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教师    经纪  系统  参数  蒸汽 

从“海曙智慧”到“未来教育”

   日期:2024-11-13     移动:http://qyn41e.riyuangf.com/quote/948.html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得名于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著名诗句,清幽静雅的月湖和藏书万卷的天一阁相得益彰,为这个繁华的市区增添了许多书卷气。4月15日,正值江南的暮春时节,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500多位嘉宾共赴宁波,共同参加由中国教师报主办、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名校长高峰会议。会议锁定“新时代优质学校改革的路径选择”这一主题,在两天时间里,与会嘉宾深入探讨新时代教育改革过程中校长如何通过深化学习变革引领新发展,继而重新定义公平而有质量的“优质教育”,并最终达成新时代建设优质学校的“宁波共识”。

从“海曙智慧”到“未来教育”

擦亮海曙教育品牌

两年前,英国教育部访华团来到海曙,海曙师生的表现让他们印象深刻,考察团团长尼克·吉布甚至戏言“想‘绑架’一些教师去英国教书”。这次中国与英国教育的“邂逅”,折射出海曙区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冰山一角”。

两年的时间,海曙区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校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积淀形成了在国内具有独创性的典型经验,“海曙经验”“海曙智慧”甚至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现象级事件”。

海曙区教育局局长郁建军在会上以《全力开启新海曙品质教育的新征程》为题,强调“改革兴校,人才强教”的重要性,全面多元地为与会代表解读海曙的教育追求。郁建军介绍,海曙区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在提升区域教育品质上,海曙区通过‘全面构建高品质的育人体系,全面营造高品质的教育生态,全面打造高品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构建高品质的保障机制’4方面进行区域推进。”郁建军说道,“海曙教育将继续以改革为引领,不断擦亮海曙教育品牌,全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分别观摩了海曙外国语学校、海曙中心小学、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宁波市第一幼儿园等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切身感受海曙教育的特色与魅力。

海曙外国语学校以“微共体”为载体撬动学校改革。校长薛瑞芬尤其强调了“微共体”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现在,我们的课堂依托‘微共体’已经可以实现学习、展示的‘自动化’,教师更多是聆听、记录、点拨、总结,引发学生重新思考、碰撞”。

海曙中心小学将“致知力行”作为学校的课改理念,深入挖掘学生“健、善、智、美、雅”等核心素养的指标和内涵,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适性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我们通过研究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将学校文化融入课程改革实践中,形成基于学校文化的课程体系。”校长周汉斌对于这所百年老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有着自己的思考,在她的带领下,老学校散发新光彩,正在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办学特色的现代化。

生长于“中国草席之乡”的古林镇中心小学,同样是百年老校,他们秉承“编经纬之本,织锦绣人生”的办学理念,发扬“坚韧恒远”的学校精神,在“简约课堂”理念引领下,让课堂变得条理清晰、简洁高效。“我们一直有一个‘小学校,大雅堂’的美丽愿景,并为此不懈努力。”校长林群说。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是该市办园历史最长的一所幼儿园,其前身是由张雪门先生创立的星荫幼稚园。担任园长已经20年的沈清带领团队在研究张雪门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践行“行为即课程”理论,创新提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行为课程”体系……

正是这些优秀的学校、幼儿园,构筑起海曙品质教育的品牌。正如海曙区副区长陈早挺总结的那样:“品质教育成就品位海曙。”他还在会议中阐述了海曙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实施“优质化、均衡化、信息化、人才强教”的“三化一强”教育发展新战略取得的显著成绩。陈早挺认为,本次会议寄托了海曙区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品牌的美好愿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全国教育同行走进海曙,正是在发现和见证新时代优质学校发展的“海曙智慧”。

当好学校改革“掌舵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会议让与会代表感受海曙教育品牌的同时,也分享了全国其他优秀学校的改革经验。

作为农村学校课改的典型代表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特别回顾了学校的改革历程,讲述了学校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进而锁定“人中心”的转变路径。崔其升表示,课改不能局限在课堂,更不在技术和方法,而是在人心、人性。所以,“工作就是道德,表现就是人品,贡献才是人格”。在他看来,校长要严于律己、亲力亲为、勤思善改,才能真正带领教师提升德行。而好的学校改革是让学生充满存在感、价值感、自豪感,“这是孩子天性、本性、人性的东西,比冷冰冰的分数更加重要”。

丰富的课程体系也是学校改革的重要举措,课程建构应该指向何处?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以《从管控型校园生活走向自主型校园生活》为题,分享了学校落实“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她表示,实施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身体强壮了,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生活状态也改变了,基于实践问题的深度教研成为教师的主动需求和常规活动。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校长林莘则带领学校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在“学教翻转”中享受“课堂风景”。林莘认为,每一个课堂都是包容、悦纳、安心、安定、安全的课堂,她主张并践行让学生在一个静悄悄的课堂里开展深度思考与合作学习。

此次会议特邀嘉宾裘建浩曾经是海曙区教育局局长,如今执掌百年老校宁波市效实中学,他结合学校办学史,从3个方面阐述了学校改革的人本归属和行动纲领:一是求适务实,凝聚传统精神;二是谦抑不争,奉为师生美德;三是忠信笃敬,锻造效实胚子。裘建浩重点讲解了学校是如何积极构建宽领域、多层次、重选择、重个性的课程体系,让课程建设“从物化生活走向心灵生活”,打造“出人才、培养人、造就人格”的育人模式。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如果学校改革不升华到塑造学校文化的“铸魂”工程,恐怕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而已。北大培文学校总校长柳袁照在报告中,用诗性的语言提出两大疑问:我们的教育最缺少什么?学校教育里多余的东西有哪些?他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要“省下让学生拿最后一分的时间,还给学生美妙而丰富的校园生活”。他还指出,作为学校“内核”的情怀、担当、原创是教育人最缺少的素养,优质学校的新路径需要自己去寻找、选择,每一所学校都不会完全相同。

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叶翠微在办学的新领域提出了“人皆英才”的理念,他认为“独立思考”“批判思维”“责任发展”“独立担当”是创新英才的几大核心要素。他还提炼了理想学校的8个关键词:山水、新锐、实验、科技、绿色、开放、人文、未来,而“未来”则是教育的最终指向。他同时阐释自己的三个教育追求:人的完整与完整的人,人的幸福与幸福的人,人的未来与未来的人。

各具风采的名校长办学智慧碰撞,围绕着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学校文化等改革“抓手”的深度思考,让此次会议的主题探讨逐渐走向深入。为了更准确地聚焦议题,会议还分别设置了小学、初中、高中、幼教、民办等5个分会场,分别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长改革力”“新标准背景下的学校转型”“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变革”“幼儿园课程建设”“新法背景下的民办学校路径选择”等话题展开积极研讨。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参会校长表示,“优质学校建设、改革是有路径和方法的,作为校长一定要当好‘掌舵人’,学习更多的先进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主张”。

通向未来的“教育之路”

在本次高峰会议上,“未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改革面向的是未来,教育承载的也是未来,海曙教育的今天不乏智慧与经验,但海曙教育人仍然在不懈地寻找一条通向未来的“教育之路”,而许多专家的发言也为这条“教育之路”点亮了灯光。

出席本次高峰会议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认为,基础教育一定要认真扛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贯穿到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宗旨。他提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伴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要研究学习、引领发展,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在《新时代追问教育工作者的使命》的讲座中,从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入题,希望与会者讨论“什么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础教育发展最大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等话题。他提出两个猜想:一是经济领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主要缘于教育的方向性和实施方法;二是教育领域存在“学业过剩陷阱”,导致新一代国民缺乏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同样的追问和反思,也在上海市虹口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常生龙的讲座中有所呈现。常生龙特别提醒与会者要思考教育改革处于怎样的方位,学校办学的追求又是什么。他给出了学校“走向新优质”的几条路径:一是通过扩大组织的开放度、改变组织的管理及结构、调整组织中的关键人物来变革学校组织;二是通过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建设学校特色课程、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聚焦学校改革;三是通过变革物质文化、改变制度文化、打造精神文化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颍惠认为,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未来,建设“未来学校”。技术是影响学校建设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教育的方式,关于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吴颍惠从以下方面进行了阐释: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从班级教学走向个别化学习;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从单一学科走向综合学科,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情境化学习空间;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从教师中心转向个性化学习、学生导向的学习;提供开放多元的学习空间,以简单、朴素为基调,给予学生在任何一个时间、空间都能学习的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让多样性、选择性的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成为教育人共同的追求和归宿。”吴颍惠倡议。

两天时间,8场主旨报告,5个专题分论坛,3路6所名校、名园的观摩交流,5场主题对话沙龙,30多位名校长、名园长先后登台分享智慧……在高峰会议即将结束之际,与会代表结合两天的会议收获,共同达成了优质学校建设与改革的“宁波共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也是走向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新阶段。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我们需要回望历史,更需要展望未来:我们到底要办怎样的教育?

正如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在高峰会议致辞中所说的那样:“伴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要研究如何像经济领域一样在‘转方式、调结构、增活力’上下功夫,要通过深化学习变革引领新发展,继而重新定义公平而有质量的‘优质教育’。”无论是海曙的办学经验,还是专家、校长的思想成果,都是为改革提供一种范式、探寻一种路径。

未来,新学校的建设还会生长出更多富于创新的中国经验,优质教育的发展还将产生更多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

(更多内容详见12、13版)

本文地址:http://g8akg8.riyuangf.com/quote/948.html    迅易网 http://g8akg8.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