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的名字的由来
1978年,叶永烈写了一本科学幻想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小说相当有名,首印就达到了300万,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1996年,UT斯达康公司获得了叶永烈先生的永久授权,将一款手机技术命名为小灵通。
2.电信、联通夹缝求生
1996年,移动电信分家,移动公司有牌照,但是电信没有移动牌照,于是搞出了一个把PHS无线市话嫁接到固定电话网上的小手机,就可以移动打电话了。UT斯达康和电信合作,一起整出了小灵通这个产品。
3.小灵通的发展
1.98年1月,浙江余杭率先开通了小灵通,单向收费,月租20,资费每分钟0.2元。对比一下当年的移动资费,月租60,资费每分钟0.6元。小灵通的价格优势一目了然。
2.00年,原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为小灵通的发展进行政策性松绑。
3.02年,小灵通在200多地市开通,系统容量1100多万线,用户超过600万。
4.02年,除了京沪以外,小灵通在其他地方全面解禁。
5.03年,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开通业务。
6.03年,北方10省市,小灵通可以短信互通,但跟移动网络不能互通。
7.04年,小灵通进入到上海市,各个省市都可以用小灵通。
8.04年,小灵通用户突破4700万。
9.04年,小灵通手机实现短信互通。
10.05年,小灵通机卡分离,用户达到了8100多万。
11.06年,小灵通用户达到了9300万,用户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12.07年,小灵通用户大幅度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手机资费的不断下降,小灵通资费优势不再,劣势被放大。
13.08年,小灵通用户跌破8000万,在移动资费下调下防线崩溃。
14.08年,小灵通使用的波段1900MHz~1920MHz波段今后将用于TD-SCDMA,也就是3G的技术波段。小灵通的根直接断了。
15.09年,小灵通用户跌破7000万。
16.09年,工信部发文,要求11年底,1900MHz~1920MHz波段清网,为TD-SCDMA让路。
17.10年,小灵通确定11年1月1日,退网。
小灵通的优势
绿色环保:功耗小,辐射低,待机时间长,充一次最长可用十天,对于现在的智能手机,简直是奢望。
独享带宽:在通话质量好的地方,通话质量媲美固定电话。
资费低:早期低廉的资费,抢了很多移动用户。
小灵通的劣势
功能少:早期也只能在小灵通之间发发短信,上网和手机游戏等功能后期才完善。
覆盖差:出了市区,信号奇差,经常是用户喂喂喂地找信号。
性能差:车速超过40公里,通话就时断时续。
不能漫游。
历史功绩
小灵通是通信时代过渡的产物,仅仅10年,就退网了,但他也有其历史功绩,特别是当年移动资费比较高的时候,小灵通通过价格低,资费低,客观上满足了当时大众的移动通话需求。
当然小灵通退出历史舞台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狂飙中,高启盛因为小灵通起,也因为小灵通落,真是历史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