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晋大地的血脉里,62条河湖正以“省级幸福河湖”之名,书写着生态与民生交融的动人故事。从汾河川的候鸟翩跹到运城盐湖的生态蝶变,每一处碧波都映照着“人水共生”的智慧,每一道清流都流淌着“以水惠民”的深情。一同走进这场“水润民生”的诗意旅程,感受山西河湖治理的焕新之美。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8akg8.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4/12/104651152.jpg" />
以民为本,治水兴水显温度
“省级幸福河湖”的评选,贵在“幸福”二字。山西紧扣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等八大维度,将冰冷的治水指标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绝非简单的河道清淤、岸线绿化,而是一场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工程。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便是最佳例证:它既为候鸟提供了栖息地,又为市民开辟了亲水空间,让“人水和谐”的治理智慧在三晋大地生根发芽。在这里,水生态修复与群众获得感深度融合,治水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动态管理,确保幸福“保鲜”
幸福河湖的建设,评选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为了确保河湖的幸福指数不降低,山西实施“三年复核”机制,以动态管理思维跳出“重创建轻维护”的窠臼。这恰如照料自家小院,既要精心布置,更要日日打理。运城盐湖的蜕变便是明证:昔日“城市伤疤”通过持续治理,焕发新生成为“生态明珠”。这一机制确保幸福河湖建设“保鲜”不褪色,让生态红利持续释放,让民生福祉绵延不绝。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8akg8.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4/12/104653272.jpg" />
河湖长制,共筑安澜新格局
“河安湖晏”是幸福河湖的首要目标,更是河湖治理的基石。山西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关键作用,拓宽资金渠道,凝聚“河湖长+”合力,健全联合执法、跨界共保、问题处置等长效机制。从部门协同到跨界联动,从资金保障到机制创新,每一项举措都旨在构建“河湖共治、全民共享”的新格局。这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更是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8akg8.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4/12/104654352.jpg" />
以水为脉,绘就发展新画卷
幸福河湖的建设,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期待更多河湖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河湖成为生态文明的“窗口”,当治水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山西正以水为墨,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8akg8.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4/12/104655892.jpg" />
碧水绕村流,幸福满心田。幸福河湖的建设,是山西治水兴水的新篇章,更是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的真实写照。行走在三晋大地的幸福河湖之畔,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卷,每一处波澜都蕴含着深深的民生情怀,每一道涟漪都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未来,三晋大地将继续以水为脉,以河为韵,让幸福河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
(素材来源:山西水利)
(网易山西 李丽 李恒灵 助编 董文玉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