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知识点归纳
摄影知识点归纳,在摄影行业越来越吃香的时代中,学习摄影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人逐渐的增多,关于摄影,好多初学者和预学者都很迷茫。以下是关于摄影知识点归纳内容分享。
摄影知识点归纳1
摄影知识
一、摄影的历史
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 (1839)→柯达1号 (1888)→4又1/2单反相机 →莱卡 I型 (1925)→35CM单反相机(1949) →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1826年用8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 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更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发明了电子闪光灯。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之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1959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1965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1981年,日本SONY公司推出世界上之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MAVICA)。
之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由詹姆士-克莱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对丝带三次拍摄成像的。呈现的是花格图案的丝带。
之一张数码照片(195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计算机先驱人物拉塞尔-基尔希(Russell Kirsch)研制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将照相机的照片直接传输至计算机内。
1880年美国人G.伊斯曼(GeorgeEastman) 发明了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布在明胶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并于1888年制造成功之一台柯达照相机。
二、摄影流派
1、绘画主义摄影: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 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2、自然主义摄影:1899年,由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更先提出。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3、纯粹主义摄影: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弘扬自身的优势,抛弃绘画的影响,提倡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求得摄影所特有的审美效果。
《明月高挂半圆山》 亚当斯(美) 《石阶之海》 W·伊文思(英)
4、新客观摄影:发生在德国20年代中期,又称为新现实主义摄影。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
5、纪实摄影:英文名称是Document Photography,其最初的含义指起到一种证明、证据和文献作用的摄影类型。但纪实摄影作为一个影响深渊的摄影流派,不同于单纯的记录事件的照片,除了记录的基本功能,它的题材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人道主义精神和历史文献价值的。
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根据摄影内容,纪实摄影又可以分为三类:之一是重大事件;第二是百姓生活;第三是社会风景。
纪实摄影是摄影家对现时世界中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作相对全面的诚实生动的描写以导致观众对被描写对象的关注与正确认识的一种摄影艺术形式。
6、超现实主义摄影:兴起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为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
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7、抽象摄影:为之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
摄影知识点归纳2
新手怎么开始学摄影
1、做好持久战及长期投入的心理准备
摄影是一门很深很广的学科,可以说是一门玩到老学到老的兴趣学科,同时摄影方面的专业知识组成成分也比较复杂,入门知识学起来到练习好都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有人会说,给我一台相机一周内就能搞定,可是个人认为那些只是你学会了如何按快门,还没有学会如何在按快门前的思考与对摄影艺术的设计。
为什么说还要长期投入,因为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实战练习都需要时间,甚至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比如打工族的你想要购买一台好相机的话,可能都需要用很久的时间。有时候针对一种拍摄主题在进行实战练习的时候,一拍就是半天甚至是一天,但是就这样还不一定能拍出像样的作品。
2、坚持学习和实战练习
很多伙伴没有足够的耐心,以为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摄影理论知识,买一台高端的相机就可以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其实不然;如果你真的在短期内拍到了优秀的作品也有可能是运气好。
但是想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摄影眼,并经常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就需要不断地练习学习,才能让一些优用的思维习惯烙印在自己的大脑中,并形成优秀的摄影习惯。
因此在学习中坚持,在坚持中学习和练习,就这样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才能将一些知识与自己融为一体。另外建议在学习摄影理论知识之前记得要把相机的说明书看完,并结合功能篇的说明介绍对着相机一步步进行练习操作。
直到练习到心里想到什么参数,什么功能,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这样才能让你有更高效更多的机会拍摄到更好的作品。
3、学习一门系统且专业的摄影课程
很多人觉得只要在网上经常看一些摄影技巧就可以了,可是我想说的时,能通过自学成长的只是少数,何况还是通过碎片化知识进行学习和成长的更是少数。因此这里建议,如果你想要有条理系统性的规律性的学习摄影知识就需要去学习一套适合新手的摄影课程。
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可以跟着老师们设定的节奏前进。这样你不用去思考今天要去找什么知识,拍什么主题。
很多课程都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学习模式。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就有可能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进步很多,如果有老师指导还可以帮助你及时纠正错误和明确方向。这样你才能更快更高效的进步。比如你可以试试这个课程:零基础学摄影,从入门到精通
4、不要忘了学习一些基础的摄影后期
说到这一点,估计有很多人会反对摄影后期,但是摄影也离不开后期,摄影毕竟也属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艺术的核心主题在色彩及视觉上也离不开摄影后期的协助。
比如我们拍到的照片效果不能直接表达你内心的想法,或是在取景时因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不能精准地进行构图,也有可能用他原始的色彩与效果不能更好地传达你的情感,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后期对摄影作品进行色彩的强化或削弱,或对取景构图进行重构,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满意效果。
摄影知识点归纳3
一、摄影技术
①熟悉摄影器材
不管你是用单反、微单甚至是手机拍照,你都要先熟悉你手里的器材。相机的说明书会很好的介绍你的器材,所以大家一定要看一遍器材的说明书。实在看不懂说明书就去网上搜搜看,配合着自己的说明书基本就能看懂了。
②摄影理论基础
当你熟悉了你的器材之后,就要去弄懂各种专业术语,比如:光圈大小、快门速度、感光度、景深等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另外,你还要去弄懂这些东西是怎么用的,它们之间该怎么搭配使用、拍摄什么样的环境要怎么去调整参数,这一系列都是要你去弄懂的。
③构图
如果你前面那些都懂了,那么你就要去学学构图方面的只是;构图是摄影的灵魂,如果你构图不好想要拍出好照片基本是不可能的。很多人觉得构图很简单,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构图包含了线条、色彩、光线、画面平衡等等一系列知识,并不是说随随便便学几个基础构图技巧就能弄懂的。
④后期处理
关于后期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很多了,希望大家不要再认为照片后期了就不真实。摄影是一门艺术学,不是真实学。现在哪怕那些拍纪实题材的,都会对照片做一些简单的后期处理。
现在的后期软件有很多,如果你只是个普通摄影爱好者,那么熟悉一个或者两个后期软件就行了,那些靠摄影吃饭的人懂的后期修图软件也就那么一两个。另外,你还要去弄懂饱和度、对比度、阴影、高光等等这些后期术语是什么意思,调它们会出现什么效果等等。
二、摄影审美
①培养摄影美感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一个场景自己拍出来的照片和别人拍出来的照片差距很大?主要原因就在于别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将这些美景用相机记录下来。
审美是一个不断培养的过程,需要用很长时间。建议大家多看那些好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么拍的。另外,就是多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美的感觉。
②自我审美素养提升
对于“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对美的认知、感受都各有不同。这个是一个非常空洞化的东西,我自己用语言也无法解释清楚。无论你用什么 *** 去提升你的审美,到后期你都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你就不会陷入大众风的浪潮中。
摄影的专业知识
摄影的专业知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好看的风景,然后会用手机或者摄像机把风景记录下来。但是好看的风景画面,拍下来就不好看了,下面分享一些摄影的专业知识。
摄影的专业知识1
一、焦距
你在理解焦距时不用去看那些官方术语,那东西没几个人能看懂并且理解,你只需要把焦距理解成:一个镜头能拍多远或者多宽就行了。数字越小,焦距越短,视角则会越广;数字越大,焦距越长,视角则会越窄。
比如:一只300mm焦距的镜头,它的视角只有8°;而一只8mm的超广角镜头,它的视角则有180°。通常,焦距在24mm以下的镜头,适合用于拍摄风光类题材;而焦距在50mm、85mm的镜头,适合用于拍摄人像。
二、光圈
光圈是位于镜头内部的小叶片互相重叠构成的光孔,光圈可根据其开闭程度调整图像感应器的受光量。比如:光圈打开,则使大量光线通过;如光圈缩小,则可限制通光量。光圈一般用“F”来表示,而F后面的数字则代表着光圈的大小。后面的数字越大,光圈越小;数字越小,光圈越大。
另外,光圈还影响着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也就是照片的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也就是照片的背景越清晰。
左边的为大光圈(f/1。4);右边的为小光圈(f/16)
三、景深
景深专业术语的解释是:相机镜头前沿能够取得清晰成像时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其实就是主体到背景之间的清晰程度。
另外,决定景深深浅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光圈大小、拍摄距离的远近、镜头焦距的长短。接下来分别讲讲这三个要素是怎么影响景深的。
①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②拍摄距离的远近
主体离镜头越近,景深越浅;主体离镜头越远,景深越深。 ③焦距的长短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四、快门速度
简单来说,快门速度表示光线照射图像感应器的时间长短。一般说来,光圈的大小决定了同样时间内能有多少光进入相机:;而快门速度的多少则决定了传感器曝光多久。快门速度的快慢:分母越小,快门越慢,分母越大,快门越快。比如:快门速度为1/3秒,就是曝光三分之一秒的意思,这个曝光时间就很长。快门速度为1/200秒,就是曝光二百分之一秒的意思,这个曝光时间就很短了。
采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同一被摄体,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面的瀑布照片。采用高速快门拍摄的照片富有活力,而采用低速快门拍摄的照片则充分表现出水的流动感,营造出了宁静的气氛。
五、对焦
对焦就是通过相机对焦系统变动物距和相距的位置,让被拍摄物体成像清晰的过程。为了帮助大家熟练掌握对焦,下面会为大家一一讲解对焦知识。
①单次自动对焦:这种对焦模式适合拍摄静止的物体,镜头对准被拍摄的主体半按快门,相机就会进行一次对焦。
单次伺服模式适合拍摄静止的主体
②连续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就是半按快门对焦之后,相机会锁定目标物或锁定对焦区域,一旦目标与相机之间的对焦距离改变了,相机会自动再次对焦。连续自动对焦最适合拍摄运动中的目标,比如体育摄影、野生动物摄影、汽车广告片一类的。
连续自动对焦适合拍摄移动的主体
③智能自动对焦:该模式将单次对焦与连续对焦结合起来,半按快门后能够锁定焦点处的主体进行单次对焦,而主体运动时也可切换到连续自动对焦进行追踪拍摄,适合拍摄运动方式较为随机的物体。
智能自动对焦是单次对焦与连续对焦的结合
④手动对焦:手动对焦就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的对焦方式。字母AF(Auto:Focus)表示自动对焦,MF(Manual:Focus)表示手动对焦。在微距摄影、特殊效果拍摄或昏暗的环境下拍摄,手动对焦功能显得特别有效。
六、构图
虽然现在很多人说“怎么好看怎么拍,不用去管什么构图”,但是任然不能忽视构图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基础的构图技巧,这是构图的根基,无论以后你想怎么拍,你都需要这些基础的构图技巧来做支撑。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最基础的构图 *** ,帮助大家巩固基础。
①九宫格构图
在构图的时候,画面的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三份,每一条线的交叉点我们将它称为”趣味中心“。我们在欣赏或者看一张照片时,眼睛更先注意到的.地方就是”趣味中心“,所以在拍照的时候尽量将自己拍摄的主体安排在趣味中心。
②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非常灵活,无论是风光摄影还是人像摄影,对角线构图都用的比较多。对角线构图能吸引观众的视线,牵引观众看完整个画面,同时也让画面灵活起来。
③居中构图
中心构图很简单,就是把主体放在画面的中间位置。虽然这种构图很呆板,毫无新意。但这种构图在拍建筑物或者体积较小的物体时却很好用,对于很多不会构图的新手来说,中心构图是最有保障的构图 *** 。
④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能创造遮挡感,有效集中观众视线,深受欢迎。:此外,观众还可以因此感受到摄影者的视点,从而有助于观者和摄影者对被摄场景产生共同体验。而框架构图并非只有利用窗户才行,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物体。
七、用光
都说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用光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接下来给大家讲讲用光方面的技巧。
①顺光
顺光就是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顺光使被摄体亮度均匀柔和。不过顺光拍出来的照片很普通,导致画面缺乏立体感和塑形感。顺光能将被拍摄的主体的形态和颜色表现得很好,如果你对用光拿捏的不是很准,那么建议你尽量用顺光拍摄。
②侧光
凡是从被摄物的左右侧面45度—90度角打来的光线,都可以泛称为侧光。侧光千变万化,只要在拍摄时稍微改变光源角度,就能为整张照片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增添戏剧性。
③逆光
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
摄影的专业知识2
1、手机拍的照片该不该后期?
现在的数码设备,比如手机、相机,由于感光元件的成像原理,拍出来的照片大多数灰蒙蒙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做适当的后期处理。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后期抱有一些反感,认为这是作假。
其实摄影属于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太生活的东西,就不能算是艺术。前期拍照相当于收集素材,后期是作者表达内涵的必要手段。好比你在家做菜,放入佐料就是给菜增加灵魂,是一样的道理。
2、利用APP叠加滤镜算不算摄影?
很多朋友觉得学习手动调色非常麻烦,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很多第三方修图软件应运而生,这些修图软件内置了大量的滤镜,把照片导进软件,选择自己喜欢的滤镜进行叠加,全傻瓜式的操作。
叠加滤镜的过程是可以给大家带来惊喜,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无法分辨该滤镜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的照片风格,滤镜创作者都是根据自己当时的那张照片的光影,角度,色彩来 *** 滤镜的,那么对于你的照片是否合适,就真的不好说了。
3、手机拍的照片为什么比相机的好看?
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同样的场景,用手机拍的照片会比自己用相机拍的照片要好看的多。由于手机的成像都是经过数字算法和图像处理器多次优化才展示到手机的屏幕上。
说白了,我们用手机拍照的同时,手机强大的系统算法就在后台悄悄的为你进行各种修图操作,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你认为是自己直接拍出来的,其实也是经过了后期的照片,只是这样的后期并不是你自己操作出来的。
而相机能使用RAW格式进行照片的保存。RAW格式是未处理的原始格式,能保留大量的原始信息。给后期工作预留了大量的空间。这样的文件数据非常的大。在经过一定的后期处理后,他的画质就会超越手机画质很多很多倍。
4、手机的RAW格式是否和相机RAW格式一样。
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raw格式,加入到自己的手机里,:RAW是一种格式。用这样的格式拍摄的照片是未经处理的文件。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后期操作才能在网上分发。
广义上说手机RAW格式和相机的RAW格式确实是一样的。但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知识点,就是感光元件的大小,相机感光元件相对手机的感光元件体积和面积都要大得多,在摄影界有一句话叫做底大一级压死人,所以想用手机画质和相机的画质进行PK还是不可能的事情。
摄影的专业知识3
单眼反光观景器系统:这是目前最普遍的相机观景器,它是利用镜头后面的反射镜将镜头所捕捉到的画面加以反射,再利用五棱镜加以折射,使我们从观景器中看到正立的影像。
透视观景器系统:它没有所谓的反射镜及五棱镜,光线是直接经由观景器进人我们的眼睛,再作较近距离的摄影时,底片成像的范围与观景器中的影像范围会有不同,即所谓的视差。
双眼反光观景器系统:此种相机拥有上下两个镜头,上面的镜头担任观景器的任务,下面的才是实际拍摄的镜头,此系统会因为上下镜头位置的不同而加大视差。
对焦:调整对焦环,透过观景器的预视,使影像清晰的成像于软片上。手动对焦是利用手调整对焦环来完成对焦的工作,而不是靠相机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是利用内置的马达来驱动调整对焦环,不需手动,但自动对焦的相机必须要配合自动对焦的镜头,才可发挥此项功能。
摄影成像原理:最原始的相机是一个开有小孔的暗箱,景物反射的光线通过小圆孔,再射到感光片上,因光线是散发的,通过小孔会继续散开,原本由点发出的光线在感光片上是形成圆,影像便由许多的圆而不是点构成,自然不够清晰,于是发明了透镜来取代圆孔,单一凸透镜片是最简单的透镜,但仅比小圆孔还好一点,影像并不够清晰便造成像差。若用多片透镜组合,使各片透镜的像差减到最小,就是现在所有相机普遍采用的复式镜头。
焦距:就单式镜头而言,焦点与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复式镜头的焦距俗说是焦点与光圈位置间的距离,实际上是焦点与镜头后节点的距离,望远镜头的后节点远在最前镜片之前,广角镜头则在最后镜片之后,所以依镜头设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焦距的功能与作用: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
镜头焦距长短与视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长,景角越小,焦距越短,景角越大。
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焦距长短与透视感的强弱成反比,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视感越强。焦距长短与反差成反比,焦距越长反差越小,焦距越短反差越大。
景深:摄影时向某景物调焦,在该景物的前后形成一个清晰区,这个清晰区称为全景深,简称景深。决定景深的三个基本因素:
光圈——光圈大小与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焦距一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物距——物距大小与景深成正比,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明度:镜头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口径大通光量多,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明度大小以光圈系数按倍数来计算,明度的大小是决定暴光的曝光的重要因数之一。
标准焦距镜头:视角约50度,也是人单眼在头和眼不转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视角,所以又称为标准镜头。相机片幅大则标准镜头的焦距越大。
广角镜头:因摄影角度广而得名,适用于拍摄距离近且范围大的景物,又能刻意夸大前景表现强烈远近感即透视。
长焦距镜头:适于拍摄距离远的景物,景深小容易使背景模糊主体突出,由于长焦距的镜头过于笨重,所以有望远镜头的设计,即在镜头前面加一负透镜,把镜头的主平面前移,便可用较短的镜体获得镜体获得长焦距的效果。
反射式望远镜头:另一种超望远镜头的设计,利用反射镜面来构成影像,但因设计的关系无法装设光圈,仅能以快门来调整曝光。
光圈:照相机的镜头有一个控制透光量的装置,就叫光圈。光圈开得大,透光量便大;开得小,透光量便小。小光圈景深大,清晰细密的表现出远近的明锐感;大光圈景深小,则可使主体突出,表现主体以外前后主题的模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