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又叫无线市话,英文简称为PHS(Personal Handphone System),其核心技术出自日本运营商NTT,是日本数字无绳电话系统,于1995年7月在日本部分地区正式投入运营,不久后这种技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第一部小灵通于1998年1月在浙江余杭问世。从定位上来说,小灵通是普通百姓享用的通信工具。
小灵通也和GSM/CDMA一样,均采用蜂窝技术,而与它们所用的宏蜂窝技术不同的是,小灵通采用具有自身特点的微蜂窝技术。小灵通采用的微蜂窝技术,它们的发射功率相比与传统2G手机要小很多,所以小灵通建立的基站是每隔几百米就会建立一个。手持的小灵通终端发射功率数量级一般在毫瓦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人体的辐射较小,对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有一定保护作用,所以小灵通也被称为环保电话。由于小灵通基站多,它遵循多重覆盖的原则,在同一个地方可能有1~4个不同基站覆盖,而传统2G手机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损坏一些并不会对小灵通的网络造成太多的影响。而且小灵通技术是将其移动网络接入到固定电话网络中,所以小灵通的通话质量和其他手机相比,通话更加清晰。
1996年——1997年为小灵通的技术准备期,当时的中国电信开启小灵通试验局,为小灵通正式进入市场做准备。浙江省余杭区电信局和UT斯达康公司联合将PHS和程控交换技术融为一体,开发出PAS技术。1996底开始,UT斯达康公司和原浙江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等在浙江余杭进行小范围的推广改良后的PHS手机。“小灵通”之名取自于作家叶永烈,写于1961年、出版于1978年的科学幻想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在征得叶永烈的同意后,UT斯达康用“小灵通”注册商标。1997年12月,浙江省余杭区电信局开始对小灵通进行试验。
1998年——2000年为小灵通的技术引入期,小灵通网络建设刚刚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推出小灵通商用业务。1998年1月,浙江省余杭区正式开通小灵通,标志着小灵通正式进入我国市场。2000年,浙江余杭和广东肇庆、云浮、惠州等十多个城市开通了小灵通商用业务,小灵通用户数量迅速增多。2000年6月,原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这意味着限制小灵通发展的政策有所松动。
2001年——2003年为小灵通的市场发展期,也是小灵通网络建设的高潮期,是用户增长最迅猛的阶段,小灵通市场遍布全国范围。到2002年8月份,小灵通已在200多个城市开通,用户超过600万。随着技术的发展、通信质量的不断改进,小灵通已深受中国普通百姓青睐。2003年初,中国电信在广州、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秘密发展小灵通,搭建“珠三角”移动网,力争实现向大城市的业务渗透。随后,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区放号。紧接着,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相继开通、发展。到2004年3月底,小灵通用户数量突破了4700万;截止2006年10月,用户已达到历史顶峰的9341万户。从全球范围来看,小灵通用户数量最高峰时高达一亿,可见其热度。小灵通拨号方便、省电的特点方便了大城市上班族的需要;对于弱势群体而言,他们很难负担得起昂贵的移动通信费用,而价廉物美的小灵通成为了很好的选择,这也为弱势群体享受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改变贫困落后的生活条件提供契机。
用户在营业厅办理小灵通业务
2007年11月,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大量减少,10个月减少250万户。2009年2月,小灵通用户跌破7000万。2009年2月,工信部发文表示,明确要求所有1900MHz——1920MHz频段(小灵通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于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当时很受国家重视的“国产标准”1880MHz——1900MHz频段的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2010年,小灵通确认自2011年1月1日起正式退市为通讯新宠3G让路。不过由于小灵通用户群体过于庞大,停服时间一拖再拖。
2014年,国内原有的小灵通基站被关闭,正式结束了在中国16年的历史。
小灵通起源于日本,核心技术由日本NTT研制。1994年,日本推出PHS系统实验网;1995年7月,经日本邮电省批准,NTT和DDI率先推出基于PHS技术的移动电话服务。1995一1997年是PHS技术在日本发展的主要时期,但日本运营商将技术定位为低端移动电话,结果,高昂的移动服务器成本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其发展并不理想,导致这一技术被许多日本人认为是“落后的通信技术”。2021年1月末,日本软银停止了小灵通个人用户业务,之后仅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截至2022年底小灵通的用户数约为12万户。如今随着日本通信企业中唯一一家持续提供服务的软银公司退出,无线市话基本结束在日本28年的历史。2023年3月31日,日本软银于彻底停止提供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服务,小灵通彻底消失。
无线市话在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采用,至1999年底,全世界已拥有2700万线容量。日本在推出小灵通这项业务后,短短两年内就发展了700多万用户。泰国自1999年11月15日开放小灵通这一业务,10天时间就发展了11万用户。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电信业进行大规模机构改革和资产重组,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拆分出来,新组建中国电信集团,主要从事固定网络业务。自重组后,固网运营商开始进入固定电话业务被严重分流,增长速度持续下降的转型期。固网运营商在移动业务上的发展,给了小灵通涉足固话网络的机会。小灵通则是新一代无线通信方式,是一种酷似中国移动和联通经营的移动通信方式。
2004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把“小灵通”作为重点主推的业务,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创新服务内容,这给“小灵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小灵通手机外观一向中规中矩,整体设计风格相对保守,更曾经因为信号强度等原因,长长的外置天线一直不可缺少。首款小灵通功能单一、外观粗糙,经过不断更新换代,小灵通手机从内置天线款式升级成能上网的折叠机。后来又上市了65K色高清晰彩色双屏设计小灵通、推拉式滑盖式的小灵通,由黑白屏幕变成蓝屏、亮屏和彩屏。夏新滑盖小灵通S306则是凭借独特的推拉式滑盖设计,荣获“最新视觉外观设计奖”。
小灵通手机
夏新A008为追求个性表达,设计了折叠式彩屏小灵通,其外观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它拥有深海蓝、极速银、卷云灰、俏佳人、红伊人五种配色,与机身正面泛着金属光泽的“U”型银质光环相映衬。该机型还搭配了超大真彩显示屏、七彩的跑车灯和疏落有致的按键。
UT620手机将方形设计与经典的贝壳式翻盖设计融为一体,其外观线条流畅,从屏幕到按键,乃至天线,全面延伸着方形的艺术基调。
倚天A08手机体态小巧、轻盈,厚度仅18毫米,其外观呈现出珍珠白的凝脂色泽。它的手感光滑细腻,机身正面配有一字型装饰浅槽。超大的LCD内屏拓宽了用户视野,金属质感的按键设计灵动舒适,体现了夏新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高科737C不仅拥有时尚的流线形设计,还配备了超大高雅蓝色液晶屏幕、支持4096色彩屏显示。与此同时,它的机身有典雅蓝、富贵红、太空银三种颜色可选,还有炫彩七色来电显示灯(红、橙、黄、绿、青、蓝、紫)。
中兴V210手机采用直板型的机身设计,它体积小,重量轻,而且价格较低,同时配有黄绿色的来电指示。机身有水纹蓝、雪羽白、苹果绿三种颜色可供选择。
夏新S306手机正面机身上宽大的OLED显示屏和列位分布的8个快捷功能键,满足了简单的通话需求、通话记录查询、短信查阅等功能;如需其它功能的操作,则将屏幕轻轻向上滑动,精致的V型金属数字键便一跃眼前;由于采用滑盖设计,有效的节省了空间,因此按键较其它小灵通的会大一些,操作起来更方便。夏新S306采用的高清晰、高亮度的OLED显示屏,无需背光源,在黑暗环境中也能清晰显示各种信息,其黑底蓝字的显示效果与莹蓝的按键背光相映衬,有着很好的视觉效果。
期的小灵通手机并不具备摄像功能。2003年12月11日晚,UT斯达康总裁吴鹰在北京宣布,UT斯达康将在国内首次在小灵通中内置摄像头和闪光灯,以使小灵通在功能上追上手机,同时兼顾到小灵通高端和低端用户的需求。为此,UT斯达康开始投放内置数码摄像头的UT728,UT728堪称当时小灵通手机市场的顶级产品,不仅内置11万像素的CCD数码摄像头,还配备了内置闪光灯,同时拥有三角度图像旋转和图像处理功能,尽显光影设计感。2004年,夏新推出采用WINCE操作系统、带有110万像素CCD摄像头的高端智能手机和带有130万像素CMOS摄像头的女士手机。2004年4月,三洋推出 G1000型号小灵通,它自带11万像素的CCD数码摄像头,具有三段变焦、白平衡功能,同时还一齐配备了闪光灯等。2003年10月,朗讯推出PS900小灵通,11万像素的摄像头虽说拍照质量一般,但这个相机位于手机翻盖最下方,同时还带有一个自拍镜,方便给自己拍照。
小灵通手机
出于低端的定位,小灵通手机的屏幕在1998年时主要还是由“黑白屏”垄断,但是随着用户的增多尤其是部分省份带机入网业务的开放,单一的黑白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一些高端用户,尤其是换机用户的需求,于是彩屏小灵通开始登台。通过技术改革,中兴通讯、UT斯达康、夏新等小灵通厂商均推出了彩屏小灵通。UT斯达康推出了一款彩屏UT628小灵通,夏新推出了经典彩屏小灵通A008,中兴通讯也推出了V系列的彩屏小灵通。凝聚着科技、时尚、高品质、多功能彩屏小灵通的面市,昭示着小灵通正在迎来彩屏时代。
UT斯达康 X30
中兴通讯推出的小灵通V系列产品,以采用了3S技术中兴的V81为例,在功能设计和外形设计上注入了时尚元素,彩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为此,中兴通讯开发了小灵通七彩缤纷的来电显示、三维图像旋转、一键开启振动等功能。UT斯达康则是推出了其第一款彩屏小灵通UT628,该款小灵通拥有65536色高清晰彩屏和内屏镜面功能。夏新也推出了一款彩屏小灵通A008,此款小灵通与夏新经典手机A8相似,同为折叠式,具备了基本的彩屏功能。后来,UT斯达康公司推出了高清晰度彩屏小灵通手机UT320。UT320彩屏小灵通手机采用4096色高清晰度彩色屏幕,让图形化菜单设置格外顺畅、趣味游戏倍加精彩、屏幕保护设计更加独特、待机画面颜色鲜艳。
所有小灵通手机使用的电池都是锂电池,但电池使用的时间却大不相同。多款小灵通手机续航时间为100-300小时,待机时间久的,例如贝尔B-306款机型续航时间可达到500小时。
早期的小灵通不仅在外观上有所改变,在功能上也更加的多样化。小灵通响铃的音调变成了悦耳的和弦,计算器、日程安排等商务功能也日益齐全,同时还增加了大容量的电话本、快捷按键、日历显示等功能。
中期的小灵通拥有64K数据上网、收发电子邮件、手机交友、图片下载、在线游戏等诸多媲美移动电话增值业务的功能,小灵通的短信互发功能,更是缩小了小灵通与移动电话的距离。以夏新小灵通A008为例,该机区别于以往功能单一的小灵通,在输入法方面,该机采用了 eZi智能联想输入法,包括拼音、笔画、数字和符号输入等,不但能进行拼音字母的联想,而且还能进行词组和笔画的联想,使短信输入瞬间完成。为了更快捷地找到所需电话号码,A008还特别设计了智能查询拨号功能,只需输入中文姓名拼音的首字母对应的数字键,就可迅速锁定要查找的电话号码。
后期的小灵通在用户信息安全、便捷转网、一机双号等方面也进行了升级。另外,用户在开通机卡分离服务的区域使用支持机卡分离技术的小灵通手机,可轻松实现带机入网和随时随地换号换机的方便,摆脱了原来需要到小灵通营业厅购机、选号、销号等一系列的繁琐程序。用户的电话号码本,短消息,增值应用等个人数据也不会因为换机而重新输入或丢失,且储存容量会更大。作为现代化通讯工具,数据传输功能必不可少,一根数据线就可以将个人计算机与小灵通手机相连接,轻松实现移动上网。
对于个别不法维修点企图利用手机盗号,为了保证用户安全和消费者利益,中兴发布了设有防盗号功能的V787手机。中兴通讯在业界率先采用先进的信息加密技术,有效防止非法盗号,合法的保护了用户的权益。UT108则是摒弃以往通过数字代码进行呼叫转移的设置方式,首次将呼叫转移功能以菜单方式内置在手机中,只要运营商开通呼叫转移业务,用户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来电呼叫转移到其它固定电话或手机上。
自2003年11月起,各地电信公司相继开始了小灵通文字短信业务的商业试用,对不具备接收文字短信功能的小灵通手机,文字短信将被转换为语音短信。2003年中国电信新增小灵通用户1200多万户,系统容量超过3700万门,用户总量超过2300万户;中国网通新增小灵通用户900多万户,系统容量近2000万门,实占率为60.89%,用户超过1100万人。2004年10月,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网通集团、中国联通集团、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各方就小灵通实现短信互通及结算达成一致,自此,全国近亿手机及小灵通用户之间实现无障碍互发短信。
2004年,华为发现小灵通市场的销售模式已悄然起了变化,零售与相关渠道的建设,正是华为的短板。针对于此,华为一方面利用其与电信运营商良好合作关系,拓展渠道合作,从而拥有了数百家合作伙伴,销售数量也过百万台;另一方面,引入一批业内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渠道销售和终端建设的人员,迅速建立了一支800人的销售队伍。并推出“诺曼底”终端建设计划,让小灵通手机进驻了全国300多个地市,掀起各类促销浪潮。
2005年,小灵通市场正走向成熟,产品竞争也向高端蔓延,仅靠外观和价格等因素已经无法取胜,而产品配置、功能、甚或品牌影响力等因素逐渐占据市场竞争的主流。为此,各厂家纷纷出谋划策,中兴通讯请来了李连杰作为其小灵通手机的形象代言人;夏新宣布要推出内置30万像素摄像头的小灵通手机新品;大唐电信则打出“百天考机”挑战质量极限的口号。
中兴通讯从2001年底开始加大对小灵通手机研发的投入,凭借公司多年对手机研发的积累和对手机市场的理解,中兴通讯率先推出适合小灵通手机市场潮流的折叠型V7系列,中兴V777单款小灵通更是在短短的几个月出货超过200万只。2003上半年,夏新小灵通新增固网用户1200多万,其中小灵通用户就有600多万。2003年10月之后,一直低调发展的小灵通突然呈现用户量激增的态势。北京通信的数据显示,随着代理商的各种优惠方案出台,小灵通的实际用户量已经超过23万。
截止2004年6月,中国电信的小灵通用户总数达3600万,升幅达40%,网通的小灵通用户为1700万。对小灵通厂商来说,2004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以骄人业绩跨过2004第一季度这道门槛的只有四家厂商——UT、中兴通讯、朗讯、互通。据赛迪第一季度报告统计,2004年第一季度的国内小灵通手机市场有620万部规模,那么这四家厂商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突破70%。
信产部经济运行司公布了2005年前6个月的信息产业数据,小灵通手机产量仅为914.4万部,比2004年同期的1404.6万部下降比例竟达34.9%之多。由于小灵通的信号一直屡受诟病,随着价格优势的消失,客户不断流失,截至2008年底,用户数跌至6893.1万户;2010年11月底,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电话用户11.48亿户,其中固话用户2.98亿,包含小灵通用户3034.7万,小灵通在固话用户中比例从上年底的14.7%下降到10.2%。
低资费的小灵通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差异性的选择,它的快速发展表明了市场对它的认可。当然,我们无法否认,小灵通只是在特定条件和特定阶段的一个过渡性技术,它只是新移动通信牌照的一个变相“替代品”,它不具有长远的技术生命力。但是它设备成本低、投资回收快,促使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降低价格、改进服务,同时也满足了大量中低收入者的移动通信需求。(新华网评)
从3G产业和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讲,让小灵通在2011年退网已经有些迟了,频率的清空对TD-SCDMA未来的市场发展是一个利好。(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