“梁言”等方式指出其意译内容。所谓的“晋言”“齐言”“梁言” 就是晋代、齐代或梁代的汉语,是彼时彼地的中国语。
郭良夫《从“汉语”名称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曾以晋语为例,指出:“晋语限于晋,齐言限于齐,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不能超越。”并引汤用彤先生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章《鸠摩罗什之学历》的按语“按丽本《佑録》传云:‘鸠摩罗什,齐言童寿。’此传原作于南齐之世也” 为证。而南朝梁代撰译佛典中的“梁言”词,指南朝梁代撰译佛典中一些佛教名物术语的音译词形下,以“梁言某某”夹注其意译内容,并构成“音译—意译”对应关系的一组词。
关于佛教名物术语词的研究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从语言本体研究的角度来看,佛教名物术语词研究有助于汉语语音史、词汇史的描写,尤其是对揭示中古汉语词汇语音特点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这一研究也是专名词汇研究的拓展和尝试,可以弥补佛学辞书中名物术语词收词、释义及佛教文化溯源上的不足。另外,语言学研究也不止于语言形式本身,还可以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文化的过去和将来。因为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语言之中藴含着文化,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也得益于语言。东汉以来在高度发达的文化环境中扎根并发展的佛教,对于中土文化的建设也作出了多方面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