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历史
1869 年的春天,戴维在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突然被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地吸引,并得知它被当地人叫作“竹熊”,性情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感到非常激动,他猜想这种动物将是“科学史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新物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
当大熊猫标本被送到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之后,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对其进行充分研究后把戴维起名的黑白熊署名Ursus(熊属)改为Ailuropoda(猫熊属),种名melanoleuca保留,成了Ailuropoda melanoleuca(黑白相间的猫熊)。
后来,对于大熊猫的学名,分类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还是认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黑白相间的猫熊)最合适,这一学名也就一直被使用并延续下来了。
中文“熊猫”名字的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是:1939年,中国第一次在重庆北碚平民公园(今北碚公园)展出饲养大熊猫。当时展出的名字标牌上分别用中、英文字书写“猫熊”,为了和英语的书写方式保持一致,亦从左往右用中文写上“猫熊”两字。由于当时中文的读写习惯是从右往左,因此游人都将“猫熊”读成了“熊猫”。此后,“大熊猫”这一称呼便约定俗成,从此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