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莫让童年“溺”于流量之海

   日期:2025-03-30    作者:vy2x6 移动:http://g8akg8.riyuangf.com/mobile/quote/3790.html

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短视频等内容平台上,儿童的身影日益频繁。他们或是凭借可爱模样、独特才艺,或是在家长有意包装下迅速蹿红,“网红儿童”由此诞生,融入流量经济的庞大版图。从某种角度看,“网红儿童”契合了当下流行的“萌文化”,孩子萌态可掬的形象与言语,精准击中网友对可爱事物的喜爱,收获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在流量的裹挟下,“网红儿童”的视频内容逐渐偏离正轨,乱象丛生。3岁女童被喂到70斤当“吃播”、5岁小女孩教人如何化妆、吃掉孩子养的宠物拍下孩子的虐心瞬间等,诸如此类猎奇、博眼球的出格行为层出不穷。这些视频看似内容不同,但利用孩子来赚取流量、谋取利益的本质却如出一辙。在“网红儿童”的炒作中,本该被呵护的孩子竟然成为被家长操控赚钱的木偶,喜怒哀乐皆被打造成视频爆点,天真烂漫的童年被打造成流量与金钱的工具。家长们一次次将孩子推向流量镜头,这类曝光不仅让孩子过早涉足成人世界,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此外,一些平台对涉及儿童的内容审核不严,大量不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内容肆意传播,严重破坏网络生态,损害了儿童的合法权益,也暴露了网络平台社会责任的缺失。

“网红儿童”乱象频发的背后,既有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有MCN机构的推波助澜。当儿童账号达到一定粉丝数量后,MCN机构便抛出“橄榄枝”与其家长合作,进行流量变现。甚至有家长为在晒娃“赛道”博出位,主动找MCN机构签约,接受从开通账号、确定人设到运营推广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平台内容生产机制也变相助推了儿童“入坑”。儿童类视频因“萌”“搞笑”等标签易获推荐,互动率高、完播率高刺激更多创作者效仿,从而使此类乱象愈发猖獗。平台为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对晒娃视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带有广告植入、过度商业化的视频泛滥,为消费儿童大开“方便之门”。

划清晒娃和牟利的边界,给“网红儿童”系上安全带,为他们的童年“保驾护航”,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多方齐抓共管。一方面需要法律长出牙齿,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活动的行为准则。对利用孩子博眼球、赚流量、从中盈利的家长,相关责任部门要及时介入干预,填补监管空白。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要守好内容审核的防线,完善用户注册、内容审查、监督举报等系列机制,对严重违规的账号及时封号,形成震慑效果。治理利用“网红儿童”牟利乱象,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求为先,筑牢保护未成年人的家庭防线。

一句话,孩子的童真童趣与浪漫无邪,不该成为任何人逐利的赛道,更不能沦为流量的“提款机”。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