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智造”如何走向世界?这里有答案!

   日期:2025-04-12     作者:2deg0       评论:0    移动:http://g8akg8.riyuangf.com/mobile/news/4156.html
核心提示:以“智”提效、以“绿”赋能连日来记者在位于我市阎良区北屯工业园区的中铁长安重工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一排排新能源矿用自卸车整

以“智”提效、以“绿”赋能

连日来

记者在位于我市阎良区

北屯工业园区的

中铁长安重工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

一排排新能源矿用自卸车

整装待发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8akg8.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4/12/104342182.jpg" />

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作业。

记者了解到,这些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绿色巨兽”,承载着中铁长安重工有限公司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赛道转型的雄心,也见证着“西安智造”走向世界的坚实步伐。

作为中国铁建旗下工业制造的“尖兵”,这家扎根西安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数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燃油设备到新能源装备的迭代跨越,生动诠释了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以绿色创新为引擎,在高端装备领域开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直击痛点

从燃油轰鸣到绿色动能

4月2日,记者走进长安重工阎良生产基地内的新能源装备生产线车间,看到AGV小车穿梭运送物料,生产线上数十台先进的智能设备“火力全开”,智能系统实时监控着每道工序,技术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设备前的屏幕,密切关注着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情况……

“传统工程机械行业面临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的痛点,转型新能源,不仅是行业发展方向,更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中铁长安重工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分公司新能源车间副主任郭子超指着正在组装的新能源矿用自卸车告诉记者。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8akg8.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4/12/104345492.jpg" />

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作业。

2024年初下线的105吨新能源矿用自卸车,正是这场转型的标志性成果

与传统柴油车相比,这款“节能悍将”每台每年可节约运营成本84万元——关键在于创新的动力回收系统。

记者了解到,在矿山常见的“轻载上坡、重载下坡”场景中,该车型下坡时能将势能转化为电能储存,有效提升了单次充电续航,降低整车能耗,目前已在国内多个露天矿区投用。

转型背后,是技术攻坚的硬仗。面对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卡脖子”难题,长安重工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突破整车电气控制等20余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高端装备技术空白

如今,这家企业已形成纯电动挖装运设备、电机车组、宽体自卸车等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矩阵,应用覆盖矿山、隧道、港口等场景,新能源装备研发占比跃升71%。

智造突围

创新成果重塑施工模式

记者在该公司阎良生产基地内看到,一台无人驾驶电机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台搭载激光雷达与厘米级定位系统的电机车,即将奔赴地铁隧道施工现场,与盾构机组成“黄金搭档”。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8akg8.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4/12/104346382.jpg" />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即将下线车辆。

盾构机在前掘进“打洞”,无人驾驶电机车紧随其后,负责出渣和运输其他施工物料,该型电机车还可进行部分隧道、地下施工的危险工作,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传统隧道出渣依赖人工驾驶,存在安全风险高、效率低等问题。”郭子超介绍道,该型电机车通过5G通信系统,能够实时感知轨道障碍物并且自动避让,配合远程监控中心,可第一时间获取远程监测车辆在隧道内的实时位置、运行画面、轨道情况等,实现“装、运、卸”全流程可视化、无人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地铁某标段实测中,该型电机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50%,每套设备年节省安全管理成本30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环保价值——纯电驱动配合40公里续航能力,单台电机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0吨。

事实上,这种创新成果正在重塑施工模式

在高原隧道施工现场,长安重工研发的电动挖装运产品展现惊人适应性,近程遥控功能让操作员远离塌方风险区,双电机驱动技术高效热管理系统保障-40℃极寒环境下的稳定作业;产品零耗氧、零排放,彻底解决了隧道密闭空间内柴油设备污染严重、设备与人争氧、高原工效降低等难题,助力企业拿下一批高原铁路工程订单,让“西安智造”在国际竞标中亮点频现

扬帆出海

展示绿色施工“中国方案”

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项目建设现场,摊铺机将滚烫的沥青均匀摊铺在道路上,几台压路机紧随其后,将路面碾压平整;在位于塞尔维亚的铜矿、阿联酋的港口、安哥拉的基建现场,印有“CRCC”(中国铁建)标识的新能源装备正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8akg8.riyuangf.com/file/upload/202504/12/104348492.jpg" />

资料图

如今,长安重工的多项设备已进入18个国家。“我们输出的不仅是设备,更是绿色施工的‘中国方案’。”郭子超说,企业扬帆出海秘诀在于“技术+服务”双轮驱动。

记者了解到,针对不同区域的工况要求,中铁长安重工研制出高温、高海拔、高粉尘等一大批特殊工况适应机型,配置多级过滤、自动润滑、自动除尘系统。针对中东地区沙漠性气候、俄罗斯极寒气候等不同情况,公司不仅能为客户打造专属的液压系统、动力系统和涂装,还提供全方位定制服务和备件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服务”的模式,正推动中国新能源装备从“走出去”向“走进去”升级

从黄土高原到中东沙漠,从地下隧道到海外港口,中铁长安重工以创新之笔绘就的绿色智造图景正在全球铺展。

郭子超告诉记者,最近,该公司的新产品——135吨混动矿用自卸车即将开始生产。郭子超对未来充满期待。

“目前,我们的新能源产品以充电式为主,之后我们会推出更多换电式、混合动力的设备,同时加快布局‘风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氢能工程机械等前沿领域,为传统工程机械行业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郭子超说。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