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后,断念、舍物、离人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版「40岁以后,断念、舍物、离人」

   日期:2025-04-04    作者:tbzkh 移动:http://g8akg8.riyuangf.com/mobile/quote/3903.html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一位读者在后台问我:


自己最近每天都被各种琐事、人际关系缠住,活得很累很迷茫,应当如何应对?


我告诉他,可以试试刘震云提出的“断舍离”法则。


简单来说,就是斩断我们和自己、和外物、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实现为人生减负的目的。


毕竟,人生如行舟,负载太多走不快,还有倾覆之忧。 


你若要活得简单松弛一点,就一定要学会扔掉生命中那些不必要的部分。


1

断念


央视主持人曾采访“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问他快乐的秘诀。


周老的回答很简单:凡事要想得开。


世事纷繁,执念丛生。


为一件事留存的不甘与怨恨越多,能伤害你的东西就越多。


伏尔泰曾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所以每走过一段路,就要学会停下来,将鞋里的沙倒掉。


否则,那些细碎的烦恼,每一步都会刺痛着你,让你步履维艰。


女星李婷宜就是因为没学会这一点,从而毁掉了自己后半生的事业。


她曾被琼瑶选入剧组,扮演小燕子一角。


可当时由于档期问题抽不开身,她便婉拒了这次机会。


没想到,《还珠格格》开播后火遍大江南北,小燕子一角更是深入人心。


李婷宜得知后,为自己错过机遇而懊恼不已,耿耿于怀。


尽管当时她已颇有名气,可只要参加活动,她就会提起错过参演小燕子的事。


沉浸在遗憾里的她,拍戏时心不在焉,和别人聊天时也抱怨连连。


一开始,很多人还会理解她,劝她忘记过去,将重心放回到演技上。


可她却迟迟无法释怀。


渐渐地,没有剧组再愿意找她拍戏,她也渐渐消失在了公众视野。


哪怕过去了二十年,她依然会在直播时为这件事啜泣不已。


有句话说得很对:人生中80%的烦恼,其实都是自找的。


纠结得越多,束缚就越多;内耗得越狠,活着就越疲累。


生命中的很多痛苦,就来源于人那些堆积如山的妄念。


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到一定年纪以后,学会断绝杂念妄想,专注于眼前的一切,我们才能将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2

舍物


听过一个“三七法则”: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


一间大房子,70%的空间都是闲置的;


屋子里的物品,70%都是不会再用的......

一个人生活下来,所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很多人上了年纪以后,不仅喜欢买东西,还特别喜欢囤积旧物。


在他们眼里,不穿的衣服,不看的报纸,用过的塑料袋,都是家里不可或缺的物品。


他们把家里塞得满满当当,可与此同时,这些东西,也成了他们人生路上难以舍弃的沉重负担。


年近四旬的作家佐佐木典士,曾经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囤积物品的人。


他蜗居在东京的一个小房子里,房间里堆得到处都是东西,书、零食、衣服、洗浴用品……


这些堆积如山的物品,占据了他房间里的绝大部分空间;


乱糟糟的屋子,也让他整个人都变得消极惫懒,每天一下班就只想窝在沙发上。


久而久之,他沦为了一个自己都讨厌的废柴。


也是在那个时候,他的事业跟着一落千丈,女友也离他而去,经历这种种变故后,他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尝试的第一件事,就是丢东西。


乱七八糟的衣服,一时兴起购买的娱乐用品,落满灰尘的吉他和音响,闲下来时要读的进修教材……通通被他丢进了垃圾桶。


等到他把生活物品减至最少后,他没有为丢掉那些东西而心疼,反而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感。


此后,他开始在宽敞干净的房间里惬意地享受时光,阅读写作、提升自己。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就逆袭成了公司的主编,还出版了畅销书《我决定简单生活》。


他在书里说到:并不是沉下心来才开始舍弃,而是舍弃才能带来内心的平静。


很多时候,人身边多余的物品愈多,人生愈难获得幸福。


因为过多的物品,只会让你精力分散,最终被欲望所累。


就像梭罗所说:“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40岁以后,不必用物品去填满人生,该扔则扔,该舍则舍。


生命真正的丰盈,就在于不断地做减法。


当你的生活足够素简,你便能把精力空出来,去经营每一个不起眼的小日子,让人生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3

离人


在一档综艺中,孟非曾问李雪琴:你通讯录里有多少人?


李雪琴说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4600多。


对此,李雪琴自己也很无奈,她说很多人跟她只是一面之缘,可她却不敢删。


原因是怕有人忽然联系她,到时面子上过不去。


已过不惑之年的孟非,却直接告诉李雪琴不必如此:

无论你有多大的岁数,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几乎没有人能做到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那些在意我们和我们在意的人。

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只会将你原本的世界搅得拥挤不堪。


离开无效的社交,才能把时间,花在真正值得的人和事上。


《敲门》一书中,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书里主人公是一位中年作家,很热衷于交朋友。


每次有人登门拜访,他都会迫不及待去开门,一边跑,还一边喊“来了来了”。


可每次来找他的人,要不就是请他帮忙写条幅送上级,要不就是让他去某个会堂捧场。


总而言之,来的都是一些求名求利之人,说的一律是为难他的事。


作家虽心里不情愿,但为了维护关系,每次也都一一照做了。


也因此,求他办事的人越来越多。


在一次次敲门声中,作家逐渐失去了专心创作的时间,心里也变得越来越烦躁。


于是他决定远离这些人,闭门创作。


对于不请自来的人,哪怕他就在房间里,他也不会去开门招呼。


就这样,作家终于得以远离喧嚣,专心读书写作,一段时间后,他就创作出了更优秀的作品。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朋友越多越好,于是拼命拓展圈子,结识朋友。


但经历了一些事情就会知道,低质量的社交,远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正如钱钟书所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40岁以后,就不要再跟一些话不投机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你要做的,是把从这些人从你的圈子里清理出去。


只有你的圈子干净了,你才能回到安静之中,享受独处,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有人说:

40岁之前,要玩命地做加法,让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40岁以后,这种状态就要收敛起来了,要做一次减法,重新理清自己的人生。

人生上半场,我们积累了太多繁杂;


到了下半场,就要学会给关系来一次断舍离。


就像林语堂所说的: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当你把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喜欢的人和事剔除后,你就会发现,最简单的日子里,就藏着你后半生最好的活法。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cription-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BzvEx0qibiahjQzX8mLbwespq8qwsks4dF2puISTSXmVsfFnvJqMZyiaRibWtSuOqW9SIPy3WlIok9cd6S4Lf83Fg/?wx_fmt=jpeg" data-cropori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bBzvEx0qibiag65WiadTouHeicgnLtx63hB913iaJDQJVGia00SryfcojiciaFBowkCyQhFScM7UEJ0BiaibmZDjPQpUiax0w/?wx_fmt=png" data-cropx1="0" data-cropx2="747.2405063291138" data-cropy1="0" data-cropy2="493.79746835443035" data-imgfileid="100468437" data-ratio="0.6613119143239625" data-src="http://g8akg8.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4/04/145407882.jpg" data-type="jpeg" data-w="747" style="margin-bottom: 0em;outline: 0px;display: initial;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width: 661px !important;" width="628" />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晚君↓↓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哦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mportant="important" sans-serif="sans-serif" arial="arial" ui="ui" gb="gb" sc="sc" neue="neue" em="em" break-word="break-word" border-box="border-box" yahei="yahei" sans="sans" helvetica="helvetica" microsoft="microsoft" hiragino="hiragino" pingfang="pingfang" style="margin-bottom: 0em;outline: 0px;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5px;text-align: center;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px;color: rgb(62, 62, 62);line-height: 27.2px;text-indent: 2em;">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不用于商用,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