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郯城市代曼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 暂无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先生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络自媒体
新闻中心
网络自媒体
发布时间:2024-11-10        浏览次数:2        返回列表

关键词:自媒体 网络文学 传播特征

网络自媒体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新媒体发展快速,新兴发展的新媒体都带有自媒体的特征,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我们已经步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异常迅疾。网络文学作为新兴文化,伴随着新媒体一道发展,面对自媒体不断发展的冲击,也不断进行变革,以此适应自媒体时代迅疾的传播速度,从而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二、文献综述

网络文学是一个新兴概念。包括宏观概念,其一即所有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包括纸质文学在网络上传播的电子版,各类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媒介形式的文学作品和多媒体作品;其二为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即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非纸质的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这种定义认为网络文学仅指在电脑上创作出来,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三则认为只有运用网络数字创作技术,超文本的作品才是网络文学,打破了文字的单一媒介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多重感官冲击,强调电脑多媒体的效用,脱离电脑则无法传播。目前第二种定义更被大众所接受,是为广泛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定义 。

由于网络多媒体介质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对比传统纸质文学,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文本的可变性,文本的多样性和创作的自由性的特点,传播媒介的不同也同样使网络文学的传播相较于纸质文学的传播拥有了自己的特征。网络文学的传播特征主要是传播内容平民化,传播方式互动化,传播速度快捷化,传播媒体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改变了信息交流“一对一”的模式,转向“一对多”更加具有快捷和交互式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说,自媒体平台促生了“软文学”的创作,人们在自媒体终端上的一些心灵感触,生活见闻,往往介于生活与艺术之间,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文学意识,并且衍生出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在未来,网络文学将伴随自媒体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网络文学起源于1991年,是由海外留学生在异国受到文化冲击与思乡情结的激发,因此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催生了中国网络文学,也催生了一批文学网站的产生。1994年方子舟创办第一个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推开了文学网站的大门,1997年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文学网站成为网络文学的大本营 。从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到蝴蝶蓝《全职高手》风靡整个网文圈,短短几年时间,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迅速成为网民的一项不可替代的娱乐活动,比比皆是的文学网站也成为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同时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传播受众接触的动机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模式表明,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需要和社会因素及个人的心里因素有关。而最终结果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所谓“纯爱”性向的小说,即“耽美”小说。目前狭义耽美小说即指男同性恋小说,略区别于同志文学,有美化成分,大多书写美少年之间的恋爱故事。晋江文学城的作品分类下,“纯爱”即代表男男性向的小说。喜欢耽美文化的群体称作“腐女”,因此,耽美小说的绝大部分受众是喜爱此类文学作品的年轻女性。

“耽美”文化的兴起来源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思想的解放。“耽美”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日本,后用于男男性向的漫画,引申成为男同性恋作品的代称之一。首先,耽美小说述说美少年之间的恋爱,这种对于男性外貌美的追求,以及不涉及繁殖的精神恋爱,某种程度来讲是对外表和精神上美的追求。其次,耽美小说的创作者大多为女性,站在局外角度欣赏男性之间的纠葛,用自己的笔还决定男性主人公的命运,是一种对于男权的颠覆,对于男权社会的反抗。耽美小说的出现迎合了女性对于两性平等的追求。

处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和自身对美的追求,部分年轻女性喜爱耽美文化,而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不为主流文化所推崇,耽美文化依旧受困于“二次元”,还未走向“三次元”。虽然如此,但耽美文化依旧在网络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晋江文学城作为具有代表性文学网站,自然受到耽美文化发展的折射。

四、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化

传播媒介按照性质划分为纸媒、电子媒体和第五媒体。其中纸媒又分为信件、书籍、报纸、杂志、广告册等,电子媒体可以分为电视、广播、网络、数字产品;第五媒体分为手机、小灵通、无限网络、便携网络。在自媒体发展尚未成型的时代,传统的网络文学主要通过作者在网站发表文章,读者通过浏览网页来获取文章信息的方式传播,而其传播的内容也主要依靠作品本身。然而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学以网络传播为大本营,逐渐向电视、广播、数字产品和第五媒体推进,拥有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媒介。

(1)以各类自媒体平台为载体,网络文学衍生多媒体产品

微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对于网络文化的影响是交互式的。网络文化既通过自媒体平台向外传播,也同样被其传播所影响。

通常在网络上大热的网络小说都拥有一批固定的粉丝群,部分网友会在网上对该作品进行衍生和二次创作,其形式多样,绝大多数以网络载体,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等多媒体形式来呈现。目前各个自媒体平台都可以由任意的用户自由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文件,在衍生创作过程中,只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权,就可以进行衍生创作,而后在自媒体平台,向外传播,流传广,影响大的作品会形成一个“圈”,如“盗墓圈”即小说《盗墓笔记》衍生出的同人圈。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大热的网络小说风靡一时,网络小说翻拍电视剧成为新潮流。2011年热播的《后宫・甄执》的原著小说《后宫・甄执》最早于2005年发表于与晋江文学城,除此之外还有《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等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作品,及至尚未播出已经大热的电视剧《花千骨》也是晋江文学城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在自媒体时代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网络小说的版权也被重视起来。

对网络小说进行出版和影视改编,源于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普及引发网络小说大热,从而打破网络的界限,将网络文学变为纸质文学,将读者喜欢的作品搬上荧幕,使网络文学不再受困于“二次元”,逐渐走向更加主流的“三次元”。

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更迅疾的传播速度,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专业性文学网站赢得了更高的商业利润。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丰富了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更丰富了网民的生活,促生的流行文化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娱乐。

【关键词】自媒体 体育新闻 论坛 博客 微博

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跨过以门户网站的发展为代表的WEB1.0时代后,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关注者,新闻不再是大众媒体的专利。网民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突破了传统媒体对社会话语权的垄断,开始了WEB2.0时代,扩张自身对媒体权利的探索。而体育新闻作为网络传播的宠儿,也毫无悬念地成为全民狂欢时代媒体权利扩张中被网民努力争取的阵地。

一、什么是网络自媒体

(一)概念界定

所谓网络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二)主要形式

1、论坛(BBS):是一种并交换信息的在线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进行网上交谈、消息、讨论问题、传送文件、学习交流和游戏等的机会和空间。

2、博客(Blog):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文章、并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是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

3、微博(Micro-blogging):即微型博客的简称。相比传统博客那种需要考虑文题、组织语言修辞来叙述的长篇大论,最多140字的微博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和感悟,或者某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这样的即时表述显然更加迎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二、伴随着体育新闻传播一路走来的网络自媒体

(一)论坛时代――自媒体发展的第一时期

网络自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引起网民关注的自媒体形式非BBS论坛莫属。而在网络媒体中,体育新闻的传播从一开始就是支柱性的组成部分,这也和论坛的作用是分不开的。1997年10月31日,世界杯亚洲十强赛,中国队在大连金州主场败于卡塔尔队,第六次冲击世界杯失利,使无数球迷伤心之至。次日凌晨2点15分,网友老榕在四通利方体育沙龙发表了《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48小时之内就被阅读了两万多次,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迄今最有影响的中文帖子之一。两周后,11月14日的《南方周末》用了一个整版刊登了这篇文章,同时还对四通利方体育沙龙作了相关介绍。这件事使大家第一次感到论坛的巨大力量和影响,传统媒体也真正意识到了网络、网友和网络文化的存在与影响。自此,以BBS论坛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由此开始崭露头角。

(二)博客时代――自媒体发展的第二时期

兴盛于2005年的博客,不仅为网民展现自我、交流沟通、传播信息、普及知识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还为网络时代体育新闻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网络自媒体发展的高峰期。

其一,为体育新闻评论奠定了更为泼辣、犀利又幽默的文风。如著名体育评论员李承鹏的博客,就以此文风见长――“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的倒退,不仅是因为有一个根本不该管理足球的体育总局在上面,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始于1952年的高于体育总局的体育理念。中国体育,其实是一种向政治经济的谄媚。”这样的言论是很难不被传统媒体拒绝,只有网络自媒体几乎“零门槛”才不会阻碍此类文章的传播。

其二,体育名人开博提供了网民对其更深层次了解的新途径。中国的受众一向对那些在世界级大赛中“一战天下知”的体育明星们有着极大的追捧欲,但这种对体育明星多方面信息的渴求欲,往往由于传统媒体报道尺度的限制或报道内容的偏差而无法充分得到满足。于是,体育名人博客、冠军博客等自媒体形式就成了人们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工具。

(三)微博时代――自媒体发展的第三时期

2009年8月,一种新的自媒体形式――微博,在中国网络界横空出世。只言片语,几个表情,最多140字的微博,被网民亲切地冠以“围脖”的昵称。这样的风潮也毫无疑问地席卷了体育新闻的报道领域。其一,从报道对象看,相对于国外运动员的幽默风趣,大多数中国运动员习惯了被动采访和报道,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埋头训练的运动员们也开始主动向媒体靠拢,忙中偷闲地织起了“围脖”。其二,从报道内容看,运动员们在微博中的直抒胸臆,往往也意味着有新闻发生。2010年11月7日,2010赛季中超联赛落幕,长沙金德队黯然降级。当晚,队长汪强在微博上哀伤地写道:“看到队友一个个走了,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或许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希望我的队友们能够有个美好的未来……”通过这条微博追根溯源,媒体很快挖出了金德甩卖球员,甚至主场都要搬离长沙的消息。其三,从报道形式看,一是微博的字数限制,使体育新闻报道产生了浓缩在140个字以内的“微新闻”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大篇章,凸显了新闻的看点,更符合当代人快节奏生活下阅读和接受的习惯。

三、从近期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看网络自媒体的介入

(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授权网络等新媒体参与宣传报道,网络媒体利用自身优势为相关奥运报道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可与传统媒体比肩的新闻传播领域的生力军。其中,以论坛、留言板、博客、播客等作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自媒体,通过整合网络受众资源,提高网民的参与度,其传播效果在奥运报道中大放异彩。如人民网的奥运频道推出了“我对他说”大型互动栏目,设置我国知名运动员与团队的留言板,特别是夺金运动员的留言板,与赛程同步汇总精编网友留言。

(二)2010年世界杯

2010年南非世界杯,央视买断电视以及多媒体等直播权,使得一向在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不甘落后的网络媒体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此时,炙手可热的微博成了网络媒体抢占世界杯报道阵地的有力新武器。这个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正悄悄改变着球迷们的看球习惯。每当遇到进球等突发事件,微博的量就会剧增,而且每秒的量纪录也一再被刷新。据万瑞监测数据显示,就在德国和阿根廷交锋的两个小时内,新浪微博发帖量高达惊人的300万条,峰值达到3000条/秒。上至足联主席,下至草根球迷,全民正在一起“织围脖(微博)”,微博俨然成为了世界杯球迷评球、交流的新时尚。

四、网络自媒体介入体育新闻传播的利弊

(一)有利的一面

1、平民化的参与者丰富了体育新闻传播主体的构成。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受众喜爱的体育类新闻也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在网络自媒体中过把瘾,尝尝作为体育新闻者的滋味,充实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

2、个性化的内容打破了传统体育新闻文体的限制。当人们可以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时,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写作训练的运动员或体育迷们很难用严谨规范的新闻文体标准来限制自己的传播热情。大家更希望在“自己的媒体”上随兴发挥,表达个性,同时丰富体育新闻多样化的报道形式。

3、交互性的传播方式摆脱了传统媒体对新闻话语权的控制。依托于网络媒介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相对于传统媒体对新闻话语权的控制,自媒体以更平等、更开放的方式帮助网民构建自己的话语空间。

(二)凸显的弊端

1、信息的“零门槛”导致自媒体公信力欠佳。网络自媒体信息的“零门槛”,使信息内容无法被网站有效监管,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作用在自媒体中几乎失效,其社会公信力受到质疑。

2、信息的即时、自由导致自媒体内容过度泛滥。不需要渊博的学识,不需要艰深难懂的语句,人人都能在自媒体中抒发感情,发表意见。论坛帖子不断翻新,博客文章频频更新,微博信息按秒刷新……信息数量的泛滥难免让网民对这些冗余、重复的信息产生厌倦甚至排斥的心理。

3、信息发表的共享性导致自媒体易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网络自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其信息的共享性使不少利益集团看中了这块广告前景诱人的大蛋糕,利用夸张甚至不实的信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丧失了原有的公正、客观的媒体属性。

结语

也许相对于西方“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自媒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并不影响张扬不羁的中国网民对网络自媒体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断发展完善的网络自媒体终将成为支撑现代传播的擎天之柱。■

参考文献

①胥晓璇,《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J].济南:《青年记者》,2009(5)

②陈彤、曾祥雪:《新浪之道》[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③屈涛,《网络体育新闻娱乐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④李承鹏,《总局搞不好职业足球――中国足球原罪九评之一》[OL].?tj=1

⑤王艳艳,《我国网络媒体奥运报道的特色》[J].济南:《青年记者》,2008(11)

⑥吴帆,《从新浪2010世界杯报道看媒介融合趋势》[J].济南:《青年记者》,2010(9)

在当今互联网世界中,多种新兴的网络产业此起彼落、风起云涌,带动了整个互联网发展与改变,在不断前进和创新的道路上,互联网不再停留于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多路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WEB1.0带动了互联网群众的热情,催生的WEB2.0加速了网络作为媒介传播的力度,打破了传统媒体平面和单途径的简单方式,传播的方式从“广而告之”的一对多转变为“人人皆记者”多对多,直接影响了整个互联网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在没有特定的主客体之分的情况下,“受”者皆为“授”者,而这样的时代也被称之为“自媒体时代”。

在自媒体时代中,信息的更替让原本的受者主动成为授众,微博、SNS、论坛等各种多元化信息交互平台均衡地推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一点一击中,信息变成充满活力的新鲜事物,更多的人在感知自媒体时代的分享和速度。互联网群众催生了自媒体时代的现在,自媒体时代也将引领整个互联网世界充满“活的信息”的未来。这不仅是正向推动传播媒体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从传播者的角度还是新闻参与者的角度,群体的力量逐渐显现。青年群体也将在互联网激流中涌进,而这股年轻的力量将伴随互联网一同成长。

互联网自组织群体现象定义及网络中大学生群体自组织的意识和价值定位

互联网背后支撑的群体力量,让“自组织”的概念再一次走上舞台。早在1959年由Yovits M. C 和Cameron S写的《Self-Organizing Systems》中就有提出“自组织系统”的定义。之后更有多位学者提出自组织系统概念和特征,其中有经典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系统自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过程。”如今互联网的潜在群体力量让信息从无序的分享走向有序的聚合,互联网个体行为也从无序的形式走向有序的自组织群体。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的学说——混沌理论(Chaos theory)中,也对今天这样的群体现象做出了概念性解释。混沌理论说明了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系统 ,而这正贴合了如今的互联网群体,他们在无形中组成了虚拟世界中的组织体,他们是复杂且不断变化的。

网络群体中,散布着大量的年轻人。据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研究揭示,国内两大主流微博平台——新浪和腾讯,他们的用户多集中于20 ~29岁,均占据各自用户年龄构成的60%左右。特别是作为中坚力量的多是大学青年,在社会大环境中,信息洪流冲击着这些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大学青年们往往怀有满腔热情,对于互联网应用较为熟悉,善于利用互联网寻找到现实生活中无法诉求的渠道,获取有用信息,寻找共性同伴,自发形成自组织群体。他们大都广泛开展线上交流,部分还结合线下互动的形式。他们在现实中组织意识较为淡薄,却往往寻求在虚拟世界中的倾述,价值取向较现实世界中更为自由。

自媒体时代打破了原有的静水传播模式。互联网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方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各种文化的冲击,迅速扩散到虚拟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同样也影响着网络中的各种自组织群体。网络中的自组织群体团结在相似的情感环境中,有着较为类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网络表达自我,倾述自我,这无形中加大了舆情问题产生的几率。

大学生自组织群体及舆情问题产生的成因、影响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需要面临整个互联网以及社会文化传播格局的转变。同时,网络舆情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多样,已有很多典型网络舆情案例,特别是其影响常常被不可控地扩大,给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符合幂律分布模式,当一个信息传递一次的概率是k时,传递后的再次传递通道是m的话,那其所可能第三次传递的概率就已经从原本的1变为km,而这决定于信息的被关注度和有效性,也更取决于被转发后传递通道数量。六度分隔理论4也印证了互联网传递无边界的特点,它打开交流互动的空间,不仅将更多的信息带给使用者,还提供了一种无序无责的复杂的虚拟环境。

大学生正处于形成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思维的波动和行动的冲动多见于这个年龄层次。在互联网中,青年大学生往往会放弃在现实生活中的拘谨,缺少面对面交流的互联网强化了青年大学生在线上自由表达自我的诉求。在互联网管理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的今天,互联网带给青年大学生一系列的错觉,无责感、多样性、随机性都会将任意的群体趋向于无限制的自由状态。而这恰恰忽视了舆论错误导向所产生的诸多问题。

“具有有序结构的消息即为信息”,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群体,通过从无序的消息集合,慢慢转变为传递有序的信息。“消息有序是信息,信息有序是知识,知识有序是智慧”5的说法中,不难看出到在传递信息和知识之间,尚未构成知识的无序信息最容易导致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郭美美事件、温州重大集资案、环境PM2.5检测、故宫文物被盗、世界末日说等一系列新闻事件都在互联网平台上引起网民的广泛热议。一方面促进了舆论监督力度,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夸大不实的虚假谣传。青年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事物的好恶分析多以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以偏概全。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鉴别能力,加强对谣言的抵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问题都是现今高校亟待思考和完善的。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行为及舆情问题管理的办法和建议

对于大学生网络群体自组织行为及舆情问题如何有效管理,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青年大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紧跟时代脚步,研究尝试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开设以社会热点为主题的课程,营造良好的自我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氛围。

2、加大互联网舆论管理力度,完善自组织管理办法。 互联网的纷繁复杂,不仅在于网络媒体错乱无序的形态,更在于对网络舆论管理的缺位。如何让无序的互联网舆论走向有序、规范,法治化将是可以维护互联网和谐环境的基本路径。例如采取网络实名制,这将进一步引导舆论参与者的言论规范化,约束谣言的散播;创设规范互联网舆论的法规办法,促进互联网络健康发展,用文字性法规健全网络言论及自组织行为。将混乱无序自由的组织建构从线上虚拟状态转向有序民主和谐的形态,这不仅有利于互联网的良好发展,更有利于网络民众的非组织行为得到保护。

3、发挥党团组织指导作用,促成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在虚拟媒介中传递往往借助了自组织的群体活动的介入和推崇。在青年学生中,网络生活已经深入人心,贴近他们的生活,结合新时代的媒介特点,进行健康、良好的网络文化的传播,将大大丰富和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通过新媒体,建立良好的党团组织网络载体,传播党团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将培养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也创新了党团组织服务方式,贴近群体,走进生活,教育和提升了网络群众的精神文化。

关键词 网络语言 90后大学生 调查 引导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接入互联网,网络便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自媒体背景下网络语言以创新、简约、快捷、生动等特点,为人们广泛使用,尤其流行于90后大学生群体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网络语言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状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受众。

此次调查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在校生为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了解同学们对网络语言的认知和使用情况,来自不同院系的一百余名同学参与,发放问卷共计150份。

通过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48.28%的同学习惯使用手机上网,多用于聊天交友、浏览资讯等,27.59%的同学习惯使用电脑上网,多用于大型网络游戏等。另外,大约75%的同学日均上网时长达到了四个小时以上。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及途径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浏览微博热搜榜或百度贴吧时得知一些网络流行语言,而后将觉得有意思的热词和朋友分享。久而久之,一些网络语言便在大学生生活中广泛使用。如,“吓死宝宝了”、“天啦撸”、“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等网络语言因其超强的感染力和趣味性深受大学生的追捧,从“线上”走进“线下”,融入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2网络语言受90后大学生青睐的原因

2.1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

网络语言具有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省时简化、娱乐时尚等特征,是网民对当前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事件的最直接、最迅速、最集中的心理表达。蕴含着非常深刻的社会意义,有很强的时代感。网络语言都因其自身特色身受大学生的喜爱,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2.1.1数字字母型

这一类型的网络语言或利用谐音简化为数字,或将英文简写为字母,如886(拜拜啦)、666(牛牛牛)、PK(player kill)、GF(girl friend)等。虽然这类用语有很多都不符合英文的语法规范,但却因其形式简单、输入便捷、表意贴切的特点而广为使用。

2.1.2词义变异型

这一类型的网络语言或利用谐音使原词义发生演变而来,如因为普通话的语音相似而产生,因为某些地区方言或是某些语音腔调的谐音演变而成;或是给原词附加新的词语意义,变异后的网络词语的所表达的含义与其字面意义相差甚远。如稀饭(喜欢)、我宣你(台湾腔“我喜欢你”演变而成)、酱紫(“这样子”连读而成)、黑凤梨(粤语“喜欢你”的谐音,因粤语歌曲《喜欢你》的流行而产生)、恐龙(形容长相不好的女生)、青蛙(形容长相不好的男生)等。这类用语虽然表达意义与表面意义南辕北辙,但是正因其谐音用语或比喻义的幽默性、独特性而身受年轻一代的欢迎。

2.1.3图画型

这一类型的网络语言也称为颜文字,利用键盘上的特殊符号组合出有趣的人物表情,使网络上的实时互动变得更加的传神有趣、生动活泼,聊天时的感彩更为浓厚。如^ _ ^(微笑)、$_$(见钱眼开)等。

2.1.4词汇创新型

这一类型网络语言来源于网民的智慧,如潘俊⒏吒凰А矮穷矬等。这类网络新词语因其新鲜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迅速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的日常生活。

2.1.5热门头条型

这一类型网络语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并在大众中产生了轰动的效应。如“证明你妈妈是你妈妈”表现了广大网民对某些办事机构办事不利的讽刺,“范跑跑”用来嘲讽危难时逃跑的懦夫……这类网络语言因其强烈的感彩和政治立场流传甚广并广为接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类型丰富,其自身简约、生动、快捷等特点符合网络交际的需要,加之创新、娱乐的特性,不仅流行于网络平台,更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2.2从网络语言使用者自身探求原因

互联网的产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快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节奏,人们通过网络来宣泄自己的压力,在网络世界里寻求自我、本我。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随心所欲地运用简单的符号、数字,抑或是不羁的、个性的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释放在现实生活中的愤懑与压抑。

大学生们历来是思维最为活跃的群体,尤其是90后大学生一代正处于社会高速发展,各种文化潮流迸发的时代,他们对社会充满好奇,易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期望展现自我,标新立异,不太喜欢中规中矩的传统语言,追求个性的解放。而同样具有“个性”特征的网络语言符合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因此,网络语言普遍为广大大学生接受并广泛使用。

此外,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热情日渐高涨,而网络是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最主要平台。通过贴吧、微博等渠道,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热门事件的点评以及舆论导向中,表意含蓄的网络语言也成了讽刺、监督部分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有力武器。

3网络语言的使用对90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

网络语言代表着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是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自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我们不可否认,它丰富了语言世界,为网络世界的交际提供了方便,增添了色彩。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对人们生活交际尤其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

3.1影响90后大学生语言规范和写作

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造成了汉字学习和使用的混乱,破坏了中国汉字和汉语原有的构成体系,削弱了汉字的生命力。网络语言中错字、别字、怪字众多,表达方式不符合汉字的造词造句规律,比如使用谐音造词的方法就会使学生混淆汉字的正确写法。如不加以规范,就会给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汉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以后的就业状况和工作。文学学者普遍认为网络语言略显轻浮,不够深刻,不能承载文学语言对于表达作者情感诉求的功能,无法作为文学创作的通用语言。从作文、考卷中频频出现的网络语言来看,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3.2影响90后大学生日常交往

现如今在校园之中,网络语言早已从“线上”走进“线下”,融入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其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不及预期效果那样好,网络语言影响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正常交流,使处于不同“小文化环境”的人之间沟通存在障碍,从而形成代沟。最突出地表现在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另外,网络语言中不乏有粗鄙的语言存在,例如,“潘俊币淮视迷谟胨人的交流中,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违背了语用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影响双方的交流。

3.3影响90后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推动了网络语言在这一群体中的流行,更使得大学生们忽视对网络语言的筛选,使得某些粗俗的语言同时传播。这些不文明的语言不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大学时期恰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粗俗的、不文明的网络语言传播无疑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路上的绊脚石。

4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途径

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越来越沉溺于网络世界中,网络语言也越来越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社会经历不多,对某些事情现象缺乏辨识度,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引起他们对网络语言规范的重视,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4.1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加强网络语言规范

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语言,把握好“度”。既不倡导全盘接受网络语言,也不建议全盘否定,“一棒子打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既要运用增强语言活力的网络语言,也要剔除网络语言中粗鄙的、不文明的部分。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其使用的不恰当的网络语言进行纠正,引导其使用正确的网络语言,发挥网络语言的正能量,丰富语言世界。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创造网络语言的过程中,保证网络语言向高雅、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重视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时,应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学生辨识并使用正确的规范的网络语言。比如,定期开设讲座,传播正确的“三观”,宣传文明用语。开设普通话、汉语写作等基础课程,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向学生普及规范的语言表达和汉字写作,引导学生阅读规范的文学著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时对学生使用错字、别字进行纠正,以利用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道路更加顺畅。

4.2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大学生尚处于求知欲极大的阶段,对新兴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他们对于事物的辨识度往往不高。因此,应通过引导避免大学生接触不良的网络信息,及时剔除粗鄙的网络语言。引导大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不再沉溺于网络世界中,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网络世界中存在很多事物现象,良莠不齐,同时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信息的研判能力,使学生在网络这一“花花世界”里,能够辨识优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积极的优秀的网络语言,剔除粗鄙的不文明的语言,营造文明的健康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

4.3培养和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参与网络语言建设

大学生作为传播网络语言的主要力量,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90后大学生是具有新生力的一代,充满朝气和创造力,他们有牢固的文化知识基础,因此,应培养和激发90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参与到网络语言建设中,如在新媒体上开设专栏,收集网络语言和网络事件,通过开展讨论,积极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网络事务的参与度,为网络语言环境出一份力。鼓励90后大学生参与到文明的网络语言创作中,用文明的网络语言进行交往和日常创作。最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高雅网络文化的建设中,回归社会生活,不再沉溺于嘈杂的网络世界里。

项目基金: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5―62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qn―203)、郑州航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SZYJ15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军军.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的归因与应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 学案 活动 合作探究 解放

一、利用网络资源做好学案,提高文言知识的教学效率

文言文,他的第一属性是"言",因而让学生扎实的掌握好文言基础知识是第一任务。如果采用传统的老师讲授法,不仅知识点凌乱,而且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效率低下。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要编制高质量的学案。要想高质量的做好学案,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收集充分的素材,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编辑,由于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编制学案的效率。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名句翻译、课堂探究的主要问题、拓展延伸等。学案问题的设置,要体现文章的知识要点,要少而精,好的学案是上好文言文的基本载体。学案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后,自己先做一遍。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学案上基础的文言知识,个别难点知识,小组不能解决的,可由教师相机点拨。利用网络编制好的学案,可以使学案的内容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文言知识教学的效率。

二、 利用网络音频、视频加强朗读,用朗读来促进各项任务完成

上好文言文一定要重视朗读,只有读才能不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有读才能读出语文的美感,只有读才能使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第一遍应让学生自读,解决学案上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第二遍可让学生齐读,体现整齐、力量的美,解决对文章内容及脉络的概括与梳理。第三遍可以用网络音频或视频录音范读,解决对文章的探究。在对文章探究和拓展延伸的基础上,第四遍可以采取赏读,在网络上下载伴音音频,在音频的伴奏下朗读,使学生充分获得朗读的美感,体悟语文的音乐美,充分读出文章的韵律美、意境美,在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挖掘文言文中"文"的因素,促进文言文教学的彻底解放

文言文的第一要素是"言",我们通过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解决文言基础知识,个别难点师生在课堂上合作解决。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主要的经历放在文言文的"文"上,这与现代文的阅读是相通的,展示在课件上的内容主要包括: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可以对人物性格、形象进行分析提炼,可以对文章的修辞进行分析挖掘,可以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体悟、鉴赏,可以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拓展延伸。但这些任务必须依靠多媒体课件作为载体,这样做既减少了教师的劳动,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反思、探究、讨论、交流,充分挖掘文言文中"文"的因素,通过多媒体课件组织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使文言文课堂获得彻底的解放。

四、 利用多媒体把合作探究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

合作探究要体现文言文"文"的特点,可以从文章内容的综合概括,可以从人物性格、形象的分析提炼,可以从文章的修辞的分析挖掘,可以从文章的语言的体悟、鉴赏,可以从文章的思想情感的挖掘等方面选择合作探究的立足点。合作探究题的份量宜少而精。要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深入而有活力,必须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从学生个人来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眼动,眼睛要认真看;耳动,耳朵要认真听;嘴动,要反复读文章,要和同学积极讨论,在课堂上,要积极发言;手动,要认真做学案,及时圈划重点,勤于记要点;要脑动,要多记、多思、多悟。在探究文章要点问题的时候,应与学生的整体活动结合起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交流观点,互相吸收,综合整合,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成果的展示更要用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让学生辩论,或让学生充当临时老师上讲台讲解,或让学生上黑板展示。这一活动的完成必须以多媒体作为基本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又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